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知结合实际问题知,方程x+y=35,2x+4y=94必须同时成立,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结合 表格进一步探究出x=23,y=12,能使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成立,那么该组数就是方程组的公共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 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提问学生:列二元方程组解决问题有什么优越处?根据学生回答,然后归纳为:当我们遇到求多个未 知量,而且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思维负担.应用例解例1.关于x、y的方程 (a+2)x+(b-1)y=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b的取值范围。例3.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x+3y=4xy=2x+y=55y=15① ②③④2x+5y=7 x+y=3y=7+z3x+2y=18例2.下列各对数中是二元一次方程 x+2y=2的解的是x=2y=0x=-2y=2x=0y=1⑴x=-1y=1⑷⑶⑵2.判断下列哪组未 知数的值是方程组的解根据夸美纽斯的教学巩固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讲解内容作适 当的补充提醒。1.关于x、y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的取值。3 、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它的解是x=2 y=-11.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3.你能 对比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2.然后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四组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解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小测的内 容检测本节课的成效。§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材分析 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地位与作用:众所周知,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模型,具 有广泛的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这为本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起着铺 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既有“一元”向“多元”发展,也是为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后续知识奠定了基础。因 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有关解的相关概念,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通过二元一次方程解的讨论和练习,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的解,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 数学的乐趣.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含义,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判断.关键:引导学生感受“实际问题----数学 问题”建模意识。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黑板、彩色粉笔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含义,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判断.重难点分析数学是一门培 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 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 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行、省、信”的四字教学模式。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新、行、省、信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鸡兔同笼)、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所得 方程组的特点)、是否主动参与讨论、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概念,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信:在本节课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 方程的解等概念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通过反馈练习,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新、行、省、信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 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 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 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特征来说,学生已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具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实际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能力基础。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学情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因此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 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而归纳得出本节课的几组定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 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但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能力是薄弱环节,故在归纳概念环节应 给予特别的帮助。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 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总结提炼课堂小测反馈练习应用例解 探究新知情景引入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作业布置情景引入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它曾在好几个世纪里引起过人们的兴趣: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 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现在我们怎样来解答这个问题呢?这个实际问题中含有哪些等量关系?情景引入新课程标 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做出解答,然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引导给出等量关系: (1)鸡的头数+兔的头数=35(2)鸡的脚数+兔的脚 数=94.让学生尝试根据关系式用学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设出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解: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根据题意, 得2x+4(35-x)=94进一步提问:问题中求几个未知量?我们能否分 别设出两个未知数解决问题呢?解:设有x只鸡,y只兔,依题意得x+y=35 2x+4y=94探究新知问题1.方程x+y=35和2x+4y=94,这两个方程与2x+4( 35-x)=94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方程应该叫几元几次方程呢?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呢?3. 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呢?根据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特征之一,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归纳的结论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结合学生 归纳出的回答,然后我板书出定义:只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归纳新知探究活动:根据题意,满足x+y=35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为: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一般情况下,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组,并且是成对出现的.x123……222324……323334y343332……131211……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