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帆(1920—2018)坎市人,笔名草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教育学会会员。曾任永定一中、坎市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坎市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原龙岩市诗词学会顾问。1988年退休后自号“闲人”,参与筹建坎市镇退教协,创办会刊《余晖》(月刊),连任主编十三年。有《闲人集》 、《闲人集续编》、《闲人集三编》、《闲人集末编》四卷传世。若帆老先生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勉教书,励志育人,终身不渝。德才兼备 之高风亮节熏陶着一代代学子。今精选其三位高徒诗文以领略其教育教学为人之美言懿行,以垂范师生。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写给恩师卢若帆 卢先庆亲爱的若帆老师:您好!今年中秋之夜,您的百岁之躯化作仙鹤,凡尘永抛。传来您的噩耗,千百弟子悲痛欲绝,天流泪地戴孝天地同吊!想 您走过忘川,喝了那忘情水,不再有烦恼,已然把世事一概忘掉!而我,您那个得意门生,达旦通宵,心中却无法抹去您的音容笑貌!四十年前,一 九七八年的夏秋之交,我们上了高二,次年将参加高考。坎中高二有十个班,我们文科班人数最多却有人讥诮,心想:语文老师将会带着我们怎样赛 跑?亲爱的老师啊,期待中的第一节课您派头不小!您瘦削的身材和脸庞,穿着白衬衫但已不年少。一副老花镜架在鼻梁上,目光如炬,满腹经纶不 用介绍,花白的头发,造型分明,这样的老夫子,教学怎会有实效?完了,语文老师质量不保!我内心一阵打鼓,十分烦躁。高一那个老教师接替年 轻老师,我已是额烂头焦,老人家使不成器的我想从语文科夺冠的愿望打了水漂!您站在讲台上,眼中的自信和慈祥不少分毫,您似乎也一下猜透我 的心在动摇。您说:第一次见面,不能只看外表,我们互交个底,别再吵吵闹闹?您板书: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这八字足见怀蛟!要求我们择其一 字进行成语接龙竞骁。写出成语最多者为第一名,奖张贴其试稿!就这样,我们并肩进入了拼刺高考的战壕。我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游戏,轻松 又新潮,只是不知道成绩是否会被做手脚?第二天,您向我们宣布结果,脸上的笑容我记得很牢很牢,您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此生结缘文学的佐钊 !语文见面测试,成绩已见分晓,我们班藏有真鳌!因为一节课写了一百五十个成语的人是我,出人意料,所以您说:“文科班不文,我看要摘帽! ”青春是青涩的,有时也会开玩笑。有一天,我们几个不去做广播体操,躺在教室外的山坡上,任阳光洒照,微风轻撩,我们自由自在地伸着懒腰, 不辜负身下的一片绿草。突然,不知谁说:校长来了!定然是来把人捞!我们呼啦一下四散而逃。大家越跑越远,大呼情况不妙,生怕被校长逮个正 着。校长气得站在土墩上咆哮:你们统统回来,否则处分警告!亲爱的老师啊,其实我就躲在墙角,只听您说:不要处分,快用自行车追他们回来, 上课最重要!还有一回,我们几个为了一个观点,直到半夜还在争吵。这时有人提议:何不去向老师请教请教?我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早已睡觉,要 不,每天起得这么早?悄悄走近您的房间,正巧您房门未关,省得我们把门敲,我们偷偷从门外往里瞧,亲爱的老师啊,您一边批改作文,还腾出左 手轻轻捶腰,嘴里不时自言自语,一点一滴都铭刻在我的大脑。您说:这几个调皮鬼啊,作文这么马虎,简直乱套!作文输了,高考语文一定糟糕! 不行,明天我要一个一个找,看看他们到底还有什么困扰……生活是严峻的,命运时寒风萧。尽管我高考语文成绩全县第一,最终还是无缘高校。数 学英语实在令人感冒,不知是不是我真的没有吃饱?您却对我说,人生不要怕摔跤,回校复习,明年一举把龙门跳!而我困难重重,备考就象脚上戴 着镣铐。是您亲自把我的复读手续一律全包。我真是拼了,常常熬到深夜,远离喧嚣。煤油灯仿佛是我心中的火苗,虽然微弱,却总在燃烧。亲爱的 老师啊,我想让您因我而自豪!但是,最终我高考四次落榜,命运多舛,谁又能与之反拗?正如一首歌里这么述描: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 样也飞不高,幸福是一种传说,我永远找不到,不如放弃,自认蓬蒿……受到您几年的浸染教导,我实在不甘被命运就此击倒。投笔从戎,我万般无 奈躲进了部队这所大庙,不管前路是否风雨飘渺。亲爱的老师啊,人若有梦,春来花娇。