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颌窦炎_张德玉
2022-01-11 | 阅:  转:  |  分享 
  
中国伤残医学2007第15卷第5期ChineseJournalofTraumaandDisabilityMedicine,2007,Vol.15,No.5·51·

包括局限性间皮瘤、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纤维性间皮瘤、

孤立性纤维性间皮瘤、胸膜下纤维瘤、间皮下纤维瘤、胸膜

纤维瘤和局限性纤维瘤等10余个名称。认为肿瘤的梭形细胞

是由间皮细胞向纤维母细胞分化而来,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

和电镜等研究显示,该肿瘤的梭形细胞具有纤维母/肌纤维母

细胞分化,而不具间皮特征。另一方面,孤立性纤维瘤也可

发生在躯体很多非间皮性的部位,提示孤立性纤维瘤属于一

种间质源性肿瘤。目前认为孤立性纤维瘤是起源于弥漫分布

于人体结缔组织中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的一系列肿

瘤之一。

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胸膜、脑膜、眼眶、鼻腔、副鼻

窦、唾液腺、甲状腺、上呼吸道、肺、纵隔、乳腺、肝脏、

盆腔、腹膜后、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精索、脊髓和

周围软组织等。其中头颈部、上呼吸道、腹腔和周围软组织

常见。本瘤发病年龄18岁~85岁,发病高峰在40岁~60岁之

间[

2],儿童发病也有报道。临床上多数病例表现为局部缓慢

生长的无痛性包块,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

压迫症状。如发生脑膜者可伴有头痛,位于眼眶者可伴有单

侧眼球突出,本文例2病人出现轻微吞咽困难。孤立性纤维

瘤往往体积相当大,有界限,呈分叶状[

3]。触诊肿块光滑,

界限清楚,活动,与皮肤粘连,质中等,无压痛。B超表现

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

增强。在核磁共振检查中,T1加权中肿瘤与肌肉的信号强度

相同,而T2加权中肿瘤信号强度高于肌肉,造影后整个肿瘤

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4]。发病原因不详,有人认为可能与接触

石棉有关,也有人认为,发病与石棉无关。

肿瘤大体表现通常为有纤维性假包膜,有人认为肿瘤无

包膜。为结节状卵圆形或类圆开肿块,界限清楚。直径

1cm~27cm,平均7cm。切面呈灰白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

伴有黏液样变性,很少有出血、坏死、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镜下:肿瘤有梭形细胞和不等量的胶腺纤维成,细胞量多肥

胖梭形,核大,染色质呈多彩状或均匀分布,核仁可见,细

胞异型不明显,一般核分裂象不多见,平均0个/10HPF~4个

/10HPF,瘤细胞排列多种多样,有鱼骨样、条梭状、席纹状

及血管外皮瘤样,最特征的是肿瘤细胞杂乱无章排列既无结

构样结构。胶原纤维丰富,常粗大成束,可谓“绳状”,也可

呈星芒状如“石棉样”纤维,部分病例可出现多核瘤巨细胞,

一少部分病例可含有少量脂肪成分。免疫组化:肿瘤细

胞.Vimentin、CD34、bcl-2呈强阳性,部分病例CD99、a-SMA、

desm不同程度表达。不表达S-100、NFE、MAAEl/AE3。少

数学者认为在诊断孤立性纤维瘤中bcl-2比CD34更为敏感。

大约10%~25%左右的病例临床表现为浸润复发和转移现象,

可从以下以下4个方面来识别。(1)高细胞密度。(2)细胞核拥

挤、重叠并出现多形性。(3)核分裂大于4个/10HPF。(4)坏死。

应注意的是组织学的非典型性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非完全

一致。

鉴别诊断:(1)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发生面部或口腔

内黏膜,质地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表面皮

肤黏膜色泽正常。病理检查:多发生于真皮内,除梭形细胞

外,还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杜顿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巨

细胞,组化表达FⅢa、CD34(-)。(2)神经鞘瘤:好发于青壮

年,男女比例为1、5:1,肿瘤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质

地中等或偏硬,肿块周界清楚,有时呈分叶状,质地较硬,

有的可呈囊性,穿刺抽吸时可抽出褐色血性液体,不凝固,

肿瘤只能侧向移动而不能沿神经长轴上下移动。病理检查:

