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祖籍非光州潢川考
?作者:陈刚
近日有一些专家学者又刮起陈元光祖籍潢川之风,就此再次辩驳一下陈元光祖籍非潢川。笔者一直认为陈元光祖籍河东,河东之说有详细的唐宋史料予以佐证,详细请参考《颍川陈氏考略》第205页《陈元光籍贯考》。?
?
潢川说主要有以下两大依据:一为《全唐文》卷一六四中的陈元光小传,二为《宋会要》以及周必大《文忠集》卷九十四里面的光州“威惠庙”的相关记载。
光州学术派证据一之《全唐文》:《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董诰等人编撰。《全唐文》卷一六四《陈元光小传》:“元光,字廷炬,光州人。”李德辉著《全唐文作者小传补正》:“本条小传系据《全唐诗》卷四五陈元光小传,《全唐诗》小传又据《明一统志》卷七八、《大清一统志》卷一七六陈元光条。《粤闽巡视纪略》卷四、朱轼《史传三编》卷五四载之更详。”经查《明一统志》未记录陈元光籍贯;《大清一统志》记录为光州人;《粤闽巡视纪略》记录为固始人;《史传三编》记录为光州固始人。那就很清楚了,参照以上说法,陈元光是固始人而非潢川人。祖籍固始与潢川暂且不论,就所引用文献来看,均为清代文献,可信度尤低,不足为信。
?光州学术派证据二之《弋阳三神祠》:《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一五二:“弋阳三神祠:在定城县弋阳西隅。三神祠,正「弋阳大王」,东曰「冀公大神」,西曰「土地正神」。光尧皇帝绍兴九年四月赐庙额「威卫」,二十五年八月并封侯。中位神曰「威惠」,东位神「昭惠」,西位神曰「灵应」。三十一年正月各加二字曰:「显应」、「顺应」、「孚应」。三十二年九月,加封曰「英格威惠显应侯」、「武格昭惠顺应侯」、「忠格孚惠灵应侯」。”南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九十四也有相同记载:“光州城西「威惠庙」,中尊「威惠显应侯」加封「英格威惠显应侯」,东位「昭惠顺应侯」加封「武格昭惠顺应侯」,西位「孚惠灵应侯」加封「忠格孚惠灵应侯」。”近代某些光州派学者强行将《宋会要》记录的弋阳三神祠庙额「威卫」修改为「威惠」,实为不该。
光州学术派证据三之《仁感庙礼二一》之四九:庙庙在光州。神庆元三年五月封灵惠侯。
光州学术派证据四之《威镇庙礼二一》之二六:威镇庙忠应侯,庆元三年六月加封忠应孚惠侯。威镇?《礼二》之
至于说其他明清方志依据,因可信度非常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辩驳。取史原则,当以更早的唐宋史料作为参考依据为妥。
潢川说言之凿凿说三神按序分别对应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团练副使许天正、辅顺大将军马仁。
以上证据一已经阐明清晰;证据二、三、四光州学术派完全属于强改文献,手段恶劣,本不值得辩驳,但还是把最为重要的证据二再详细驳一下。
首先,就庙额名称来看,《宋会要》与《文忠集》产生冲突,一为「威卫」一为「威惠」,当以《宋会要》官方记录为准为「威卫」,故不是「威惠」。
再者,就中尊「威惠显应侯」加封「英格威惠显应侯」这个封号,将陈元光明确记载的封号与之对应,完全对应不起来:依据《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一四二明确记载了所有陈元光封号:“陈元光祠:神宗熙年八年六月封「忠应侯」,徽宗政和三年十月赐庙额「威惠」,宣和四年三月封「忠泽公」,高宗建炎四年八月加封「显佑」二字,绍兴七年正月又加「英烈」二字,十二年八月加封「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十六年七月进封「灵著王」,二十三年七月加封「顺应」二字,三十年又加「昭烈」二字。”以上《陈元光祠》记录的所有陈元光封号,无一与「威惠」或「显应侯」能与之匹配,一个朝廷不可能同时将一个人封两个名称完全不相干的封号。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威惠」为《陈元光祠》庙额,并非封号。
即使弋阳三神祠确为「威惠庙」,也并非陈元光专属,也并非闽南和光州二地独有。
《文忠集》卷九十六也记载了泉州威惠庙的事情:“泉州德化县威惠庙「灵助侯」加封「嘉显灵助侯」”。?同样《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一五五也找到了相关记载:“西宫神祠在泉州府德化县闽封「护邑侯」绍兴七年四月赐庙额「威惠」十九年五月封「灵助侯」「」。「威惠」西宫神
关于陈元光的籍贯问题,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毛阳光先生在《豫闽方志中所见之陈元光籍贯及相关问题再讨论》(原载《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一文中有非常详细的精彩论述,虽然他主张河东为陈元光郡望而非著籍,但最终对陈元光祖籍何处下笔非常严谨,他认为“而真正坐实陈元光的籍贯问题还有待于更多新资料,尤其是考古资料的出现。”至于《宋会要》所载弋阳三神祠是陈元光的祠庙这一问题,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学者认为此就是陈元光的祠庙。笔者认为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宋代的威惠庙并非专指陈元光的祠庙,如当时的四川地区也有威惠庙,祭祀的并不是陈元光。”这个与笔者观点完全一致。
既然威惠庙并非专指陈元光的祠庙,那么搞清楚光州威卫庙中尊「威惠显应侯」到底祭祀的是谁,所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笔者认为其所指神与祖籍光州的闽王王审知有巨大关联。
据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太祖世家》载:“海上黄崎波涛为阻,审知祷于海神,一夕风雨雷震,击开为港,闽人以为政德所致,唐帝赐号曰「甘棠港」,封其神曰「灵显侯」,一曰「显应侯」。”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载:“闽王王审知患海畔石碕,为舟楫之梗,一夜梦「吴安王」许以开导,乃命判官刘山甫躬往祈祭。原注:即伍子胥也。”这里的「显应侯」、「吴安王」皆为伍子胥清忠英烈威惠献王威惠显圣王
由此可见,光州威卫庙「中尊威惠显应侯」并非陈元光,应是伍子胥;「威惠庙」也非光州、闽南等地独有,在江西临江、四川南江等地也存在,且并非祭祀陈元光。
转载自陈氏研究网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