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工作总结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根据川道产业开发以"群众主体、政府引导、扶持重点、实事办好"的原则和"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一 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我镇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农业农村工作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农民居住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加强,“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一、基本情况XX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 口1214户4317人。春播农作物8600亩,以玉米、杂粮、中药材、食用菌为主,镇区内现有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量1000余头,湖 羊养殖场1个,年出栏量800余只,中蜂养殖主要以各合作社、养殖大户为主,中蜂现有2600箱,依托镇区内丰富的林区资源,采摘的蜂蜜品 质优异,除此之外,大闸蟹、小龙虾特色水产养殖也是我镇的特色农业。二、工作成效(一)深耕传统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发展中蜂养殖。我 镇辖区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为中蜂养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我镇鼓励、支持各合作社、养殖大户、群众发展中蜂养殖,今年新发展中蜂5 00余箱;二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南峪口村河浦组种植金银花120亩、丹参100亩,全镇7个行政村种植苍术900亩,为我镇川道产业转型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购买玉米保险。为减少极端天气对玉米种植收入的影响,组织镇辖区农户购买玉米保险,在本年度雨水、霜冻等频发的情 况下,保险公司及时跟进定损赔偿,减少了群众损失。四是加大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秋收抢收和水毁农田清理整地工作,给予 农业受灾严重的297户716亩,按照每亩3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21.48万元,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同时,在秋收之前,通过广播、横 幅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秸秆综合利用动员宣传,由镇农业办派出专人推进全镇秸秆还田工作,玉米地秸秆还田率达96%以上。(二)发展特色农业 ,优化产业结构。一是食用菌种植。南峪口村发展种植黑木耳、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新发展菌棒4万棒;二是特色水产养殖。官庄村建成小龙虾 、大闸蟹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杜洛尾、西峪、索洛湾、南峪口等村群众也发展水产养殖,目前全镇鱼池占地210余亩;三是羊肚子菌种植。索洛湾 村建设羊肚子菌智能温室大棚1个,占地5亩,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四是发展大棚种植。在南峪口村河浦组4个日光大棚试点种植绿皮水果萝卜,8 个弓棚种植扬花萝卜,收益较好,进一步激发群众在农业产业中的创业动力。(三)落实粮食生产责任,确保粮食产能稳定。按照“一稳两扩三调整 ”的总体思路,主要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统筹协调玉米病虫害防治、良种挑选、地膜玉米等因素,形成综合性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规程。一是玉 米粘虫防治工作。今年7月,全镇玉米出现粘虫现象严重,为了确保玉米秋收,防治大规模减产,镇政府采用无人机对4300亩玉米统一喷药,确 保高效、安全防治玉米粘虫。二是耕地“非粮化”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粮食功能生产区种粮属性,加强耕地“非粮化”监督管理,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配合做好各项违规占用耕地情况摸排整改,清理油松耕地500余亩,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三是耕地补贴兑付工作。 扎实开展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付工作,对全镇7个行政村508户玉米种植户发放实际种粮补贴72706元,对全镇7个村 709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94423.5元。(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卫生改厕整村推进。在镇农业办精心 组织安排下,现已全面完石头坡村、索洛湾村、西峪村、南峪口村、官庄村共计414户的改厕工作,并通过县级全部验收。在今年卫生改厕“回头 看”过程中,对西峪20余户不达标的卫生厕所进行维修改造,现已全部可以正常使用;二是整治村庄人居环境。一方面是抓好公共场所环境的治理 。全镇7个村党员活动阵地及文化广场全部做到设施摆放整齐,广场花园无垃圾,苗木无损毁,另一方面是抓好通村巷道环境的治理。动员7个村集 中开展了土堆、柴堆、粪堆、建筑材料堆和垃圾堆的清理清运,共动用垃圾清运车、农用三轮车、铲车220余辆,对陈年垃圾、生活垃圾进行了彻 底清理,做到了村庄巷道和农户房前屋后无“五堆”,院内干净卫生,累计清运垃圾500余方,各村普遍呈现出干净整洁的面貌。三是整治公路环 境卫生。切实落实公路管护保洁“三位一体”职责,37名保洁员实行分段包干,坚持每日早7:30-9:30集中大扫除一次,对公路沿线视野 范围内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天巡查保洁,确保环境持续保持。同时,清理公路两侧树间杂草,确保了公路路面干净、两侧整洁 和交通畅通安全。四是整治街道环境卫生。组织镇机关干部对双龙街进行拉网式整治12次,重点整治摊点乱摆乱放、摊位占道经营、门店乱泼脏水 、街道乱贴广告、沿路乱倒垃圾等“五乱”现象,并与各商业餐饮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通过连续不间断整治,促使双龙街道形成了环境 卫生有人管、环境乱象有人治,店面人员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的整治工作新格局,同时根据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双街老街道改造工程。(五)助力农副 产品销售,推动惠农政策落实。一是消费扶贫助增收。为引导群众购买扶贫产品,发放消费扶贫倡议书800余份,张贴横幅40余条,通过微信群 、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以购代捐,联系驻地企业双龙煤业、鹏瑞商砼等帮助农户 销售农产品,镇区年度消费扶贫累计销售20余万,为群众增加了收入,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二是落实特色产业补贴。根据县农业局统一安排,我 镇农业办通过大喇叭、宣传车、宣传彩页等宣传《黄陵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对全镇种植、养殖、水产等符合补贴条件的55户进行产 业验收,申请补贴金额382900.00元;对黛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市级合作社奖补资金3万元。(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回头看”。8月中下旬,根据县农业局《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报送的工作》文件要求,镇政府成立产改工作领导小组,利用三天时间 对全镇7个行政村的产改资料进行检查,9月中旬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分发统一表格统计村集体股东成员详细信息及宅基地和耕地面积亩数,为信 息录入打好基础工作。邀请县农业局产改业务干部来双龙进行信息录入指导培训工作,确保每个产改录入信息员熟悉工作,10月中旬全面完成产改 信息录入工作,为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七)全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建立现代化农业人才体系。围绕特色产业和农民素质教 育,依托县农广校,举办线下线上培训班,年内举行4次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班,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生猪养殖、中蜂养殖、特色水产养殖等支柱产 业技术培训。同时,依托各村组养殖大户,构建“土专家”+“洋教授”的现代化农业服务机制,全年到村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2次,且组织全镇3 0名致富带头人参加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镇辖区群众的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全镇农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总之,一年来,在镇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专业部门的耐心指导下,我镇农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力争在明年的工作中 ,把农业生产工作做的更大、更强,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继 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好食用菌基地后期管理工作;大力发展各种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素质,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着力做强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加强改进乡村治理,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全镇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