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2021-11-29 | 阅:  转:  |  分享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教案)























揭阳市榕城区榕东中学

邢晓婷

2012-5-2



第五章三角形

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五章《三角形》第6节,具体内容是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养成。

2.通过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测量揭阳楼广场泰山石的两端距离、揭阳机场航站楼两端地面两点距离的方案,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协作与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2.在分组合作活动交流过程中,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

3.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美丽山水及经济飞速发展的了解,感受家乡的美丽,增强自豪感,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

(三).动手操作、尝试探索

目的:初次探索,要求能在交流合作中总结合理方案,提高思维能力。

情景:



如图,“泰山石”最远两端有A、B两点

提出问题:

①想用知道A、B间距离,但是不能直接去测。手里只有一根绳子和一把尺子,怎样才能测出来呢?你能想出测量办法吗?把你的设计方案在图上画出来并与你的同伴交流,看看谁的方案更合理,

②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活动设计:

分组:学生分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

“泰山石”剖面模型每组各一个,

三角板、直尺、圆规

3.活动过程: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设计测量方案,充分讨论后,然后操作验证,展示小组的方案,教师把设计方案模型投影,学生分析叙述理由,最后师生小结过程,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其他不同的方案的小组,展示小组的方案,教师把设计方案模型投影,学生分析叙述理由,

最后教师小结。

理由:

∵在△ACB和△DCE中



∴△ACB≌△DCE(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理由:

∵在△ACB和△DCB中



∴△ACB≌△DCB(SAS)

∴AB=D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小收获:

在实际生活中,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可以转化为“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决问题。

(四)大胆设计、创新思维

目的:尝试根据设计情况设计合理方案

过程:

1.提出问题:

你能测出机场的航站楼两端地面上A、B的距离的距离吗?

2.活动过程

活动一:

仔细观看视频航站楼地理情况

思考:1.选取合适的测量地点。2.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活动二:

①在图中尝试构造全等三角形,并把你自己的意见和本组同学交流一下,你能说明这么做的理由吗?

②和同学们交流方案后观察对照,你有何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叙述理由。



理由:

∵BC⊥CD,AD⊥CD

∴∠ADC+∠BCD=1800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AC=∠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和△CBA中



∴△ADC≌△CBA(SAS)

∴CD=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五)归纳收获,布置作业

小结收获:

教师以问题:“今天运用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我们是用哪些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过程中,你的最大体会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由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及存在问题。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5.11知识技能第1题,数学理解第1题.(必作题)

2.课后延伸(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如图,“航站楼”两端地面上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的距离。

(1)如果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C,连结BC,再找一点D,使AD∥BC,并使

AD=BC,连结CD,量CD的长即得AB的长,你能完成下面的图形吗?

(2)尝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五)自我评价:根据本节课的表现,完成《评价量表》

(见最后附录)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符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性活动,因此在进行小组活动、谈收获以及自我评价时,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激荡学生思维,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通过“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3.大部分学生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较薄弱。

































-5-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