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两则(解析版)
2022-01-17 | 阅:  转:  |  分享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两则(一)韩康伯不畏天寒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
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
器⑤。【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短袄。③复裈: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选自《世说新
语·夙惠》,略改))1.下列对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止得襦:同“只”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C.寻作复裈:寻得,寻找D.母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下列各句中的“之”,和例句中的“之”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C.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D.马之千里者(《马说》)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而”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2分)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②潭西南而望A.是B.否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
人。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聪慧”
的意思。【解析】1.C(寻:不久)2.C(A项,“之”是取独用法;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代词;D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3.
B(第一句“而”用法是表因果;第二句“而”用法是表修饰)4.B项。“母甚异之,知为国器”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智慧过人。【译文】韩康伯
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是母亲殷夫人给他做的短袄,(做时)让康伯提着熨斗,对康伯说:“你先穿着
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把就热了,我现在穿
上短袄,下身也就暖和了,所以不要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断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二)岳飞学射岳飞,字鹏举,相州
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
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①;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筈(kuò):箭的尾部。1.下列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负气节:自负
B.强记书传:擅长于C.尤好《左氏春秋》:喜爱D.益自练习:更加2.下列各句中的“以”
,和例句的“以”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所爱良弓赠之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
记》)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左氏春秋》,作者为左丘明,体裁是纪传体。B.字,古人有名有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C.孙吴兵法,对《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的合称。D.未冠,指未成年。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答案】1.A(“负”是具有、具备的意思)2.D(A项,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目的,来;C项,介词,用;D项,介词,把)3.A(
《左传》是编年体)【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他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擅长记忆书籍与传
记,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岳飞家里贫穷,(只能)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诵读学习到天亮,不睡觉。他天生就有非常大
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他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射出三支箭,都射中箭靶,以此来给岳飞演示。岳飞拉开弓,射了一箭,射穿
了周同的箭的尾部;再射一箭,又射中了。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送给岳飞。岳飞从此更加勤奋地练习,掌握了周同全部的射箭技术。2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