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4.6.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案
2021-11-30 | 阅:  转:  |  分享 
  
4.6.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在计算的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探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3)积累数学操作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熟悉知识点——探索实际问题模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小组学习的展开主要以“自学—分组讨论—引导发现—实践探究—归纳拓展—应用”的模式进行。学生通过猜想、推理验证、实践和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挑战,但部分学生合作意识缺乏、动手能力差。为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学习愿望,本节课采用的教学形式中,P为AB上一点,在下列四个条件中:









其中,能使△APC∽△ACB的条件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学生解答完后由我来点评,之后我接着这个主题和学生一起系统地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判定方法的选择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选择:

(1)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方法1或2

(2)已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方法2或3

3、综合应用、熟悉重点

1、(开放性的题目)如图,已知,

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ADE,并说明理由.

2、(解题比赛):

如图,平行四边形中,是边上的点,交于点,如果,那么.



图1

(1)请你说明他各种测量方法的依据.

(2)根据所给条件求AB的长.

方法一:已知BC=50米,AC=130米,则AB=______米,其依据是___________.



图1—1

方法二:已知AO∶OD=OB∶OC=3∶1,CD=40米,则AB=_____米,其依据是__________.



图1—2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往“利用相似三角形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对照其它方法他有什么优点?”这两个方向来思考。接着我会让做了答案并形成结论评价的个组代表发言

2、(实例演练分析,一题多解)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

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方法一)









我们在河对岸选定一目标点A,在河的一边选点D和E,使DE⊥AD,然后选点B,作BC∥DE,与视线EA相交于点C。此时,测得DE,BC,BD,就可以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了。

此时如果测得DE=120米,BC=60米,BD=10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方法二)











5、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揭示学科间的综合联系,为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1.如图,有点光源S在平面镜上方,





若在P点初看到点光源的反射光线,并测得AB=10cm,BC=20cm.PC⊥AC,且PC=24cm,

试求点光源S到平面镜的距离即SA的长度。

2.小华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

已知蜡烛与成像板之间的距离为15cm,

则蜡烛与成像板之间的小孔纸板应放

在离蜡烛________cm的地方时,蜡烛

焰AB是像的一半。

3.如图,铁道口的栏杆





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的端点下降0.5米时,长臂端点应升高_________.

【简单分析题意,让学生在课后构建模型,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题】

七、小结归纳,预习提示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再由我作为课后反思记录;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能不能测量这两图中的金字塔和旗杆的高度?”



八、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课本63页第9题;第166页第19题】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4.6.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角、角

两边、角

三边

以三角形的判定中的关键题来分析解题思路,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十、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所学的现有知识出发,运用多媒体、学生上台演示、小组讨论相结合,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三个化”即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和知识获得的体验化,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8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