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2021-12-02 | 阅:  转:  |  分享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和数学化归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一章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又是高中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重要基础,并在物理等多学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和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渗透“化归”思想,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1)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感受数学中的美,培养团队协助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教法设想

斯托利亚认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再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采取观察发现,实验操作,类比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和直观演示,实现学生认知上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主要让学生亲自尝试,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概括,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





题情

境 日食,天空中奇妙的自然现象,2011年我们看到过日环食的奇景,请大家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下,并注意观察日环食过程中,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关系。





















究 看一看

把太阳和月亮抽象为圆,你能看出整个日环

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用运动的观点全面观察、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摆一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准备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尽可能摆出两个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图。 学生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形成感性认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想一想

联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你能给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定义吗?阅读课本99页。(综合学生的想法,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强调不能只根据交点个数来定义。) 经过探索和类比,通过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通过直观的图形的具体特征探究问题,抽象、概括,形成理性认识。





























究 说一说

请同学们举例说说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美。 议一议

当两圆运动到以下几个位置时,请同学们观察,测量、讨论、分析并填空。(点评时强调两圆相交的数量关系。)









图1图2

(1)上图1中两圆公共点,且⊙O2的点在⊙O1的,关系是:

(2)上图2中两圆有一个公共点,且⊙O2其余的点在⊙O1的外面,若设d=o1o2,则d与R、r的











(3)上图3中两圆有公共点,d与R、r的关系是:(R≥r)

(4)上图4中两圆有公共点,且⊙O2其余的点在⊙O1的,则d与R、r的关系是:。(R>r)































































(5)上图5中两圆公共点,且⊙O2的点在⊙O1的,则d与R、r的关系是:。(R>r)

当O1与O2重合时,则⊙O1与⊙O2叫做

(六)猜一猜

(1)、提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决定d与R、r的关系,反之能成立吗?请同学们展开讨论。(老师巡视,适时点睛)(2)归纳总结: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和d与R、r的关系。



d=R-r两圆外切

R-r
d=R-r两圆内切

d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展示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用 三练习

1、填空

已知⊙O1的点在⊙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

若O1O2=8cm,则两圆___________________;

若O1O2=7cm,则两圆___________________;

若O1O2=5cm,则两圆___________________;

(4)若O1O2=1cm,则两圆___________________;

(5)若O1O2=0.5cm,则两圆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O的半径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

(1)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外切,求这个圆的半径?

(2)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内切,求这个圆的半径?

(把P100例3的两个图形分展)



基础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初步建立对新知识的成就感,树立信心,品味学习快乐。





将教材中的例3的图形进行分展,降低难度,既符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已知两圆外切,半径分别为1cm和2cm,要作与这两个圆都相切,且半径等于3cm的圆,可作()个。

(A)2;(B)3;(C)4;(D)5。

综合运用两圆位置关系知识,锻炼学生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 三练习能力要求层层递进,深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 (1)摆硬币

取若干枚一元的硬币,将其中一枚固定在桌上⊙O,另一些放在周边两两外切⊙P,那么外面一周可以放多少枚硬币?若一元硬币的为______________,则定圆与动圆的距离是OP=______________,点P在______________线上移动。若周边放五角的呢?

(2)设计图标

分析投篮时,球与篮圈的位置关系;用若干个圆为我班设计一个篮球比赛的图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圆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美。生活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















结 一般图形

位置名称

公共点个数

d与R、r的关系















外切











2











d=R-r





内含







1、两圆五种位置关系中,设d=O1O2,设两圆半径R>r,填下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方法,提炼思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探究平面两圆形,数形结合来分析;

两圆位置有五种,相交内外切含离;

位置关系转数量,数学知识有实用;

走进生活去实践,精彩必定属于你。 利用“儿歌”形式点睛了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作业与



价 (—)学习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并进一步学习?

(二)作业布置:

课本101页:2、3

正确评价,善于反

思,进而促进学习。







作业的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



§24.2.3

电脑屏幕





教学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本节课由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手,探索、交流,所学的知识和归纳的规律都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探索,课堂成了一个再发现创造的平台。情境的演绎不仅体现数学的美感,而且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是有用的,学生乐意、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业与评价



创设问题情境











归纳小结



新知细探究











学以致用



开拓创新







五、教学过程设计









.



.











.



.











图4















R



r



d







?







O1



r







图3











R



d



A



?







B







O2



O1



O1



O2



O1



O2



图5







?















R







d



r















?



?















P



O







?



?



P



?



O







.o1



.o2







学生展区

…………

…………

…………

…………

…………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