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境随心转,快乐只在一念间
2022-02-09 | 阅:  转:  |  分享 
  
没有质疑过,你也就从未独立思考过很小的时候,我读到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幼小的心被大大震了一下,写到书上的白纸黑字,可以质疑?
上学的时候,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老师说的也不一定对,你不必全听老师的”。听了这话,我再次蒙圈,学生可以不听老师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多,我才渐渐理解了这两句话,并试着去做。而当我真正用质疑的目光去读书,去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时,便越来越多地发现,书中
所言、老师所授的内容里,需要质疑的东西的确很多。无怪宋代学者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习、做学问如此,生活
中也当如此。学会质疑,才会独立思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质疑,这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只有不全盘接受,对其进行怀疑,才会进一步加以分析
、考证,如此,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展开。01那如何学会质疑?无他,克服思维惰性,不做那个只知道被动接受信息而不加以任何判断的懒人。想要
克服懒惰。首先要树立“没有永远的真理”的理念,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真理,不迷信群体言论。唯有懂得,圣人也会犯错,我们才敢
于质疑。其次要勤于练习质疑。把质疑当成一个习惯去培养,让它成为我们的一个本能。比如,看一则新闻,我们头脑中形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记
住它。然后问自己:有没有和这个反应的内容相对立的反应?或者读一段文字,我们的第一理解是什么,然后试着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形成对立的
观点来驳斥这段话。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从小就不循规蹈矩,我怀疑前人的所有学说。我看书的诀窍就是弄懂书上的每一句话,然后再努力证明
它们是错误的”。可以说,郑渊洁把“质疑”做到了极致。我们做不到“怀疑一切”“证明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我们可以学习他这种“怀疑一切
”的精神,把“质疑”的意识渗透到骨子里。敢于质疑,时时质疑,难道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这才仅仅学会“有疑问”,让疑问产生。接下来,还
要围绕这个疑问去寻求答案,多方求证,并对求证来的各种信息加以判断,以此来论证自己质疑的科学性。而这个过程算是独立思考的核心部分。比
如,我们怀疑一条新闻的真实性,那就要去查证这条新闻的来源,因为事物的源头可以提供给我们客观的信息。再比如,我们质疑一个前人总结出来
的经验,那不妨拿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一下,实践出真知,是否可用,一验便知。没有什么比自己亲自动手做,然后得出结论,更让自己相信了。0
2一个科学家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去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片。”另一个小朋友则抢着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其中有一个叫伊琳娜的小朋
友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可她又想不出更有道理的答案来,闷闷地回到家后,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时候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伊
琳娜于是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她惊讶地发现,根本不是科学家说的那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第二天跑去质问科学家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
一定都是对的。凡事要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为故事中的科学家和伊琳娜的妈妈点赞!科学家在用心培养孩子们勇于挑战权威,勇于向权威质疑的意
识,伊琳娜的妈妈则懂得鼓励孩子,不盲从权威,要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去发现真相。03故事中的科学家是法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朗志万,他
一生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不仅自己取得了显著的科学研究成就,而且还为科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他的辉煌与他倡导的“不迷信
权威”“要自己动手做”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我相信故事中的小姑娘如果能领会并很好地坚持了这两点,也会在今后的学习、成长道路上创造卓越。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迈出质疑的第一步,才会有独立思考,才会有成长,有突破,有创新。当然,质疑不代表就一定能获得真知,经
过求证、求真之后发现自己的质疑也是错的,这也是时常会发生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也要微笑接受,因为如果不质疑,我们又怎么会知道自己错了呢?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