我没考上大学也许让您蒙羞害臊,可我却成长为一只海上之 鹰,为祖国站岗放哨,搏击着一天风云,万顷波涛!在新兵连,我是战士代表,如一只雄鹰在蓝天展翅而翱,在司令部,我是打字员,用铅字打印信 件为您祝福与祈祷。在汽训队,我是副班长,各种考核别人都说我呱呱叫,在导航连,战鹰的轰鸣,那是我献给您最美好的礼炮!部队大搞学习文化 活动,大家比学赶超,我被选为语文教员,战士给干部上课,史上是否很稀少?每一堂课我都尽力模仿您的教学方法,学员们也把拇指翘!为此我还 得到了团部的奖励——八一军旗前照相,志若冲霄!我们的部队在浙江台州路桥,海空雄鹰团的战机每天出没蓝天大海,实弹在鞘!亲爱的老师啊, 我身穿水兵服,总觉彩云碧波格外妖娆,每天我用朝霞向您报喜,祖国的平安就是您的骄傲!退伍回到家乡,我首先与您长聊,您我五年别后重逢, 十分高兴,天南地北,尽情海唠!关心我的人,了解我的人,相信我的人还是您老,您就是我命中之舜尧。九四年坎市镇党委把房地产公司经理的担 子给我挑,我有些畏难,您说不怕,相信我会有奇招。为此,我为沿河路小区项目日夜操劳,巧妇硬为无米之炊,直到把安宁市场建成,惠及城郊! 我在北京建设部干部学院深造,论文优秀,独领风骚。您又即刻为我赋诗叫好,在京城醉倒同僚!我私下自然心旷神骄。也许就是您的这首诗让我开 了窍?也许是心灵感召?也许是灵感常在心底发酵?也许是您我师生之间缘分未了?仿佛一夜之间,我跌跌撞撞悟出了诗的些许玄奥,常常附庸风雅 ,诗兴滔滔。您把我视若至宝,我涂鸦一首,您便和我一首,以这样的方式培养我诗意佼佼!诗歌,让我们两颗心紧紧相抱,诗歌,让我们忘却了年 龄与代沟,生活情怀暮暮朝朝。诗歌,让我们追寻经典,而我最崇拜的还是您亲自操刀!诗歌,让我们拥有了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的信条。我 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就象一份捷报,您是这样的喜上眉梢!您直接向镇党委提出,恢复云川文学社,让坎市百花竞夭,社长的位置指定由我来坐,言 之凿凿,对我又奖又褒!亲爱的老师啊,这一次您可让我吃不消,您的学生那么多,他们本事大、学历高,更能使文坛繁茂,虽然很想办好文学社, 而我一介农夫,如此重担,心中发毛,所以,只能抗命。请您原谅我,我在此再次向您检讨……近五六年来,您一直乐意到寒舍给予我们滋养薰陶, 直到把佳庆古玩店建成文化沙龙,声名远飘。您我住地仅隔三百米,而之于期颐之年的您就是千里迢迢!这段路程,是您留给世人的一幅独特、珍贵 而美丽的坐标!从最初您独来独往,自在逍遥,到后来须由敏江兄搀扶,每走一步您都要把牙关紧咬!再后来您拄拐缓行,途中还经常无奈地抛锚, 直到坐着轮椅,您生命最后的激情与爱统统留在了寒茅……亲爱的老师啊,今年五月二十五日您最后一次光临草寮,我因事外出,真的不巧!陪护您 的文钦弟要我快快回来,不能拖一分一秒!因为门口风大,怕您身体受煎熬。我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赶到我们的文化沙龙之巢,只见您坐在轮椅上 ,肩上披着红色棉袍,腿上盖着棉浴巾,手握拐杖,神态自若往靠背上靠,那架势,依然是指点江山,英雄不屈不挠!您说您每走一步都是万里长征 ,以此来自嘲,并嘱文钦弟为我们录相拍照,我顿觉无比幸福荣耀!我也特意让您看看我儿子永泰和他妻子的结婚照,并把珍藏的龙井茶为您冲泡… …那一天,您亲自送来一本书,书中有您人生的珍珠玛瑙。那是永定一中高三毕业班六十周年纪念册,厚重的琼瑶!我打开册子,老照片中的您被我 一眼所瞄!亲爱的老师啊,年轻的您是这样风流倜傥,潇洒俊俏……不知世上有无后悔药?也不知世上谁能让遗憾一笔勾销?这一天您神采飞扬,无 论怎么催您,您都不走,爱心昭昭!但这一去您便不再回来,我的心怎能不冰浇火烤?中秋节上午,我正在山上为祖坟祭扫,您我原约好,中秋节后 我就到龙岩和您团聚,专论诗抄,我们再来一轮唱和,让诗情狂飙,还是您做头雁,我们跟随吟月弄箫……敏江兄突然来电相诰,说您听了《夕阳颂 》,非常满意它的音色曲调,您再三叮嘱敏江兄即刻转发给我,分享您作词的这首歌谣。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您却驾鹤西去,江河呜咽,大地披孝! 我几次长跪在您的灵前,失声痛哭,虔诚哀悼!亲爱的老师啊,最想念您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愿您吉星永曜!极乐世界,李杜相邀,玉阙台上,诗 词永姣……我明白,这封信永远无法寄到,您也再不会为我修改,不管是好是糟。可是,若您在天有灵,纵然没有山呼海啸,我怀念您的心,您也一 定会知道……您的不孝弟子:卢先庆叩首泣拜!