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前言
2022-01-09 | 阅:  转:  |  分享 
  
前言

五帝三王烟雨中,商辞周礼扮苍穹。秦关汉阙沙场血,一脉绵延华夏雄

在我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上,我们的先祖历经数千年的艰辛跋涉,在弱肉强食的百兽厮拼中、在风霜雷电与洪涝震崩的肆虐侵害中,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至今还在全世界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回顾历史进程,那些包孕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瑰宝,灿若星河,在历史的长空历历灼目。

可是,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甚至某些窃据高层的人物,却极尽诬蔑之能事,把欧美的历史夸得天花乱坠,认为他们“贡献了许多人类文明”。同时却指斥自己的祖国,几千年都“为世界文明做了些什么”?真是见木不见林,浮云遮断。请看,蚕神嫘祖的丝绸、羲和执掌的历法、后稷推广的五谷、文王演绎的周易,哪一样不是开辟了当今高端领域的先河?再有,贯通古今、变幻灵动的方块汉字,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中医扁鹊,神机妙算、攻伐自如的孙子兵法,议学议政、纵横捭阖的百家争鸣,哪一项不是巍然屹立于人类成就的高峰,令人万流景仰?至于勾通顺畅、政令统一的标准量具,兵马驰骋、威震边关的千八直道,九经九纬、四通八达的秦国驰道,传递军情、狼烟告急的烽火狼烟,还有笔走珠玑的屈原、三散家财的范蠡、分水富蜀的李冰、从容潇洒的荆轲、喑噁叱咤的项羽、运筹帷幄的张良等等,哪一桩、哪一位不是撼动人心,不是碾压了所谓的欧美巅峰、吊打着西方文明?

这一系列光辉灿烂的先祖遗存,宛如大河奔涌,她是冲决崇山峻岭、漫延旷野的激流。她固然没有人工运河的安静轻柔,也没有音乐喷泉的飘逸旖旎,但是她却澎湃激荡、奔腾咆哮,至今还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光照千秋。她才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那些以清泉叮咚、波光涟漪自诩的山溪莲池,那些以弥漫无羁、浪峰泛滥自傲的洪流巨漩,它们或许可以装点青山绿水,或许可以震慑大荒平野,但是,它们的根基却源于江河湖海。没有人类数千万年的积累,哪来当今口沫横飞的王婆卖瓜,哪有唯我独尊的举世优先?没有深沉的厚积,何来喷涌的薄发?回望人类的历史足迹,只有考究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她一直以丰富凝练的汉语传承着人类先民的智慧。所以,继承我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基因,就应当重温华夏历史,投身浪头激流之中,击水遏浪,锤炼筋骨。所谓“历史使人睿智”,此之谓也。而在传承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史籍之中,最杰出的史学宏著,莫过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了。

在《史记》这部历史宏著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先民是如何从愚昧之中厮杀出来,逐步创建灿烂文明的。我们的先民组建部落,与嗜血猎杀的兽性相对峙,并逐渐脱离蒙昧状态;与以洪水为标志的自然界抗衡争斗,探索天人和谐的境界;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描述星空,确定恒星的方位、观测天象的出没;以天干地支记载时间,把握天地的运行态势,预测未来的环境趋势;还总结出了农耕畜牧经验,建立了人伦社会规范,直至创建出雄踞东方的大秦帝国、威震世界的西汉王朝。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步一印、步步惊心、步步惊雷,震撼人心。正是这一段历史,使人类社会架构中的诸多元素得以渐次成型,比如王位传承、郡国设立、吏员选拔、户籍管理、货币铸造、盐铁官营、军事策略、人文教育、工商运作、音乐律理、医药效能、奇巧技能等等,都得以开发运用,惠及后世,影响全球。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至今都可以伫立磅礴的泰山之巅,一览世界众山小;我们现今都可以立马澎湃的黄河之滨,一唱万国山河秀。我们明白后生可畏,我们应当尊敬后来居上的努力。但是,我们鄙薄以掠夺强占起家、以霸占垄断领先的唯我独尊。而那种以美为尊、以欧为贵、以倭为优、以洋为荣的媚外心态,也实在赧颜于我中华深厚绵长的厚德载物。回顾我中华3000年历史,完全可以深深体味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徜徉在那深邃厚重的历史渊源之中。

历史是用以记载人类活动进程的,是对时代的映射,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是智慧的荟萃,是人品的提萃,其中心就是人物。在喷珠溅玉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之中,有数不清的各色人物轮次闪现。他们或是时代的弄潮儿,叱咤风云;或是社会的痈疽,散发恶臭。但是,他们都以其作为,影响着社会的进程,促滞着古今之变,使我们的历史呈现出各种奇幻迷离的曲折。

