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梯形教案说明
2021-11-27 | 阅:  转:  |  分享 
  
《梯形教案》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梯形》第一课时。梯形是继平行四边形后的一种特殊四边形,是中考考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是培养学生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的良好载体,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几种基本辅助线的作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

⑵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而且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和探究了特殊四边形,掌握了梯形的构成、求面积等知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习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和启发示教学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按南山学校“预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预习、探究、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跳箱、梯子、手袋等生活中常见图片,让学生体会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同时,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展示“自学指导”,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作图、思考、交流,达到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用时约7分钟,培养学生有“动眼”---良好的快速阅读的能力、“动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动口”--与同学有效交流的能力。

2、“检测一”由“抢答、作图、判断”三个活动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归纳,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明确梯形的相关概念。这一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抢答:通过各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有一个直观地认识;以小组为竞争单位,让小组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回答、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的形式,在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初步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梯形的组成及概念。

作图:要求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梯形,然后观察动画课件;通过作图、展示动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的概念。

判断:“抢答”让学生知道了梯形,“作图”让学生心中的概念与实际的梯形图相结合,“判断”让学生在知道概念、能据概念作图的基础上,能清晰明确的把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成让学生撑握梯形的相关概念的目的。

3、“检测二”由“作图验证、讨论证明”二个活动构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依据需要作出合适的辅助线解决梯形问题。这一环节用时约15分钟。

“作图验证”:作图1在方格纸中的等腰三角形中画出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轴对称图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由等腰三角形知识迁移出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作图2画出等腰梯形的对称轴,进一步明确等腰梯形两腰相等、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讨论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点学生板书解答过程,集体评价、完善,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并着重解决梯形的辅助线问题,由学生归纳、补充、完善,在黑板的主板面——中间位置逐一列出。

设计意图: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很多,在这里我没有单纯的就辅助线来研究辅助线,而是把知识点蕴含在习题中,再归纳总结。华应龙老师说:最好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我就想通过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难点上,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解决一类问题.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堂堂清”由四道解答题构成,学生当堂完成,以检测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为下节课老师备课、授课做好准备。

5、小结以三个题目为载体: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和联系;2、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3、解决梯形的常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来呈现;用动画课件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浏览、思考、准备、生成的过程中即达到了概括的目的,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单一的作业形式,是以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

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图形:(1)等腰梯形(2)直角梯形.(要求:所拼成的图形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突出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发展性,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左)梯形定义和性质;(右)梯形性质证明。力求做到形象直观,适当运用彩粉笔,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是多角度的,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素养、克服困难的钻研精神等多方面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发现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指导和帮助,从而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