二0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凌晨四点[作者简介]卢先庆,1962年生,永定区坎市镇坎市 街社区人,坎市中学1979届高中校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龙岩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永定区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土 楼诗词》副主编。怀念若帆老师邱定锋2018年9月24日17点24分,大山含悲,江水呜咽,一位百岁老人,一位大家无比尊敬、一位知识 渊博、一位虚怀若谷、一位博爱无边、一位和蔼慈祥、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带着对亲人的眷念,带着对这世界的热爱,离我们而 去了。若帆老师离开我们一个月了,可我的脑海里常常还浮现他的形象,我对他的离去有许多的不舍,许多的怀念!若帆老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 父亲的老师,教育了我们父子两代人。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他教我的语文课,至今我仍然记得他给我上课时的语调和工整的板书;我依然记得坎市中 学教室前面二层土楼宿舍若帆老师房间的灯光,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高高的书籍;我依然记得他常常在我的作文本上写上满满的评语。他不但教 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品德。他用毕生的精力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用他的博学、用他的敬业,对如何当好人民教师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若 帆老师68岁正式离开学校讲台后,以“闲人”自居,可他仍然没有停下辛勤耕耘的笔,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时势,关心公 益事业,关注后辈成长,用他的笔书写美好的世界。他牵头创建了退休教师协会,主持创办了《余晖》刊物,他对大家说,老同志要发挥余热,要为 年轻人鼓劲。他坚持每天写文章、写日记,用他的笔赞美好人好事,也用他的笔表达对不良事物的鞭挞。他爱憎分明,知书达理,在离休后的日子, 写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四集《闲人集》,内容之丰富,文字之优美,让每位读者都深受启发。他用他的勤勉,用他的豁达开明,对如何当好老人作 出了最好的诠释。若帆老师年事已高,去年底以来心脏功能退化,引起精力衰退,行动不便,大多时间在医院病床上度过,但他仍然顽强,仍然关注 着子孙们的工作学习,关注着国家时政;身体状态稍微好转,他就要求起来走路锻炼,医院病房的过道上留下了他蹒跚的脚步。他用他顽强的毅力, 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对如何热爱人生、战胜困难作了最好的诠释。这位百岁老人,他一生简朴,他一生勤勉,他一生谦和,他一生高尚!这位百岁 老人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榜样,是一份情操,是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不,这位百岁老人没走,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音容笑貌仍然在我们记 忆里。是的,这位百岁老人没走,他永远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作者简介]邱定锋,1968年生,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坎市中学, 曾担任坎市中学学生会副主席。龙岩市驻厦办原主任。感恩老师苏金文我的老师,卢若帆老先生,现已九十八岁高龄(虚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 敏捷。前几年,连编个人诗文集《闲人集》共四集,字数四五十万之多。他自称"闲人",其实,他一直在忙碌、在学习,有些老同志称之为贤人, 在教育界德高望重,备受推崇。他很关心国家大事,常常抨击时弊,弘扬正气,是个十足令人尊敬爱戴的老人。若帆老先生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虽说我高中毕业三十来年,却时时不忘他的教诲、他的关爱。他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现在品味起来,像陈酿的农家米酒,越来越醇。