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调研报告:如何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21-12-16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如何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
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健全医院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所以,加强公立医院
国有资产管理就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资产因为总体规模庞大、种类繁杂、分散存放等特性,管理难度较大,出现
制度建设不合理、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当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往来款管理难度较大。当前全民医保环境下,医院应收医疗款成为
往来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由于医保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异地医疗报销政策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医院应收款项能否收回难以保障,
影响公立医院运营发展。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较多。一方面制度建设不合理,职责不清。对于同一工作内容,同一制度内的不同条款要求不同的科
室对其负责,相关科室对于制度要求并不清楚,难以界定具体责任,不具有操作性,甚至部分医院对于资产管理没有设定专门科室进行管理。另一方
面资产购置未履行审批程序。达到政府采购要求的资产、工程未经国有资产管理或上级部门审批,由医院自主采购、建设,不符合资产配置要求。此
外,日常管理不到位。对于资产清查等日常管理事项未明确科室之间的责任和协调方式,财务与资产管理科室各行其是,互不交流,造成科室间账账
不符,难以确定资产实际的底数和实际情况。同时未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将需要进行报废的资产履行审批手续,而是业务科室仅将报废资产报告管理科
室进行登记,也未实行集中存放,容易产生国有资产丢失、损失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受到忽视。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在管理中往往被忽略。
部分无形资产购买后直接作为费用列支,没有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导致无法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效益。同时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如部分医院
在采购线上就诊系统后,未督促医护人员使用,造成系统、设备闲置,未发挥实际效益。四是内部审计监督缺位。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公
立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科室和人员,但实际工作中,内审工作仍围绕费用报销复核、签字等工作,实际审计项目并未开展,因此对于资产管理的制度
建设、实际执行情况并未进行监督,导致直到接受外部审计时才暴露资产管理的严重问题。强化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管理责任意识。内部资产管理人员应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引起领导层的重视,自上而下解决问题。同时财政和主管部门利
用国有资产清查等时机,强化对医院资产定期与不定期抽检,设置关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与医院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公立医
院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是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制度执行效力。制定资产购置计划,强化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产。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及流程,
明确关于资产采购、保管、使用及处置的职责权限,加强对信息系统等无形资产的重视,建立对资产管理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做
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严格按照报废条件履行资产处置手续,对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对于盘亏及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
医院按照规定权限逐级报批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责任。三是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医院新医改、集团化等模式的不断变化,
资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亟需懂得医院财务、医疗业务、信息技术和了解医疗政策,同时又有风险管理意识的多面手。因此医院应多方考察强化综
合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才能保障国有资产不受损失。1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