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州桂花起于晚唐盛于明清 (9-15)
2021-12-22 | 阅:  转:  |  分享 
  
苏州桂花起于晚唐盛于明清

桂花是原产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吉祥名花。古称之“桂”,实际包括了樟科的肉桂与木犀科的桂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桂”两者常现混淆。我国桂花的栽培起于汉,在南北朝时出现“桂花”的名词,多数桂花不结实,在唐代桂花的庭院栽培,大多取自山岭间的野生桂花,故有“岩桂”之称。宋代桂花又因木的纹理如犀而有“木犀”别名。宋代桂花开始用嫁接的方法进行苗木生产,从而在民间渐得到普遍扩展。明清时期,桂花的食品加工得到发展,桂花除用于观赏栽培外,又作为经济树种而迅速兴起。

苏州有关“桂”的文献,先见于唐代白居易(772-846年)的诗《东城桂三首》,后人依据《东城桂三首》中所曰:“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就误断苏州的桂花是由白居易从杭州攜来桂花种子后才始有的。其实据考证杭州天竺寺的“桂”是樟科的天竺桂(普陀樟),“东城桂”也是一株天竺桂,在白居易来苏州之前,已长在城东。苏州真正记载桂花的文献是从晚唐时开始的。

晚唐时,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皮日休(830-881年)、陆龟蒙(830-881年)同为苏州剌史崔璞幕僚,并与崔璞、顔萱、羊昭业(振文)等十二人结社赋诗,后有陆龟蒙的《松陵集》传世。皮、陆的“吴中唱和”,多次记述了苏州的桂花。咸通十一年(870年)皮日休、陆龟蒙与诗友穰嵩起同游支硎山,有诗《报恩寺南池》联句,曰:“桂花晴似拭,荷镜晓如磨。”同年皮、陆与诗友张贲、润卿共作《寒夜问答十首》之一《忆山月》联句,曰:“前溪后溪清复绝,看看不及桂花时。”皮日休诗《寒日书斋即事三首》写了庭院桂花,曰:“盆池有鹭窥蘋沫,石版无人扫桂花。……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蒋堂知苏州,在郡宅增葺池馆,与通判梅挚有诗《和梅挚北池十詠》,其《池上有虚阁》曰:“藓印文綦绿,莲衣桂楫香。何由陪啸詠,敷祍纳微涼。”十二年后蒋堂再次守吴,谢事后留居苏州,自号遂翁,园居灵芝坊(今待其巷)“隐圃”,在园中植有桂花,在诗《隐圃十二詠》中,曰:“雅得菟裘地,清宜隐者心。绿葵才有甲,青桂渐成阴。”

南宋时对桂花已普遍使用岩桂或木犀的名称。曾为宋孝宗时为参知政事的范成大晚年返苏州后,在石湖别墅亲自种上桂花,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赋诗《岩桂三首》,反映出当时苏州已有多个桂花品种,同时也用于切枝瓶插。其一曰:“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不用小山招隐赋,身如强健日迁徊。”其二曰:“风簾疎爽月徘徊,怅望家人把酒杯。病著幽窗知几日,瓶花两见木犀开。”其三曰:“一株萧索倚宣华,东苑香风属内家。丹碧屠苏银烛照,平生奇绝象山花。(象山花指浙江四明象山的丹桂)”范成大为从三百里外引种丹桂,自嘲自己是个大痴人。其《寿栎堂前假山成,移丹桂于马城(古县名,今安徽怀远县马城镇)自嘲》诗,曰:“堂前趣就小嶙峋,未许蹒珊杖履亲。更遣移花三百里,世间真有大痴人。”《真瑞堂前丹桂》诗后自注:“石湖千岩观前,手植丹桂二亩。”范成大晚年诗《初秋闲记园地草木五首》,曰:“薇帐半年春艳,桂丛四季秋香。”并自注“岩桂一种,四季有花。”这说明南宋时,苏州桂花的品种不仅有金桂、银桂、丹桂、还有四季桂的品种。宋代苏州桂花已有相当成片栽培的面积,绍熙元年(1190年)中秋苏州石湖千岩观桂花盛开,范成大在65岁时写有《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二绝曰:“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篮舆缓缓随儿女,引入天香洞里来。”“千岩观下碧瑶林,岁晚青青共此心。隐士归兮花未老,每年来把一杯深。”

宋代的老桂花有的一直保存到清代,清?顾震涛《吴门表隐》(1834年)记录的宋桂有:“湖田青莲菴内,有古桂甚大。又东虹桥云隐菴内,亦有古桂,皆宋人手植。”“阳山觉海寺古桂大可五抱,宋初人植。”

宋之后,由于桂花的分株、压条、嫁接等营养繁殖技术的进展,促使桂花的繁殖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同时桂花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桂花的应用范围,推动了桂花作为经济树种而兴起。

苏州在明清时期的桂花,一方面作为观赏树种,在私人庭园、寺庙园林、虎丘山、天平山等游憇之地,有了大量的扩展。另一方面作为以采花为目的经济树种,在城西光福山区有了大面积的集中栽培,成为全国最早桂花的商品花产区之一。

明代桂花已用于食品加工,在杨循吉的《吴邑志》(1539年)中,记谓:“桂,一名木犀,其香清烈,有黄白二色,花时凡三开,畏风雨,堪作饼,入茗,及伴杨梅作蜜煎(饯),其用非一。”

太仓王世懋的《学圃杂疏》(1587年),介绍了自己庭园中的桂花品种,谓:“木犀吾地为盛,天香无比。然须种早黄、球子二种。不惟早黄七月中开,球子花密为胜,即香亦馥郁异常。丹桂香减矣,以色,稍存之余皆勿植。又有四季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春中开,吾地亦同有之,宜植以备一种。”文震亨在《长物志》(1621年)中,主张桂花宜成片种植,不杂他树,结亭其中,真称“香窟”。

明清时期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大多设有以桂花为主景的亭、轩、馆、廊。如留园的“闻木犀轩”,四周遍植桂花,轩前有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山中花市在中秋,日夜提筐采未休。卖与维扬商客去,香油都上美人头。董家坟上冈,采去花行动斗量。才到开时旋摘尽,不留枝上有余香”

清苏州画家潘遵祁(1808-1892年)著有《西圃集》,其中一篇长诗《入山看桂》,详细记叙了清代光福桂花的采摘与商贾向北方贩运的情景。谓:“桂花时节满湖香可信山中万斛量金客载轻船寄将赵北燕南去













2-明清时虎丘赏桂示意图

























4









献花(0)
+1
(本文系老圃书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