高一时,正是 开始学写论文阶段,每次作文发回来,常常文章开头被红笔圈去一大段,我很纳闷,一直不知所以然。高二时,我的人生迎来新的转机,语文老师换 成了若帆老先生。他上作文课很独特,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这下可拓展了我的想象空间、激发了我的思维。作文,在内容上我可自由驰骋、翱翔,大 大刺激了我的写作欲望和灵感。曾记得第一次作文点评课,若帆老师说了一句:“有些同学不要以为老师看不懂你们所表达的意思,一句能讲清的话 分好几句来说。”对照自己的作文,在老师红笔划过的地方确实存在这个现象。我幡然醒悟了!原来,高一时,自己作文文段无缘无故被老师删去的 原因竟是如此。后来,作文时,我大胆删啊删的,终于第二次作文点评课时,老师在我的作文下方批注:文字简洁多了。写作文,我终于迈过了“一 道坎”。从此,我的作文经常被贴在教室门口,被当作范文。“兴趣”有时像“妖魔鬼怪”,会一声不吭地引领你往那个方向发展。后来,我每看一 篇文章,总是先通读全文,了解其意,再看看段与段间,如何起承转合。(这个习惯我延续了很久)再后来,我订阅了《应用写作》、《散文》、《 杂文》、《作家》等期刊,(以前,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误以为我是读中文专业的——其实,我是学农的。)一直到我走上工作岗位。散文的优美 ,细腻的韵律;杂文的精悍,一针见血;公文写作的严谨;让我受益匪浅。一些文章,特别是散文、小说,让我或怒、或悲、或喜……若帆老先生朗 读课文声情并茂,讲解课文引经据典。曾记得高中课文《念如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时身临波涛汹涌的江边,一时幽赏静谧的江月。曾记得一篇 古文,若帆老师讲解道那是“一杯清酒”,而不是“浊酒”,让我看清了“清、浊”颜色的比对。若帆老先生育人无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去年, 他在永定一中所带的高中50届班级,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开同学会。当时,学生年龄均已八十几岁高龄,远的有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回来 的,近的有本龙岩市域内的。同学们听说他们的老师若帆老先生还健在时,异常兴奋,紛紛表示要去看望他。腿脚不便的他说:学生还记得我就可以 了。前些年,在永定县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八十来岁的老者健硕的身子、敏捷的思维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看到他时,我联想到了我的老师若 帆老先生,不仅身体好,而且思维敏捷。不经意间我俩搭上了话,话题当然从我的好奇问起。我说:你很像我的一位老师,他现九十多岁,身体硬朗 ,思维敏捷。那位也很好奇,问:谁?当听我说是卢若帆老先生时,他说:他还健在?他可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他还问起他的住址。他说:抽个 空,要去拜访他。我的父亲,也是若帆老先生50年代永定一中任教时的一名学生。当家父七十多岁时,经常坐车前往永定区坎市镇参加由若帆老先 生主编的《余晖》(原永定县坎市镇政府刊物)文化活动,和那些文友们吟诗作赋,发挥余热。家父通过学习、模仿若帆老先生的文风、笔风,再经 他不吝赐教,吟诗作赋渐渐上路。当家父年近八十,想再去拜访时,若帆老先生叫我转告家父说:我们的年纪都来了,通通电话就可以了。若帆老先 生就是这样,育人风范细致周全。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若帆老先生的人生写照。他之所以思维敏捷,就在于他老人家肯学习、肯用脑。看书、读报、写书成了他的日常。晚上,无特殊原因,他不待见客人,因为他每天要看新闻,要了解国际、国内时事,要了解各地民俗风情。他老人家深感精力不济,前两年才辍笔不耕。若帆老先生现在家颐养天年,四代同堂,儿孙满堂。他淡泊名利。现年事已高,生活不便,由在家儿子、儿媳轮番照顾。在外工作的儿子、儿媳虽说工作忙,但每周都会抽空回去看望一下,他老人家总安慰说:我和你妈妈身体均好好的,你们放心。想想,爱人长期瘫痪,自己腿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这样一位老人,仍念念不忘儿子、儿媳的工作,深怕自己会拖累他们。多伟大的父爱啊![作者简介]苏金文,1968年6月生,永定区抚市镇中在村人,坎市中学高中1987届校友,后就读于闽西大学园艺专业。历任乡镇宣传、统战委员及副乡长等职,现就职于永定区统计局,二级主任科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