阅读《史记》,我们可以看到群英荟萃、各具风骚。在秦汉大争之世,我华夏族群英雄辈出,他们力挽山河,气冲霄汉,冠绝史册。每逢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无不涌现出一批慷慨激昂的烈士雄杰。其中有指点江山、勘定九鼎域图的大禹,有统帅八百诸侯、灭商兴周的姜尚,有拔山举鼎的盖世英雄项羽,有周游列国、创建儒学的孔子,有兵法传世、致胜武圣的孙子,有削世族、立强秦的变革大师商鞅,有诗风奔放、问天扪地的屈原,有佐越雪耻、三散家财的范蠡,有完璧归赵、将相携手的蔺相如,有纵横捭阖、腰悬六印的苏秦,有变法强国、立木为信的商鞅,有仁厚爱民、刚强正直的石奢,有悬壶济世、起死回生的扁鹊,有易水壮别、毅然刺秦的荆轲,有妙笔生花、兴废继绝的司马相如,有统兵自如、横扫千军的韩信,有西出阳关、沟通丝路的张骞,有征胡驰骑、威震北边的卫青等等,不胜枚举。

有英雄辈出,就有蝇营狗苟;有心怀天下,就有鼠目寸光。阅读《史记》,我们也可以看到众丑猥集、卑劣猥琐,他们有荒淫暴虐、裂帛宠妃的夏桀,有城府深重、兔死狗烹的越王勾践,有泥古不化、虚伪残暴的宋襄公,有利欲熏心、祸国殃民的伯嚭,有献媚邀宠、借刀杀人的费无忌,有淫荡跋扈、鄙陋张扬的嫪毐,有狂妄浅薄、妒贤嫉能的庞涓,有纸上谈兵、丧师蹙国的赵括,有沙丘伪诏、指鹿为马的赵高,有杀刘扶吕、炮制人彘的高后,有毒陷良善、请君入瓮的周兴,有计诱藩王、刚愎自用的吴王刘濞,有谄媚事主、吮痈取宠的邓通,有工于心计、圆滑狡黠的韩安国,有猜疑忌恨、心机深沉的公孙弘等等,不一而足。

历史还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人类智慧的凝聚,是文化硕果的结晶。在云蒸霞蔚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数不尽的绝世精品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有勘定疆域、指示交通的九鼎图舆,有感天动地、高山流水的五音六律,有汪洋恣肆、问天恤民的离骚体汉赋,有化害为利、分洪清淤的都江堰、有测山量地的准绳规矩,有记录时令、传承至今的夏历法,有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五行八卦,有系统辩证、医术超绝的中医名家等等,瑰宝无数。

正反两派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真实的再现。他们的所作所为,针锋相对地诠释了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历史瑰宝的迭出,则充分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能力。因此,阅读《史记》,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人物的言谈举止中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特别是在社会变型的动荡时期,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说教氛围之中,许多观点严重对立、许多言论似是而非,究竟何去何从,是十分困惑而又重要的。在人生目标的概叹与总结中,许多立论悲凉消极,到底路在何方,也是令人迷离恍惚。为此,认真地阅读《史记》,更具有非凡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读史使人明智”,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门禁森严的王府主宰还是引车卖浆的市井之徒、是力敌万夫的勇士还是弱不禁风的秀士、是坐拥金山的富豪还是穷困潦倒的家奴、是舌灿莲花的辩士还是木讷寡言的蠢夫,都无关紧要。问题在于,你是问心无愧地为自己的祖国、人民、家人尽力而为,还是目眩富贵地为金钱、权力、名气竭尽全力?生我养我的祖国或有种种难奈,辱我欺我的邻邦或有种种诱惑。历史人物他们是怎么做的?毋须说教,自看原文对照。

太史公司马迁认为中国境内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是兄弟。我们都曾敬仰泰山顶峰的祈禳,都曾崇穆黄河波涛的雄壮,都曾梦断中原的炊烟曲径,都曾穿越四渎的劲风芦荡。这个说法确实是历史的回答,它已如一种理论、一种思想,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把炎黄子孙团结在一起。两千多年来,它已经形成为一种心理定式,变成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坚强纽带。

同时,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追求财富、追求生活改善,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本来面貌。正是这种对已有条件的不满足,才促使人们不断地发明创造,不断地改善生存条件。不满足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这对于我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也非常契合。

正因为通过阅读《史记》,就可以了解和认识我国早期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并能够着眼于历史,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启示。所以,学习《史记》,从做学问方面来讲,可以花的工夫少,得到的收获多,由此入手,事半功倍。为此,笔者不揣鄙陋,特编篡《史记助读》(以下简称本书)一书,其初衷就是在于帮助广大读者比较系统地看待《史记》,而不是支离破碎地选读个别篇章。