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更加纤细,呈波浪状或栅栏状;可见

较为典型的A区和B区;免疫组化:CD34不表达,而S--100

蛋白阳性。(3)纤维肉瘤和恶纤组:病人年龄较癌症病人年轻,

病程发展较快,多为实质性肿块,表皮或黏膜血管扩张充血,

晚期出现溃疡或有溢液、出血,晚期可功能障碍,很少有淋

巴结转移。病理检查:部分不典型性和恶性者可误诊为纤维

肉瘤和恶纤组,但仔细寻找可见典型的FST成分。(4)血管外

皮瘤:在软组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深部组织包块,主要见

于下肢和腹膜后;良性肿瘤切除后很少复发。病理检查:镜

下由极丰富的血管网组成,血管有的扩张成血窦样,有的受

压成裂隙状并相互连接成网,形成特征性树枝状或鹿角状,

其间为椭圆形及梭形外皮细胞,形态较为单一。(5)涎腺多形

性腺瘤:30岁~50岁病人居多,病史长短不一,为无痛性缓

慢生长的肿块,质地硬,呈结节状,活动。病理检查:主要

来源于腺体内的终末导管系统,肿瘤细胞成分以导管上皮细

胞和肌上皮细胞为主,免疫组化:CK(+),EMA(+)。

手术治疗可使绝大部分孤立性纤维瘤治愈,手术切除肿

瘤时应尽量沿包膜外剥离。术中可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

细胞丰富密集、形态异型、有丝分裂增多并有坏死者,应视

为恶性,可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可行放疗。多数病例临床上

呈良性经过,大约10%~25%病例可发生复发或转移。约10%

的非典型性和恶性孤立性纤维瘤,表现为高局部复发率或远

处轻移率(80%),但尚无死亡报道。亦有报道12%由于胸腔内

广泛转移而死亡[

5]。我们收治的两例病人随访4年未见局部

复发和远处转移。

参考文献

[1]Klemperer,RabinCB.Primaryneoplasmsofthepleura:Areportoffive

cases.ArchPathol,1931,11:385~412.

[2]VallarDecouvelaereAV,DrySM,FletcherCD.Atypicalandmalignant

solitaryfibrousinextrathoraciclocations:evidenceoftheir

comparabilitytointra-tharacictumors.AmJSurgPathol,1998,22(12):

1501~1511.

[3]SuzrezRM,RuizGR,MenesesGA,etal.Solitaryfibroustumorofthe

parotidregion:reportofacasandreviewofthelitratures[J].MedOral,

2004,9(1):82~88.

[4]JeongAK,LeeHK,KimSY,etal.Solitaryfibroustumorofthe

parapharyngealspace:MRimagingfidings[J].AmJNeuroradiol,2002,

23(3):473~475.

[5]JuanRosaieds.AckermansSurgicalPathology.8t

hed,Stlouis:Mosby,

1996,342~344.

(收稿日期:2007-01-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颌窦炎

张德玉张靖冯念玲

(山东省蒙阴县坦埠医院,山东蒙阴276214)

中图分类号:R765.4+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567(2007)05-0051-02

上颌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病人多伴头痛,鼻塞,流脓涕等“感·52·中国伤残医学2007年第15卷第5期ChineseJournalofTraumaandDisabilityMedicine,2007,Vol.15,No.5

冒”症状。由于病人忽视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或缺少有效的治

疗,易使急性上颌窦转为慢性,缠绵难愈,日久上颌窦黏膜

肥厚,常合并上颌窦囊肿或黏膜息肉样变。我科自2003年9

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上颌窦穿刺冲洗等综合措

施治疗上颌窦炎216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均

经鼻窦X线平片检查或鼻窦CT检查确诊为上颌窦炎。根据

病人是否愿接受中药内服及上颌窦刺冲洗治疗而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216例:男114例,女102例。单侧发病

93例双侧发病123例;年龄7岁~48岁,平均20.2岁;病程

1周-12年平均3.6年,有11例合并上颌窦炎肿囊。对照组

120例,单侧发病55例,双侧发病65例;男62例,女58

例;年龄7岁~49岁,平均21.5岁,病程1周~15年,平均

3.5年,6例合并上颌窦肿囊。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1)中药治疗:内服中药方:双花10g、连翘

