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初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形教案说明
2021-12-13 | 阅:  转:  |  分享 
  


复习课知识点多、密度大、教学时间紧。在有限的时间内,许多教师要么选择“浅尝辄止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要么选择“以练代理的复习”,真正能做到“突出主体、开放过程、注重实效”的课不多。为什么时间不够?有教师教学不够精练、简洁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对“复习起点”把握不够准确。如果将起点降低,则教学时间不够,如果将起点提高,则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因此,学生课前的准备即课前的自主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要求复习三角形,“知识回顾”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关于“知识回顾”形式的思考。

知识回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采取更为开放的呈现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处于“再认”水平,“知识再现”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对某知识点(如三角形)的所有知识都能“依次再现”则是一个超出常人水平的要求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呈现知识点(如表格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复习的效率。

(三)关于“知识整理”两个层次的思考。

我认为不应该简单的将“知识回顾”与“知识整理”高度统一,而应给“知识整理”划分一定的层次。在此课中我认为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即“低层次整理”――将“知识局部性整理”与“知识回顾”相结合。所谓“知识局部性整理”是指整理由某一知识点向“外”的发散与延伸,寻找与该知识点的联系(如教案例3遇三角形高线问题,若未给图形或明确要求,要考虑两种情况)。第二层次即“高层次整理”――通过对所有复习知识纵向与横向的研究,使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教案例1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的2倍,可用含有30°角的Rt△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方法,见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想到利用它转移等量线段)。

我对复习课的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许多认识都带有个人主见,难免有所不足,敬请指正。

















2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