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2021-12-06 | 阅:  转:  |  分享 
  
《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你知道关于《论语》的哪些知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二十篇。《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一读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读内容按时、及时通“悦”,愉快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代指学习的内容表承接,然后指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了解生气,发怒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三读内涵作为论语开篇第一句,这句话讲了哪些方面?①学习方法②修身做人一读节奏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读内容旧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却,表示转折就疑惑,有害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读内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读内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罔、殆重点字词:辨正统一学习思考迷惘停殆一读节奏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2.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二读内容坚定广泛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并列恳切当前的、临近的事情仁德而
“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三读内涵这句话阐明
了怎么样的道理?坚定信念和广泛学习修养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读节奏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二读内容每天,名词当状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己泛指多次替我自我检查,反省忠
心,尽心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当名词复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三读内涵这句话阐明了怎么样的
道理?治学和品德修养忠信习三省吾身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
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
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一读节奏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
读内容同“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承独立迷惑自
然规律超过规范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支配的,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三读内涵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
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一
读节奏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二读内容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忍受别人,人家代词,他的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颜回其人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
按照孔子“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
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
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其人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
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明史·礼志四》:“其四配
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三读内涵本章赞扬了颜回哪些品质?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一读节奏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读内容吃,名词当动词表修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胳膊冷水粗粮表转折,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于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三读内涵简要评述孔子这一观点一读节奏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读内容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
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三读内涵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字。对比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修身做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读节奏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读内容代词
,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人以……为乐趣喜欢,爱好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
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三读内涵这一章句式上有何特点?(修辞手法)顶真讲学习的三个
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一读节奏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读内容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虚指,泛指多个学习选择优点,长处缺点表顺承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三读内涵这一章中包含的谚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读节奏10.子在
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二读内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逝这河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三读内涵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学习态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4、一个人总
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它,它
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于1、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对于于我如浮
云3、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而如:(1)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4)面山而居(表承接)然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并
列)(表修饰)通假字(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说:通“悦”,高兴,愉快有:通“又”古今异义三:多次水:冷水可以:可以凭
借善者:优点,长处不善者:缺点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转折)(表转折)(表转折)(表承接)(表承接)(表转折)(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曲肱而枕之(8)不义而富且贵(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修饰)(表承接)(表承接)(表并列)肆终感谢倾听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