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学之德育过程
2022-01-23 | 阅:  转:  |  分享 
  
德育过程的结构(1)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
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3)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教育者进行
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化的客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中介。(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
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
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德育内容和方法.促使受
教育者接受社会的德育要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到社会要求的高度,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和个体道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
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
构成。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
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
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微为:提高品德认识、陶治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过
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始,可根据学生品德
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二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
理活动。(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
度的一个主要标志。(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
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
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四)德育过
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要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
面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另一方面,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索的培养提高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
不懈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这就
要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