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可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
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这里主要阐述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板书技能、结课技能。
课堂导入技能
内涵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效的课堂导入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趣昧性、针对性和新颖性。 类型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教师上课伊始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这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的优点是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温故导入是由已知导向未知的,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指教师借助于实物、标本、挂图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录像等媒体或示范性实验,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从而自然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回忆、联想、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进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实例导入 实例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开讲,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出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应用实例导入新课,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提供实例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运用满怀激情的朗读、演讲或者通过音乐、动画、录像等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感染学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其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其思想与教学内容发生联结。
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可以高度概括教材内容,更加突出中心和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新内容的探讨。审题导入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运用审题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教师应围绕标题或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反问,设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以起到导课的作用。
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构成悬念的导入方式,悬念的设置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非弄清楚不可的求知心理,从而迅速进入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在思考、研究中学习新知识。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通过讲解与所要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趣事,进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导入形式。根据学生喜欢听有趣、好玩、新奇、情节生动的故事的心理.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其好奇心,使其投入学习。
此外,常用的导入类型还有游戏导入、练习导入、经验导入等。 基本要求 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
(3)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课堂提问技能
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提问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可以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六种类型:(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提问常用的关键词语有:用自己的话解释怎样理解、有何根据、何以见得、为什么、怎么样等。(3)应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功能 (1)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2)提示学习重点。
(3)启发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在提问教学中,不管是教师向学生提间还是学生国答问题或质疑,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流露情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基本
要求 合理地设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教学对话的设计 (1)分解整合。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问,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比较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阶梯设疑。阶梯设疑就是说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
(3)正反问结合。这种问法倡导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为有人向我问难,我什么也不答,只是尽量指出问题的正反面,让他们多动脑筋,自己做结论。有时也可先不用“叩其两端”,而是先指出问题的一方面,看他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指导学生写记叙文,可以正问: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写得生动形象,做到以情感人呢?也可以只“叩其反端”,即注重反问:“要想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做到以情感人,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样,一正一反两次问难,学生便扎实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课堂板书技能
内涵 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课堂板书,有时是指板书的行为,有时是指板书的内容。
一般来说,课堂板书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公式及其推导过程;(4)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类型 文字板书 文字板书它主要有下列五种类型:
①纲要式板书。纲要式板书也叫细目式板书,是最基本、最常用,最传统的一种板书形式,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它以文字表述为主,归纳概念.理论要点、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②语词式板书。
③表格式板书。
④线索式板书。
⑤演算式板书。
图画板书 图画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画来表述事物的形态和结构等内容的种板书形式。
图画板书可分为示意图板书和简笔画板书两种类型。
综合式板书 综合式板书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板书形式来表述教学内容。 设计原则 规范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
(6)简约性原则。板书应做到要言不烦简明扼要。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因此,板书用语要精练、概括。
结课技能
内涵 结课是指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方法 归纳结课 归纳结课是指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结课方式。运用归纳结课时应注意:不能对讲授内容简单重复,而应有所创新。 比较结课
比较结课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和比较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关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
活动结课 活动结课是指教师采用讨论、实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活动,印证所学。 悬念结课 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运用悬念结课时应注意:①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②所设的悬念是学生自主探索能够解决的,并且与下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 拓展延伸结课
运用拓展延伸结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获得的课程资源,提出的要求一定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
此外,比较常用的结课方法还有练习法、回应法、点题法、发散法、假象法、朗读法、游戏法等。 原则 (1)目的性原则。结课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结课要及时精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2)启发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适时性原则。 基本要求
(1)结课要有针对性:(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3)结课要简情明快:(4)结课要有趣味性。
小组教学
班内小组教学是把一个班暂时分为若干个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教学形式。
小组教学的优点主要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领导组织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民主与合作精神的形成;小组教学还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某些动作技能的训练等。但是小组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以及教学目标难于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