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教案2_680609254
2021-12-11 | 阅:  转:  |  分享 
  
中医学基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王振宇第一章导论古代的三大医学:古巴
比伦医学古印度医
学中医
学中医与西医的差别:个案与群体
宏观与微观
森林与树木
辨证与辨病
状态与形态
医学模式的转换(多元性)医学目的的转变
预防群体疾病谱的变化
医学的三次浪潮WHO关于健康的概念身体
精神社会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第一节中医学的历史
及其人文背景一、发展史三个丰碑
《黄帝内经》春秋战国《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学派专科的成
熟宋、金、元二、中医学术的人文背景经验与实践的集合五禽戏
太极拳神农尝百草中西医学早期差异的历史考察影响中西医学差异的基本因
素1、政治经济地域性、时代性封建社会经历(中国2300年对西方1000年)
16世纪以后,随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随之建立起崭新的近、现代体系2、思想与文化
差异的基础和内在依据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元气论(整体)欧
洲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原子论、元素论
(注重粒子)3、科学与技术16世纪的后西方直接吸
收和运用现代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4、人文地理的隔绝状态
封闭、稳定、排异第二节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一、主要学术内容1、理论建立在古代哲学思维的基础上治疗: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机体状态的调整阴阳偏盛偏衰的纠正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宜晚乎。强调病人
的积极参与方法论朴素宏观定性描述以象测脏
黑箱方法(控制论)状态学以“证”概括,非形态学。
“医乃仁术”预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养生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无病防病有病防变2、临床知识和
技能诊法(望、闻、问、切)辨证针灸理疗3、中药、方剂
植物、矿物、动物等“四气五味”4、保健养生五禽戏太极拳武术二、学科优
势综合性医学模式多学科气象军事
地理简、便、廉、安全、持久实用性治疗手段的非损伤性注重自身内因,调整状态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三、主要特点(理论体系)1、整体观※脏腑
学说“有诸于内,必形之于外”狭义气血津液学说形神合一(
机能活动)广义“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气候、昼夜、环境、地理、
社会地位中医学的整体观符合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揭示了系统整体性根源在系统论中分析方法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制
约中医发展的思想因素,也是中医学本身的优点:中医学系统、整体、辩证的医学思想2、恒动观生、长、壮、老、已
人的生命过程
动与静的相对性3、辨证施治※证病理特征的概括,部位、性质、关系等病病
因学+病理解剖学的诊断证决定治法,治法决定方药,方药决定疗效,辨证施治的水平关系到
临床疗效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生的每一个信息证即证候则是疾病状态下人体发生
疾病信息的总和,可包括病因、发病特点、病变部位、病变过程及转归病指疾病,如:
感冒、水肿、头痛、月经不调等强调治本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第三节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总体特点:观察
、类比、比较、演绎、分析、综合、由表及里、试探反证特色: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
体系用哲学思想解释并认识人体生理或病理现象,归纳出有关健康与疾病的某些规律或机理,以指导诊疗实践。虚拟性—创造现实之源
电脑:软件—虚拟的数字和符号硬件—完成虚拟与现实的转化※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中国古代哲学
的一对范畴。阴阳学说认为(1)世界是物质的(2)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物质势
力。“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张介宾《景岳全书》总结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可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表现及传变指导诊断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中医学习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医学的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决定如何理解、解答医学所面临的问题学术研究和方向
“仁者见仁”(不见智)“智者见智”(不见仁)中西医结合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黄帝内经》临床中药
方剂针灸传统文化与科学司外揣内援物比类心法和顿悟试探与审症求因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向日
,背日—性质相异的特点“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内径?灵枢》特征:水与火的基本特征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相互关系:交
错制约互用消长
平衡转化阴阳太极图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阐释组织结构: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气与血气行则血行病理
变化:偏盛偏衰气滞则血瘀指导诊疗:“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第三节五行学说行,次序,行列;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五行的特性相生、相克关系心脾肺肾肝喜思悲恐怒筋脉骨肉皮目舌耳口鼻胆小肠膀胱胃大肠相克相生土金水木火
献花(0)
+1
(本文系陈玉华i803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