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巴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清晰吐字的能力。2.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边做拍手游戏并有感情地歌唱。3. 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教学重点、难点1.打准儿歌的节奏,并能边唱边做拍手游戏。2.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分析“ 打花巴掌”是流传在北京地区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一般都是两人或三人对面围成一组,互相拍手,按季节说花的名字,合辙压韵。歌曲是一段体。 五声商调式。在学生学会后可以鼓励学生用打击乐演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趣的节奏童谣。2、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做律动。二、学习 歌曲1.初次聆听歌曲《打花巴掌》音频。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2.讲解打花巴掌的 含义。3.请同学们合作展示拍打方法。4.练习读部分的节奏。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拍打好读那部分的节奏。5.再次聆听歌曲《打花巴掌 》音频,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6.朗读歌词。(教师出示《打花巴掌》歌词节奏谱)学生边打节奏边跟随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7.学唱歌 曲。(教师出示《打花巴掌》歌词谱例)教师:刚才同学们练习了节奏、读了歌曲,也听了两遍,请问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有没 有同学来演唱一下?教师:请全体同学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情绪演唱。)8.教师:现在,请大家打着拍子随音乐 《打花巴掌》伴奏来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节奏在歌曲情绪的表达上的重要作用。三、打击乐1.引导学生进行《打花巴掌》的伴奏。2.学 生分小组展示。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的童谣,而且还对歌词进行了创编。其实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希望 同学们在课后一起比一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喜欢做游戏,这一课的主题就是童趣。《打花巴掌》正是 北京地区的一种儿童游戏,所以课题导入我从课间游戏进入,让学生分享他们爱玩的游戏,再跟他们分享老师童年的游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 习歌曲之前以节奏小游戏进入,节奏是歌曲中说唱部分的拍手节奏,因此紧扣主题,分组比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节奏拍击的最准确,也能很好的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最后的教学延伸是创编歌词,让学生领会什么叫押韵,并根据押韵的规律进行歌词创编,学生都很积极主动的思考创编,目的就是让 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 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 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 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其他一些综合能力。 如怎样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这对能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应变 能力,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