本书以中华书局1961年版《史记》为基准,将130卷全部译出。当前沿用的大多数译文一般只注释除《表》以外的其他四种体例,对《表》的表体却略去不注。笔者以为《史记》的五种体例是浑然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各有分工,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相互交错、互为补充。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讲叙帝王为中心、以“世家”记载诸侯、“列传”记写人物,依次分布在外围;而十表则排列大事、八书述典章制度,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形成了对核心的补充。可以这样比喻,“本纪”是全书的总纲,是灵魂;“世家”是全书的眉目,是骨架;“列传”是全书的展开,是血肉。“表”则是全书的线索,是脉络;“书”是全书的凝缩,是节点,是当时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有关规律的认识归纳,是我国文明积累的记录。五种体例相辅相成,形象、系统、全面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早期3000年的演化轨迹。所以,倘若略去“表”的表体,仅仅对它的序文及附录只注不译,就或许显得脉络不畅、支离破碎。不过鉴于《表》的表体部分格式特殊,所以毋须对表体的原文译注,而是按照横排的形式、从左至右重新进行了排列,同时,为了便于比照,又特别添加了原表没有的公元纪年;这样既可以保持原著的完整性,又提高了它的可读性。但是可能因此造成与原著有较大差异,那只是笔者的功力不逮,有兴趣者可参见《史记》原文比照,以补笔者妄动之憾。

在译写模式上,所有体例大致相同,均为:每卷在原标题下缀以副题,用以凸显该卷的核心思想;除“世家”和“列传”之外,所有副题下还缀有提要诗一首,用以概括该卷的主要内容;再下则是简要的说明;说明之下则以左右两栏分别列出原文和译文对照,左栏为繁体原文,右栏为简体译文;注释加圆括弧紧附于原文之后,原文和译文尽量同页排版。为列出表格,纸张采用了A4开本。标题采用三号加粗黑体,副题采用三号粗宋体;正文字号采用四号,由于表的编排空间较大,所以其字号要小一些;字体为:原文用加粗宋体、注释用楷体、译文用仿宋体,简体注字用六角括号,拼音用泰晤士新罗马体字体,加方括号。本书中的干支纪年采用汉字形式,公元纪年采用阿拉伯数字,公元前纪年一律使用负数的形式。

另有部分在电脑字库中没有的冷僻字,对此本拟采用造字法另行造出,并以图片形式附于后表。考虑到仅仅只有31个字,而且自造字不方便更换电脑使用,所以,还是采用了其比较通行的字体。对此,深表憾意。

本书没有辑录古训,对于学术界的争议一般也不涉猎,只是依笔者个人理解选用注释而已。另外,对翻译也略有以下几点改良:一是对古人的姓名进行了通俗化的翻译,例如“管叔鮮”,笔者将其译作“管公子姬鮮”,其中“管”是他的封国名称,也即他的氏;“公子”是对他在宗族中处于子一辈的泛称;“鮮”是他的名字;至于“姬”,则是他的姓,表明他是文王之后。这种译法可以明晰其身份及其血统关系,也容易读懂。当然,这种译法实际上模糊了古人姓氏有别的事实。当前通行的译法是原封不动,不作翻译,其缺憾是容易使读者误以为那就是他们的本名,且含混了他们同姓异氏的血统关系。二是对于原文中涉及的官职,有些官职由于历代的沿用,人们都已熟悉,不译亦可,比如“丞相”、“将军”之类;但是还有更多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还是译出较好。考虑到古今职务功能的交叉、变异、湮灭,笔者尽量将现代职务模糊化而取代之。比如将“廷尉”与“御史大夫”分别译作了“司法长官”和“监察长官”,而不是译作“司法部长”和“纪检书记”,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三是对一些年代久远的专用名词,因其晦涩难懂,为通俗起见,笔者也采取了另组词语,以求达意,比如“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就分别译作“天子领地”、“侯国辖地”、“施教之地”、“强管之地”和“流放之地”。这些做法未必合适,尤其对于学识渊博、功底深厚的学者,或许会掩口失笑;但是对一部分初入门径的青少年或许会提供某些方便,敬请读者谅解。

本书参阅了诸多方家的大作或宏论,但因种种局限,未能一一记录,对此深表歉意。如有冲撞,请即指出,可随时纠正。本书蹉跎多年方始编纂完成,断续迤逦,难免多处不够统一,限于笔者的水平,文中不仅在精准达意、遣词造句、表达技巧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在事件臧否、人物褒贬方面也可能挂一漏万、漏洞百出,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斧正。

献花(0)
+1
(本文系轮台胡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