6g、丹皮10g、黄芩9g、当归10g、白芷10g、蒲公英15g、

赤芍10g、黄连4g、菖蒲10g、茯苓10g、辛夷10g、甘草6g。

以上述13味药为基方,随症加减,小儿量酌减,客加适量冰

糖矫味。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10d为一疗程,连续

治疗1-3疗程。(2)上颌窦穿刺冲洗冲洗液可选用生理盐水

250ml+庆大霉素24万U+氟美松5mg;不能用庆大霉素者,

可选用0.1%环丙沙星注射掖200ml+氟美松5mg;明确为厌

氧菌感染者,客选用0.25%甲硝唑250ml+氟美松5mg作为冲

洗液,每周冲洗一次。脓液粘稠者,可于窦腔内注入糜蛋白

酶4000U-8000U,10分钟后再做冲洗。(3)其他措施①患侧

热敷:对患侧上颌窦所在的颜面部做持续热敷。范围:患侧

耳屏前至目侧鼻部,上至同侧同侧眼眶,下至同侧口角至耳

垂间连线每次不少于20分钟,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度。②嘱

病人戒烟酒,勿食辛辣刺激、煎炸烧烤食品,多饮白开水,

平衡膳食。③睡眠充足,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2.2对照组:选1组~2组抗生素+氟美松静滴或口服,7

天为一个疗程,鼻塞重者局部加用1%氯麻液点鼻,3次/d,

上颌窦刺冲洗治同治疗组。

3疗效标准和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病人头痛,鼻塞,脓涕等症状消

失,鼻窦X线平片或CT片显示上颌窦黏膜肥厚,上颌窦积

液或密实等体症消失;显效:病人头痛,鼻塞,脓涕等症状

消失,X线平片或CT片仅见患侧上颌窦黏膜略增厚;有效:

病人症状减轻,X线平片或CT片仍见上颌腔较小或伴积液

症;无效:X线片或检查无减轻或加重。

3.2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161823040100

对照组1205519172976

讨论

上颌窦炎在各组鼻窦炎中发病率最高,最为常见。在急

性期,上颌窦黏膜主要表现为化脓性炎,致病菌以肺炎链球

菌,溶血形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球菌多见。此期通过

正规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西医治疗有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治愈,

治愈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西药的一些负作用不甚明显。由于

病人对急性上颌窦炎缺乏认识以及该病于一般感冒从症状上

难以分辨,所以多数急性上颌窦炎患者缺少正规的诊断、治疗

而转为慢性,随着病程的迁延,上颌窦黏膜增厚,水肿,血

管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严重者可出现鳞状上皮化

生,及息肉样变,以局部黏膜增生、肥厚,免疫失调,功能

紊乱等增生性炎为主,感染因素变为次要因素。鉴于特应性

体质于该病关系密切[

1],所以在慢性期全身及局部长时间应

用糖皮质激素至关重要。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肥

厚增生的黏膜使之逆转而达到治愈很难,常需长疗程应用甚

至需手术治疗,这使西药的副作用表现的较为突出。本文对

照组约半数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及自

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多数病人感体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由于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及局限性,笔者自2003年开始尝试中

药内服结合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上颌窦炎。上颌窦炎属中医

学中的鼻渊范畴,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邪聚鼻之窦窍,

灼腐肌膜,致鼻流浊涕”[

2]。治当祛邪、通窍。方中重用双

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药祛除邪毒,辅

以辛夷、石菖蒲、白芷、宣通鼻窍,赤芍、当归、养血活血,

对病程较久者及囊肿、息肉样变者酌加红花、牛膝,久病体

虚者宜加健脾益气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双花、蒲公

英、黄连、黄芩对多种化脓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当

归、连翘能改善微循环,黄芩、丹皮有较强的抗过敏、抗变

态反映的作用。上述诸药多有增强人体免疫、调整免疫的功

效,所以本治疗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有体质下降的现象。

在服用中药对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上颌窦穿刺,以抗生素

液清除窦腔内的病理产物,从而改善病人局部症状,两者相

辅相成,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而可逆转黏膜病变,

使上颌窦囊肿等需手术治疗的病变也可治愈。本治疗组11例

合并上颌窦囊肿者有8例治愈,而对照组6例合并上颌窦囊

肿者仅2例有效。中药在治疗许多慢性病中的独特疗效是许

多西药无法比拟的。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法突出强调了以人

为本的治疗理念,有效降低了治疗中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

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0,99.

[2]谭敬书.中医耳鼻喉科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18,124.

[3]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48,78.

(收稿日期:2007-01-26)



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注意事项

张丹冉德军刘鹏

(大庆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目的:分析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方法:全部手术患者289例,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

手术切除息肉,并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声带息肉237例,其中治愈110例,显效82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术后声嘶加重5例。

结论: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可以部分治愈患者。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包括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够,患者不良的发声习惯和生活习惯,术者术中
献花(0)
+1
(本文系法方居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