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三 科技成就
2022-01-22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科技井喷式发展——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题整合提升篇专题三专题解读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而科技革命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
作用尤其显著。近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
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全貌。但是,科技革命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人们始料未及的不良社会后果。因此,科学技
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专题梳理了中外古代科技成就与三次科技革命的起止时间、时代特征、主要标志
、主要成就、影响、启示以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热点素材一】材料一在纪录片《辉煌中国》中曾提及,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
。中国新的农业战略,正在这些种苗里生根发芽。这位老人,又带来了好消息!15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
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
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热点素材二】材料二2017年11
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4页1.青铜
工艺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2.天文历法:夏朝夏朝已有“农历”,到商朝
,一年有12个月,分大小月,闰年增加一个月,商朝甲骨文记载日食、月食3.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南朝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4.医学:春秋战国名医扁鹊总结出“四诊法”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
杂病论》,后人尊称他为“医圣”;华佗制成“麻沸散”,创制“五禽戏”唐朝孙思邈写成《千金方》明朝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5.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6.建
筑学战国秦国李冰在岷江主持修建了都江堰秦朝修筑长城,开凿灵渠隋朝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李春
设计主持建造赵州桥明朝修建北京城;修筑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7.科技巨著明朝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天物》,被称
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8.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雕版印刷:唐朝时期出现;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指南针战国时期,制
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的,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
入阿拉伯和欧洲二、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及成就__下册23页1.交通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
路干线2.化学侯德榜撰写的《制碱》一书,发明“侯氏制碱法”3.核科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
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4.空间技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5.农业技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
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三、世界科学家及成就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牛顿17世纪著有《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一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物理学20世纪爱因
斯坦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生物学19世纪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确立了生物进化学
说。科技推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1、热点链接:■2017年3月5日,“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
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7年12月18—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三大转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制造强国。1、热点
链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方式、方法的深度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需要大
量个性化、创新型人才,重新设计教育和学校,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成为国际共识。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相互启发、相互激荡的背
景下,“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发展图景”议题持续升温、愈益深入。科技推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推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
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古代科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唐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发明:曲辕犁、筒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九年级
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机遇,成为强大的工业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抓住机遇,超过英国、法国)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
技革命2、知识梳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
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
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
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教育制度上
《开》5页(2)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技术方面(英国工
场手工业迅速发展)理论方面(英国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3、真题链接科技推动创
新、创新引领发展4、知识延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从各种
机器人到无人驾驶汽车等各类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先声和引子。可以预计,如同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一样,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将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长尾效应相结合,走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之路。中国要抓住机遇,快速
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科技推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三次科技革命比较及中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
后的原因拓展提升1.谈谈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
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对科技创新的基本认
识有哪些?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古今中外,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尽管每一次科技创新的影响不同,
但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又
取决于各国的科技实力。4.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科技改
变人们的生产、生活。(2)消极作用:战争问题、环境问题,高科技犯罪以及沉迷网络游戏等其他问题5.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应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同时趋利避害,避免给人类带来灾难。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3.我国应对科技革命挑战的措施?(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2)大力
发展科技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感悟理论突破与技术革新的关系。科学理论是技
术革命的先声,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为技术革新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原子能
的发明和原子能的使用奠定理论基础,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理论基础之一。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6年“863计划”实施2003年“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从“蛟龙”号到“海龙号”的成功研制毛泽东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得以成功实践。结合《说明检测》下册24页、65页进行练习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