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驰骋大草原
自从孩提时候看了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在大雪纷飞日子奋不顾身保护生产队羊群的故事,我就一直对祖国大草原心驰神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7月9日,我和夫人黄晓英随广东旅游团来到久闻大名的内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导游说如果不骑马,草原五个景点就看不到,因为所有的景点都离宿营地很远。马倌让我骑的是一匹马,马背就到我头高了我在马倌的帮助下,骑上马。马倌说,右手抓紧扶手,左手拉紧缰绳,左拉左拐,右拉右拐,左右都拉就停止前进,踢马肚子马就会跑。
马队在蒙古包前停下,热情洋溢婀娜多姿的蒙古姑娘迎接我们,送上洁白的哈达,敬上醉生梦死的奶酒。我们低头让蒙古姑娘将哈达挂在我们脖子上,心情喝下热情的美酒,激荡起更加豪放的英雄情怀。蒙古姑娘带领我们走进蒙古包,热情招待我们喝奶茶、吃奶酪和牛肉干。蒙古姑娘和小伙子们为我们表演了激动人心的蒙古歌舞。那美丽动人心魄的歌声“走进草原就闻到草香;踏进毡房就闻到酒香。清新的草香带着芬芳,醉了江河,醉了牛羊。草原的美酒伴着牧歌,醉了小伙,醉了姑娘。”让我们大家都醉了。
我们上马继续奔驰,十几分钟后来到一个敖包前下马。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在敖包上插上苏德,据说那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用过的刀枪,镌刻着开疆扩土的辉煌,把哈达系在苏德上,以表达子孙献给祖先的敬仰。
眼前的敖包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垒起来的。先是一些较为方正的石块垒成一个圆柱形的底座,像父亲的背,稳稳的托着上面,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而上面则是一些碎石垒成的圆锥,据说是被来来往往的人一块块放上去的,天长日久,越来越高。这些石块都不是很大,却有满满的意义。它们之间并没有齿轮般的紧密咬合,看似是被随意堆上去的,经不起风雨的洗礼。然而,事实证明,它们的聚合就像某种坚实的信仰一样,牢不可摧。手指触及石块,果然粗粝,而且的棱角分明,仿佛一张张沧桑的面孔,被风沙雨雪刻下深深的岁月痕迹,却依然倔强。很可能,每一个石块中都有一个故事,或是思念,或是祝福,或是留恋。于是,我感觉自己像被无数目光注视一般,在沉默中道尽了复杂的情感。我们围着这个大石堆走了几圈,观赏和探寻它的当初形成,深入研究它的最早起源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2017-7-9呼和浩特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