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调研报告: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成因及对策建议
2022-02-03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成因及对策建议一说到孩子作业时的拖延现象,十个家长九个怨。尤其是对于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随时记录
小学生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庭访谈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学业拖延行为,本文总结出以下六种小学生学业拖延中存在的现象,并对这六种现
象进行归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对策。一、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现象一:丢三落四,缺乏条理这类孩子的突出表现是:物品摆放杂乱、无章法;做事
丢三落四、无调理。就拿写作业来说:不是找不到书,就是缺了本子;不是丢了橡皮擦,就是笔管里缺了墨水……为此,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找那
个,一来二去,浪费掉的时间远比用来写作业的时间多。现象二:行为懒散,无责任心这类孩子的突出症状是: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对人不感
激,做事拖泥带水,好坏一个样。现象三:学习被动,不思进取这类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孩子一回到家,就像是到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境地,没有
了生机。满脸阴云密布,情绪低落,行动迟缓,做事磨磨蹭蹭。一会儿吃,一会儿喝,一会儿上厕所等。即便写起作业来也是心不在焉,一边玩一边
写。现象四: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类孩子的表现是:书写撩撩草草,作题马马虎虎。写一阵,改一阵,擦一阵的。有时候蒙头蒙脑写了半天,突然
发现全都搞错了,紧接着便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涂改、粘贴,甚至撕毁。到头来时间花了,力气费了,可连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仍在原地打转转。现象
五:贪玩好动,注意力差这类现象多表现在年龄偏小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本学期,自己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班里就有两个小男孩在这方面表现得
尤为突出。上课很难坐稳当,东张西望不说,单就两只小手,总是忙个不停,如同小猴子似的,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要不就是一会儿
这里抓抓,一会儿那里挠挠,好像着实有点身不由己的样子。常常让人看着既好笑又好气的。有时候为了教训他一下,在小手上“打上两板子”,可
还没等咱们回过头来,他又动起来了,真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现象六: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这类孩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眼高手低”,往往不
满足于现实,追求完美,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由于目标设置的过高而使得不易完成,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能完成任务前不会轻易动手,从而导致
了拖延行为。他们经常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拖延了其他主要任务的完成,造成了一些不良结果。虽然动手完成了,但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
力,反而影响了其他任务的完成,导致拖延行为。二、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归因现象一“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的归因:放任自流,缺乏教育在长
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的孩子,这类现象就越少。反之,问题就越严重,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不要说家长没法子,就连老师都奈何不
了。这充分说明了孩子行为上丢三落四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年龄越小,自控能力越差,这就越需要我们做大人
的进行正确引导与督促。可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或近似于留守的儿童来说,大都是在文化程度较低的爷爷奶奶的监护下进行的。本身就缺乏对孩子
的正确引导,再加之情感上的娇惯,孩子自然就无所适从。如此下去,懒散慢的行为便生根发芽了。现象二“行为懒散,无责任心”的归因:娇生惯
养,缺乏锻炼这类孩子由于在家从小娇生惯养,如掌上明珠,大大小小的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去碰。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扮
演着小皇帝的角色。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大包大揽了。结果,在孩子的思想上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好像大人们的
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有一些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缺乏耐心,引导孩子怕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做又担心搞砸。于是,便常常
三下五除二替孩子操办了。这样,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做,大了的时候又不愿做。结果是,孩子不仅缺乏自立能力,而且还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
现象三“学习被动,不思进取”的归因:被迫无奈,无声抗议其实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磨蹭,更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是被父母逼迫的结果。有些家长总
喜欢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附加些题目。孩子做的越快,增加的作业就越多。这就好比走路走累了,但又盼不到尽头的一样,孩子慢慢失去了信
心,于是便想方设法进行对抗了。一开始,孩子是有意识进行磨蹭的,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现象四“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归因:上课不
听,课后不补这类孩子一般都是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又得不到及时补救,问题越聚越多,便慢慢掉下队来。现象五“贪玩好动,注意力差”的
归因:年龄偏小,自制力差这类孩子一方面是实际年龄偏小,还不到学龄期就入了学,自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控能力)相应就差一些,这是情理
之中的事。一方面是心理年龄偏小,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虽然已到了入学年龄,可是,从孩子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出的现象来看,还不具备学龄期
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品质,所以,自控能力同样表现的很差劲儿的。现象六:“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归因:完美主义倾向这类有完美主义倾向
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期望超出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了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而且苛求完美。通常在没有完全把握完成任务时,是不会动手去做的,从
而出现经常的学习拖延。因为太苛求完美,在某一件事上,他们往往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花费了过的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他事情不能按时
完成,进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特质也是造成许多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矫正策略现象一“丢
三落四,缺乏条理”的矫正策略首先,要注重从孩子的生活点滴抓起,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要有一个明确规划,让孩子有章可循。如:早上七点起床,
然后用十分钟的时间刷牙、洗脸,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吃早餐等。晚上放学回家后,先洗手,再吃东西,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之内完成,之后开始写
作业。天天如此,慢慢地坚持下去,力争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其次,家长还应注重提醒、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前对学习用品的准备以及作业后的整理事
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习中途因找这找那而浪费时间,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学习做了准备。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变无序为有序。从而达到矫正之
目的。现象二“行为懒散,无责任心”的矫正策略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由“我要做”变为“教你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
不论迟早,总有你无能为力的一天。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其次,要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通过听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方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
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在梳理孩子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的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如:整理书
包、文具、玩具、床铺等。再次,平时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袜子等,通过具体的劳动体验、感悟,使其真正
懂得大人的辛劳与不易。这就好比是要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去尝一样。以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体贴大人,珍惜劳动成果。另外,
对于一些简单的家庭琐事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来管理,有些家庭事务也可以让孩子来参与,给孩子一个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等,让其感受到自己在
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现象三“学习被动,不思进取”的矫正策略把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家长要做一个大
概的估计,然后再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若能在多长时间内认真写完作业,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样,孩子就会有盼头,有希望了,就会
产生一种内促力——写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就会抓紧时间来写作业了。不过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现象四“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矫正策略
首先,要与老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让孩子在校专心听讲,认真做好作业。在家要勤检查,紧督促,多激励,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其次,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看在眼里,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孩子树立自
信心,让孩子尝到进步的喜悦。为以后取得更大进步做好铺垫。现象五“贪玩好动,注意力差”的矫正策略首先、家长陪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
心,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年龄越小,自控能力就越差。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的结果。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家长
一开始必须要零距离地进行引导、督促、帮扶。之后随着自制力的提升,家长可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慢慢放手。其次、作业化整为零先了解孩子当
天的作业量,再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分阶段完成。一般将每次写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当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升之后再慢慢延长时间。再
次、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作业前还应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能在孩子学习
时,随意打扰孩子。最后、自制力的训练其实,自制力与其它能力一样,都属于个人的一种能力,同样也是可以训练的。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趣
味游戏”、“听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现象六“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矫正策略对于有个人
完美主义倾向的这类孩子。首先,端正学习态度,认识拖延危害,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建康生活而不是苛求自己所有的事尽善尽美,更
不可为了凡事追去完美而视拖延行为司空见惯,不引起重视。每当想要拖延的时候,从内心告诉自己拖延是不好的,从而自觉减少拖延行为。再次,培养孩子对时间有效利用的能力。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当遇到一个有较大困难或需要付出特别多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时,可以把学习任务先化整为零,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大的目标变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养成无论目标大小都做学习规划的习惯。再次,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拖拉,行为果断迅速、干净利落,说话做事不拖泥带水,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做”,这样才能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学习不拖延。1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