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0.1统计调查(一)
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P151~P15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
(3)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说理”的方法.
(2)通过对了解全班同学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培养学生多关注各类节目的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全面调查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认识描述数据的方式:条形图和扇形图,并学会作图.
教学难点
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全班学生集体参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引入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统计调查
(师:从书籍、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统计数据和统计图表。比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达1339724852人;10年增加7390万人,像这样的数据,我们是怎么样得到的?也就是这一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统计调查”。)
二、讲授新课
【活动2】问题:你知道我们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
爱情况吗?(师:怎样解决上面的问题呢?生:需要统计调查.)
【活动3】步骤一:收集数据
(师: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如:实地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
现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来了解我们班同学对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①设计调查问卷
姓名 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编号
(只写一种) ? ?
注意:①不要涉及提问者个人观点;②不要提问人们不愿回答的问题;③问题设计简明简洁;④提供选择答案尽可能全面。
②填写调查问卷(过程:分发给全班学生填写)
③收集调查问卷(过程:收集全班同学所填写的问卷)
【活动4】步骤二:整理数据
①设计统计表格
电视节目编号 电视节目名称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1 新闻 2 体育 3 动画 4 娱乐 5 戏曲 合计
②整理数据
注意:①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表格上方一定要有表头。
②划记:用“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该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
(过程:统计数据过程中,请两位学生统计数据,完成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其他学生当监票员,看统计过程中是否出错。用计算器计算出百分比。)
【活动5】步骤三:描述数据(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这个表反映的信息,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绘制“条形统计图“
类似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横轴,纵轴。横轴代表节目类别,纵轴代表人数,利用长方条来表示各科具体数据。注意:①长方条都是等宽的。②长方条之间有间隙且等距。③条形统计图有竖式与横式的。④画图时,注明条形统计图。(过程:老师先讲解画图,请学生帮忙将条形统计图完成。)
(2)绘制扇形统计图
注意:1、步骤①计算百分比②计算圆心角③画圆和扇形、标名称、写出百分比。
2、画扇形图时,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一部分。
3、圆心角越大,扇形在圆中占有的比例越大。
【活动6】步骤四:分析数据;步骤五:得出结论(请一位同学回答)
【活动7】学习了这个知识,课后你还想对什么方面问题进行调查?(请几位同学回答)
【活动8】在刚才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三、巩固练习
【活动9】巩固练习一:
1.某校对七年级8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如图所示:则乘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有人。
2、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学生分成三组,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了学生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1)该年级报名参加丙组的人数为________人
(2)该年级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总人数为_____,并补全条形图。
【活动10】3、2000年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分布统计图
(1)哪幅统计图你能看出10万人中大学人数变化情况?
(2)2000年10万人中初中人数是多少?你是从哪幅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3)2000年10万人中初中人数约占多少?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得到?
(4)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相互交流
【活动11】通过练习3,比较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同桌间相互讨论,总结,请同学回答。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者之间区别:
①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②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四、课时小结
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①收集数据(调查问卷)②整理数据(统计表格)③描述数据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④分析数据⑤得出结论
五、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二:
(1)19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________万盒;
(2)该地区盒饭销量最大的年份是_______年,这一年的销量是__________万盒;
(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________万盒。
六、课后作业习题10.1第2题、第3题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一)》教案说明
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郑婷婷
一、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对“统计”这个词,学生们早就与它打交道了。“统计调查”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自己动
手的机会,通过讨论“你知道我们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
喜爱情况吗?”等问题,使学生初步经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并初步体
验合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同时学会如何用图表更直观、更清楚地描述数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作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们会很高兴地体会到:自己也能更好地用统计数据说话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
(3)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说理”的方法.
(2)通过对了解全班同学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培养学生多关注各类节目的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全面调查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认识描述数据的方式:条形图和扇形图,并学会作图.
四、教学难点:
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课型、课时:新授课、10.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产生”感到兴趣,引入这些数据的由来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得到的。让全班学生们参与调查“全班同学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一项调查数据的产生,是经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整节课使学生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活动中学到应学的知识。
接下来课堂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通过练习,自己发现“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区别,锻炼学生善于比较总结,归纳所发现的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生活化
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全班学生集体参与
十、作业处理:书面作业
十一、板书设计:将“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五个过程及采用的方法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7
调查问卷年月日
全班同学最喜爱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布表
统计调查
描述数据
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整理数据
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
(统计表格)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