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调研报告:执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25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执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执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一)执行信息化进程与快速迭代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脱节执行信息化进程与信息
技术快速发展的脱节体现在信息技术意识的薄弱。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快速更新迭代,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库成
为人们的日常谈资。但是有的法院好像对这些具有免疫力一样,一方面没有人愿意去关心这些事,尤其是办案人员,觉得这些都是信息部门的事,于
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办手里案;另一方面就算是关心,也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进程,无法应用最新技术成果。执行信息化进程与信息
技术快速发展的脱节也体现在执行信息化人才的缺少,能力水平的落后,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的匮乏。信息技术人才缺少,同时缺乏较完
善的激励惩戒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多项目要么不干,要么只能录入、录入、还是录入或者统计、统计、还是统计,来回都是
数据录入,然后又输出的功能。许多系统、应用只相当于一个计算器,不仅没有给办案人员、管理人员减轻负担,反而增加额外工作量。还有许多项
目搞着搞着就烂尾,整个垮掉,无人跟进。执行信息化进程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脱节还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要建设一个系统、开发一个应
用,从提出建议,到沟通审议、立项、报批、招投标、开工建设、试运行,到最后投入运行,耗时巨长,等到最后投入运行的时候,发现又有新的技
术出现,或者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或者工作要求,这个系统、应用又垮掉。这还是在建设的系统正常、能用的情况,现实中很多建设的系统、应用
就跟业务需求和群众需求相距甚远,业务人员和群众的“获得感”都不够,“负重感”倒是很足。(二)执行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与执行事业发展脱
节最高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指标评价体系》中,将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作为第一个指标。“项目未动,规划先行”是现在干事创业的基本原则,但
在实践中编制法院整体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不多,把执行信息化单列出来编制执行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更少。编制规划能起到梳理一段时期的业务需
求,对既有的信息化应用进行改造完善、整合升级,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建设方向的作用。否则只能是家底不清、方向不明、一盘散沙,想到什么就
建设什么,重复建设、多头建设、功利性建设,项目潦草上马,上线后不符合业务需求,徒增负担。(三)执行信息化建设与业务需求脱节前面已提
到项目不符合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功能不全,需要的功能没有。有的法院开发了执行精细化管理平台,但系统里只能按时间段粗略的统计几
组数字,而且这些数据对执行管理、监督基本没有什么价值。没有按照案件节点、案件类型、财产类型分类筛查,不符合“精细化”的要求。二是功
能不完善,已有功能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例如有的系统提供的可选内容不够,包括可选案件主体类型、案由、时间、人员类型等,如案件主体类型
缺失。三是功能不人性化,无法真正解放人力。信息化的目的是把业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业务人员去做核心事务,
提高工作效率。但有的系统只是相当于计算器、复读机,如前所述的数据录入,再输出,没有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智能深度分析评估等智
能化的功能。反而还需要人工录入数据,人工一个个节点点击,拿着“计算器”的数据去分析,还要担心它是否准确,一个个去核实。二、原因及对
策建议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项目设计不合理不科学,没有跨越技术与业务鸿沟,实现深度融合;二是开发建设者技术能力有限,
无法实现业务需求;三是开发建设者与需求者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你干你的,我开发我的;四是开发建设者的工作理念有待改进,没有以客户需求
为中心。对策建议有:一是引进人才,培养懂技术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管是自己招录还是购买服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实现能力,即实现业务
部门、人员的业务需求。记得我跟一些技术人员交流过,这个不行,那个没办法,有时候还没说完他就说搞不了或者根本就理解不了别人表达的内容
。二是要重视并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主动研究、开发、应用。这是拥抱新时达,奋进新时代的应有之义。三是要以人为本,从解放人力,以业务
为中心出发,进行项目设计、开发建设,既要符合业务本质需求、业务人员操作习惯,最重要的是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能让机器干的,机器干的
更好的交给机器去办,实现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真正减轻业务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四是项目未动,规划先行
。编制执行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导向的作用。五是项目设计、开发建设全过程要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由业务人提需求,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准确实现业务需求。1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