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调研报告:基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2-21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基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建设势态良好,乡村特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整体上来看,“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通过激发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路径,推进了整村开发和连片带动,成为乡土特色
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发展不平衡、差异化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存在主要问题产业化
层次较低,产业链条有待延伸我国已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专业化的乡镇、村,但从实际来看,距离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预期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发展规模、区域集中程度等方面,都尚未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和要求。第一,在促进特色产业发
展的过程中,研发、产业培育、特色产品推广合作、特色农户生产、特色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并未形成有效闭环。比如,部分村镇与科研院
所的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在创新研发上没有优势;在生产经营方面,土地流转存在困难,种养殖难以形成规模化格局。第二,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
引导,农产品转化增值力差。当地培育的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没有形成企业农户为体系的联合和订单农业,农业经
济效益低,又因为深加工较少,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品牌影响力弱,特色产品竞争无优势“一村一品”的实质就
是通过开发出当地特色产品,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品牌就是检验“一村一品”发展成效的标准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拥有注册商标或产品认证,然而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弱,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且大多数运营主体的资金、能力等有限,对品牌
建设的整体运转能力不强,缺乏整体规划,也制约着“一村一品”产品的营销。以武汉市蔡甸区莲藕为例,“蔡甸莲藕”在本地市场颇负盛名,部分
产品也远销海外,然而,在品牌建设上力度尚显不足。当地莲藕生产企业品牌意识较淡薄,未深入理解品牌和商标的价值,产品销售大多是裸装、简
装或者贱卖。其次,蔡甸莲藕的衍生加工产品较多,有罐装藕罐头、盐渍藕、藕粉、莲藕面条等,但是并没有将其中的一到两个作为主流产品进行质
量和品牌建设,导致缺乏核心产品,缺乏足够的品牌卖点。(三)农民整体素质跟不上,缺乏专业性人才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一村一
品”的主要参与者。发展“一村一品”需要农民对“一村一品”有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然而,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对于特色农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接触较少,接受能力较低,以至于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认识不全面,农业专业技能较为薄弱
,经营管理理念匮乏,从而无法与“一村一品”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另外,有些地区很多高素质的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不愿意从事农业,
相对缺乏致富能人、技术能人和带头能人,在积聚力量和带头发展方面缺少动力。其次,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也产生一定影响,培训内容缺少针对
性和实用性、培训供给和需求对接不畅等原因,导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效果不明显,专业性人才培养进度
缓慢。(四)组织形式不完善,协同发展合力不足一方面,“一村一品”发展要求整村、整乡推进,凝聚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等),集中进
行生产开发,然而,基层组织已无法在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担此重任。很多地区的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虽然有多个专业合
作组织,但很多是靠行政推动,缺少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服务的缺失制约了产
业分化和专业化发展,阻碍了农村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集群形成。另一方面,“一村一品”不同于过去发展起来的专业村,具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时
代特征,是“贸、工、农”和“产、加、销”的有机结合体。然而,以村为主体的统一经营层次越来越弱,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
对接,尤其是当前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更加需要相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保障,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提
供的规划引导、资金支撑、信息发布、价格调控等宏观层面服务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农民需要。二、对策建议(一)抓牢科学规划,明晰发展
格局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时,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认真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重要产业,并进行重点培养,尤其是特色突出、品质较好、附加值
较高的名优产品和销路好、品质优、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要科学谋划,做好规划引导工作,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科学利用各种资源要素,做好
主导产业和主导农产品,在此基础上着力增加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多功能农业,深入挖掘农业的文化传播、观光旅游等功能,进而延伸产业
链条,壮大产业基础。(二)做好品牌营销,放大品牌效应首先,与新的“三品一标”要求相契合,积极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和内在价值,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保障质量安全。其次,加快推动品牌建设,注册具有区域特色、有亮点的注册商标,申请名牌产品。第
三,加强宣传和保护,通过多途径多角度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宣传的辐射面,不断提高“一村一品”品牌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还可以通过组织、
参加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吸引关注,拓宽渠道。(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第一,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开展实用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的
基本技能。结合市县组织的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尤其是要与农时季节相结合,将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使
培训具有实效性。第二,加强对带头人、种养能手的培训。这些人是具有较丰富经验的实用型人才,需加强理论基础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职业
教育、学历教育等形式,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学历或技术职称的高素质农民,发挥其带头作用。(四)完善组织形式,促进协调合作一方面,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是与农民利益联结最为紧密,真正属于农民的经济组织,要全力培养、规范发展,健全其管理和运营,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与外界建立供
需关系,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结合政府支持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专业性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组织等,发挥其在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助力“一村一品”更好发展。1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