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归纳推理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探索和掌握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1、复习 旧知。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2、观察、估测。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 长和宽有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理由,也可能有学生会直接说出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2 )观察、验证。(出示教材41页主题图)师:认真观察图形的变化,然后小组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并且发现长方体的长、宽相等时,高越大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宽越大体积越大 ;宽、高相等时,长越大体积越大)3、导入新课。师:有一些物体的体积相近,我们无法直接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这时就需要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1、在操作中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 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师:同学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每组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写书中的表 格,然后与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每排小正方体的数量毎层的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数量/个体积/cm3长/cm宽/cm高 /cm第一个长方体第二个长方体第三个长方体(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且边摆边记录,再进行讨论)2、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 式。观察表中的数据,求长方体的体积。观察表中的数据,每排小正方体的数量、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每 排小正方体的数量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动笔算一算每组长、宽、高相乘的积。把计算结 果与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V表 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拼摆长方 体,在操作中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长方体体积由来的表象,促使 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三、利用关系,类推公式。1、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师:长方 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就是正方 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2、用字母表示。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 母表示是V=a×a×a=a3。教师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课本“练一练” 第1、2、3、题。五、全课总结,交流评价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教师总结。课堂作业课本“练一练”第5、6题。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