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甘草附子湯,以及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附子湯的區別https://kknews.cc/archive/20190220/2019-02 -20?由?張機書友會?發表于https://kknews.cc/news/資訊「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朮二兩桂枝 四兩(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者,將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 為始。」這個比上面那個(編者按:此指桂枝附子湯)痛還厲害,「骨節疼煩」跟上邊一樣,他「掣痛不得屈伸」,這個掣痛呀就是一種牽引痛,這 個疼得比較劇烈。「不得屈伸」,不只不得側翻了,甚至四肢屈伸都不能。那麼他直著一彎他也疼,彎也彎不得,彎著一直他也疼,直也直不得,這 是屈伸不得,不得屈同時不得伸。「近之則痛劇」,這個人呀,挨他近他都害怕,疼得特別厲害,所以這個疼具有敏感性。「汗出短氣」,自汗出, 短氣呢裡邊有停飲,里有停飲壓迫胃就短氣,這是《金匱》說的,說心下有停水,厲害了心悸,微者短氣,這個短氣都是胃有水。「小便不利」,這 個胃有水就有小便不利,水不下行。此不但外面有濕,裡面也有停飲,所以非用桂枝不可,氣沖的厲害,往上,故水也不往下走。「惡風不欲去衣」 ,前者講了雖外有熱,不欲去衣,此寒在骨也。此正是陰證,陰證則惡寒的厲害,這些都是屬少陰病類的。有表證,也用桂枝甘草,由於如此惡寒惡 風,故加附子。「甘草附子湯主之」,就是桂枝甘草加附術。桂枝湯加附術,桂枝甘草加附術,桂枝去芍藥加附術,這些都在治關節痛中常用的。疼 得厲害,氣沖得明顯,用這個方子,桂枝甘草湯前面講過了,也解表。「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 」,因有桂枝是要發汗的,「能食,汗止復煩者,將服五合」,能食,也不出汗了,還煩,再吃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始」,開始的時 候用一升太重,可服六七合,逐漸增加。這個方子也比較常用。如果臨床風濕,且氣沖得厲害,小便不利,用此方比較好。本文摘自《胡希恕傷寒 論講座》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附子湯的病機分析作者/余秋平桂枝附子湯i.e.桂枝湯加附子(疼痛度次於甘草附子湯 )桂枝附子湯證的病因病機,風寒濕邪,痹阻肌肉關節,脈浮虛而澀,就說明邪雖在表,但在內的陽氣不足,無法驅邪外出,所以身體關節疼煩,關 節活動受限,不能抬舉或者轉側等風濕病症久留難愈,故立法溫通溫補在里的陽氣,扶正微汗,務必使肢體關節里陽氣充足,微發其汗,使風寒濕邪 外發。因此桂枝附子湯用於風濕關節炎以肢體關節疼痛或伴關節煩疼,活動受限,病症久不愈的病人,也可用於陽氣不足兼有身體疼痛的感冒病人。 表有桂枝,溫通經脈,祛風散寒,引邪外出,中有姜棗溫胃溫腠理,鼓舞營衛之氣而微發汗,里有附子補陽氣,三者接力祛除風寒濕邪外出。*曾有 使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而獲效的經驗。(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jzkq69 e.htmlhttps://kknews.cc/health/jzkq69e.html)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湯證是甘草附子湯之「 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與桂枝附子湯之「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皆為風寒濕相搏之太陽證;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為筋脹之 故,病理相同。所異者,本例甘草附子證,風濕留於關節,邪深入里;而桂附證,風寒濕留著肌肉,有表無里。故湯證不同。上述兩方原義,桂附證 因屬風濕,留著肌表,當以速去為宜,故附子用量較大;而甘草附子證,已病久入里,減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緩行。附子湯與白朮附子湯的鑑別要點白 朮附子湯(腎陽虛)白朮附子湯證是病起於外受風寒濕邪,凝聚在肢體,身體疼煩是風濕邪與正氣鬥爭於肢體陽經所致,脈浮虛而澀,說明邪仍在 表,但在里的陽氣不足,不能祛除風濕之邪,經脈里的氣血流通不暢,小便利,不是上焦陽氣虛不能制下就是下焦陽氣虛,在此是腎臟陽氣不足,小 便利自然就大便乾結,總之提示在里的腎陽不足,無力溫通助外邪宣散,此方屬於助陽發散之方,因為脈浮身體疼煩,邪欲走表出,故加生薑大棗溫 胃發汗,驅邪出表,邪氣的出路在表。病症身體痛煩和脈浮以及病史都提示邪在表在肢體肌肉,必須加發表散邪的藥,但因為里陽虛,所以不宜獨活 、羌活之類過於發表的藥傷正氣,只宜加姜棗。所以白朮附子湯用於風濕關節炎有腎陽不足,脈浮或者肢體煩而痛者。看清《傷寒論》此方加倍用量 ,就算是半量,也是因為里陽過虛,適於緩緩溫補里陽,從而收陽氣充足,微汗之效。張仲景是絕對的大師級的水平,所以用藥用法極其嚴謹,絲絲 入微。附子湯(脾腎陽虛,水飲水濕之邪)附子湯證的病機要點,是脾腎陽虛而寒濕不化,多用於脾腎陽氣偏虛,而水濕不化的病人。因此,此方 重在溫補脾腎的陽氣,其病的水飲水濕之邪多不嚴重,但是殘留難以除盡。方用炮附子溫補腎陽,白芍補肝腎真陰,合而溫補腎陽而陽氣能潛藏於內 。茯苓配白朮健脾利水濕,加人參補五臟真元之氣,加倍附子、白朮用量,也意在恢復脾腎的陽氣。去生薑,是因為目前不是水飲泛濫的急性期,多 無肺氣失宣,所以不用生薑微開上焦。因此可見,真武湯證的水飲泛濫病症明顯,而附子湯證也是待水飲泛濫病症基本消除後的溫補腎脾陽氣的善後 治療。附子湯是髒寒,脾腎陽虛,寒濕不化,寒濕在內,故需要大量附子以溫髒寒,口中和為不渴之意,是陽不化陰,肢節痛為陽氣不能濡養、寒濕 不化所致。附子湯為少陰證,內有寒濕,且寒重於濕,陽虛寒重,故眾藥量大而味重走里,且去生薑而助以人參,茯苓、白芍當有真武之意。附子湯 證是少陰病,脈沉、手足寒與身體痛、骨節痛並見,提示此病是少陰腎陽虛在先,是因,而寒濕凝結痹阻身體或者骨節氣血在後,是果,因此溫補腎 陽為主,以收溫化寒濕之效,因此多用於骨痛或關節痛或身體疼痛者,與腎陽虛明顯脈沉手足不溫者,病生於內,故不用發散風寒走表之藥,用了就不利,反而影響腎臟陽氣的恢復。附子湯是從里治療的,不能加發散的藥,而白朮附子湯是從外治療的藥,但里陽虛,不能再加羌活之類過於發表的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