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9则【新高考72篇默写段落】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 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写作背景】司马 迁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慷慨激愤,无以言表,但为创作《史记》只好忍辱含垢,苟且偷生。其人生命运与屈原类似,于是将其引为知音。 正因为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 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本文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记叙了屈原由见任而见 疏、见绌而见迁、见迁而自沉的经历和对后世的影响。【理解性默写】1.【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好文章常能借 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语,以强调的方式表现屈原心 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并作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高评 价。3.【2020年辽宁抚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 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0年山东菏泽高二下学期期中考 试】《屈原列传》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 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5.【2020年山东青岛即墨市高三上学期高考零模】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 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2020年江苏南京江宁区高三上期中三校联考】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20年山东临沂高二上学期期末 考试】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0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屈原列 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由。9 .【2021年江苏无锡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8.盖自怨生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小窗语文·理解性默写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