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授课教师:
教学任务
教材与学生数学现状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课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关键点,它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另外,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学思想会一直影响着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本节主要是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为接下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小小大中间找”的探索过程,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种类型,这为接下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取不等式组其他类型的解法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利用数轴探究、讨论总结出各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类型的解法,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各类方法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经历“问题—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类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理解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鉴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问题引入--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活动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放映“生活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活动3总结规律、提高认识 强化探索的规律、提高认识、提升层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活动4效果反馈、巩固新知 由浅入深,通过简单的题型了解学生掌握的动态,再由课堂例题,逐步递进,最后解决上节课的问题。 活动5课外延伸、归纳反思 通过问题的进一步加深,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发展提高;总结、反思 活动6布置作业、层层递进 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1.我国对小汽车在高速公路的速度有限制,通常最高速度不得超过120公里/小时,最低也不能低于60公里/小时,那么在高速公路上符合规定的时速应当是多少? 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大家也都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其中一种类型的解法,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下。
这个问题的结果是?
大家所得到的规律是?
非常好!
那么生活中的不等式组是不是就只有这样一样类型呢?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大屏幕一起来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回顾、思考、观察回答、
(意图:通过与上节课问题的衔接,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教学设计方式,将上节课涉及到的生活数学问题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学习上.)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生活不等式组(1):
在湖人迎战马刺的NBA西部联赛中,湖人队两大得分点加索尔和奥多姆发挥神勇,分别为湖人队拿下21分和19分的成绩,而在这场赛事中,湖人科比更为出色,则科比得分应该是多少?
生活不等式组(2):
在英国伯明翰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栏决赛中,刘翔劲敌罗伯斯,德富尔克分别以7.50秒,7.54秒的成绩冲破终点,在这样的形势下“飞人”刘翔必须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独占冠军宝座。
生活不等式组(3):
炊事员班长同时收到两条上级指示。指示1:是为犒劳将士,今天至少蒸70斤馒头;指示2:因储粮有限,今天蒸的包子不能超过50斤。炊事员班长有办法吗?
1.在展示生活不等式的每一个问题是都让学生作答,观察他们反映的速度及正确性。
2.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跟我们一开始的例题一样简单呢?
3.那这几个生活中的不等式问题跟例题的不等式问题一样吗?
4.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总结其中的类型和解答的方法吗?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一起完成“导学学案”。
5.10分钟后看哪个组能最快最准的得到答案。
(数学源于生活)
观察、思考、回答
(三)总结规律、提高认识
()
(1)
(2)
(3)
(4)无解
基本法则:(1)不等式组的解集既要大于第一个数,又要小于第二个数,且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则其结果在两数之间。
(1)不等式组的解集既要大于第一个数,又要大于第二个数,则其结果应当是大于这两个数中较大的数。(2)不等式组的解集既要小于第一个数,又要小于第二个数,则其结果应当是小于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3)不等式组的解集既要小于第一个数,又要大于第二个数,且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则其结果无解。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寻找两个不等式解的相同部分,从而解决问题)
2、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去中,两背为空。
1.每个组派出代表发言,分别以其中一种类型进行分析阐述,让其他成员加以补充完善。再由学生出题,自出自解。
2、从特殊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等式组求解的方法。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将其结果加以深化。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效果反馈、巩固新知
1、“十分紧张”抢答题:
下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你能快速抢答吗,每题1分,看看你能得几分。
2例题讲解:
3.知识回应
解答上节课一开始提到的“烧煤取暖”问题。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解:设该校计划每月烧煤x吨。依题意,得。
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例题讲解
老师讲解,并规范书写格式;抽学生口答,并完成书写.这里除了要让学生懂得运用新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正确的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这里要再次强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考方向和方法。
该例题中,不等式组已经给出,只要求学生求解。
(数学服务生活)
认真完成,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运用.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五)课外延伸、归纳反思
1.牛刀小试
2.大显身手
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的值等于多少?
3.花落知多少
树下的木棉花落得满地都是,老师组织小朋友们用小篮子拾木棉花,已知每个篮子能装入12朵。小朋友们用8个篮子装,却还有一个篮子没装满;你知道地上的木棉花有多少吗?
4.总结归纳
知识内容小结,数学思想小结.
提升学生解不等式组的能力,强化所学知识。
“花落知多少”这道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运用中比较简单的的题型,大家想要真正掌握更有挑战的题型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课的学习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掌握的知识。
学生谈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的小结,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布置作业、层层递进
必做题
(1)
(2)
(2)选做题
(3)
(4)
思考题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的小结,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类型及解法
()
(1)(2)(3)(4)
师生自由板演区域
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
第6页共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