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定风波》教学设计
2022-01-05 | 阅:  转:  |  分享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情感。

2.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情感。

教学难点

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三曲四奏法、分组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李白苏轼:李白,犹如天上的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苏轼,则会让人会心一笑。因为他官做的大,试考得好,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美食家,他几乎占据了我们对于生活美好想象的所有领域。他活了65岁,其有12年在流放中度过,在他最苦难的时期,他挥笔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给我们奉献了最潇洒、最壮美的诗篇。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和他的作品《定风波》。

二背景介绍

苏轼以戴罪之身来到黄州第三年,有一天,他和朋友去沙湖买地种田,遇大雨,同行都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而苏子却安步当车,胜似闲庭信步,遂有感而作此词。

三读

我们常说,诗词“七分朗诵,三分鉴赏”,读是鉴赏诗词的一种重要方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通过语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3分钟)

2在小组内讨论,每组指出本组认为最需要修改的地方,并示范朗读一句。(3分钟)

3欣赏名家朗诵,找出自己与名家的差距。

4全班集体朗读。

四解析诗歌

1研读小序,挖掘有效信息。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圈出词中具体描绘的景物,并体会情感。圈好举手。

穿林打叶一蓑烟雨料峭春风山头斜照

沉着随遇而安旷达

3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找出来和同学们品味。

“轻”体现的是诗人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生轻松。

“谁怕”起了强调作用。“烟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

“任”字,表现出苏轼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4全词分别写什么内容?

(1)序写作词缘由,上片写雨中事,下片写雨后感。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闲适、轻松、自如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表达了什么情怀?

前句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人生风雨,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6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以小见大

词人写途中遇雨,竹杖芒鞋,顶风冒雨,吟啸徐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

2、双关: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7板书设计

苏轼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

乐观、旷达



8课后作业

请熟练背诵此词。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