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语文《4 古代诗歌四首》
2021-12-20 | 阅:  转:  |  分享 
  
4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鉴赏之炼字

【表达效果】(1)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形象便于传递感情。(2)形容词——形象生动营造氛围体现意境。(3)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答题指导】(1)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碣)石澹澹(dàn)sǒngzhì(竦峙)

萧瑟(xiāosè)枯téng(藤)天yá(涯)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山岛竦峙(耸立)

(4)海日生残夜(升起)

(5)乡书何处达(信)

(6)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朝代)诗人,著名边塞(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综合性学习。

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你觉得应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诗歌知识手抄报、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①按体裁分:民歌、童谣……

②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③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流程。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谁朗诵得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发表感想并收尾。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6.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均由“观”中所得。

7.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

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地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本诗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作为开头。

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不定,暗写诗人被贬荒僻之地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好,为什么?

“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3.请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辉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03拓展阅读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5.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6.诗的三、四句中的“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特征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做简要分析。

示例:诗人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第1页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