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教师自我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全方面的,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李镇西老师在《 做最好的老师》一本书里的序中讲到,做最好的老师不是横向比较,不是我与这个老师与另外一名老师的比较,而是自身的比较,今天的我与昨天的 我的比较,今天的我是我从教以来最优秀的吗?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刻苦,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还没有做好?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本可以做得更好,变得 更优秀。每个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如何找到一条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路,我想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做的事情。下面我将结 合自身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反思自己在提高课堂效率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自己:自己能够潜下心来思考问题,虽然没有 教语文的天赋,但能做到踏实,勤奋。也许自己不能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成为最优秀的老师,但我想自己可以成为自己在语文教育路上最勤奋的老 师。正如一名老师讲自己也许不能成为最优秀的老师,但自己可以成为最喜爱教学的老师。三中老教师周涛老师讲只要自己还站在讲台上,就必须尽 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要因为自己的遗憾而让自己的学生也跟着遗憾。我只能说,自己也许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爱 岗,敬业,勤奋的老师。认识教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人批判《班主任兵法》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很好,但有人不同意这本书的名字,原 因就是“兵法”是对付敌人的,而不是对付学生的,于是这位学者便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于是不敢苟同。我想在中国的教育界 总是有人在引领着全国的老师在往前走的。有的人的教育思想也许能影响到一个学校,有的人的教育思想也许能影响到一个地区,有的人的教育思想 也许能影响到一个国家,更或许有的人的教育思想能走出国门,影响到世界各国。我想这些教育界的精英们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本质 是什么。作为普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只能学习这些大师们的琐屑思想来充实我的头脑,能学其一二,我想就能让我终生收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的,因为教师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前提,那么这种专业成长的实际 意义就不大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有很多人不同意这句话,但我却很赞同这种从教师本身找原因的精神,这是一种担 当精神,是一种自身求发展的精神,而不会在客观上找理由,为自己找借口。我觉得自己多一些反思自己的精神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认识学生 :记得纪连海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自己连学生都征服不了,又怎能征服全国的观众朋友呢?于是纪连海老师就努力寻找征服学生的办法,我想 在寻找征服学生的过程中,就是教师在寻求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吧。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科目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自己肯定要清楚才行。在 讲到一篇课文,在讲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寻求一种最能让学生接受的办法,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觉得课堂的内 容是很简单,我想这个过程便是寻找克服重担难点的方法吧。努力结合教师自己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教师感兴 趣,夯实基础的基础上,寻求学生在这门学科上的长远发展。我想这也是一名教师在寻求自身发展道路上要思考的问题吧。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 ,首先从寻找克服重点难点着手。以下是总结前段时间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或者教训。教学计划性一定要强,内初班语文的特殊性就在于每一堂课都是 新的,并且不能重复,没有改进的机会,并且对教案的需求比较高,如果是历史政治等小学科,一周也许备上2-3个课时就可以将一周的课上下来 ,并且每一堂课都有很多次改进的机会,而我们作为内初班语文教师,一周至少要准备好9个不同课时的准备,总结前段时间的教训,自己有时是在 被课拉着跑,而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踩着课走,所以计划性必须要强,别人周末时也许能够休息,但我们必须在周末把下一周的课都要准备好,什么时 候上什么课,什么时候做什么必须列出详细的计划来,暂不管到时候具体某一个的效果怎么样,但保证了整体的进度,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性。用认真 的态度对待教育,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在教育中寻找乐趣,寻求自我满足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要比昨天优秀。眺望大师身影,寻觅前辈足迹,同伴皆次前行。环顾自身,衣衫褴褛,不畏艰难险阻,时常动心忍性,只为做最优秀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