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这种心理很多人都有,果报你肯定想不到
2022-02-10 | 阅:  转:  |  分享 
  
真正的修行,不一定都在庙堂,穿衣吃饭皆是修行佛家常讲修行,那什么样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如何修行才是精妙的修行?很多修行者都非常困惑,尤其对
于刚刚学习佛法的人更是如此。有些人更是严谨到几点起床、几点打坐、几点诵经这些细节上。还有些人一有时间就去寺庙听高僧讲课,吃斋饭,认
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认真的修行。其实,这些做法都是被“形而上”的修行绑缚了,并不是真正的修行。学禅修佛不在“外”相,而
在于内向自省。身在世间,佛在心间,修佛帮我们的心“内定不乱”。而完全脱离生活的禅,就像是无根之水,不能滋养我们的“内心”,无法摘除
执念痛苦。就是说修行如果与生活脱节,就算学再多的佛法,也是无用。只有将禅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修行,才能令我们的“心”获得自由
。01饿了就吃,困了便睡即修行?马祖禅师有个徒弟叫大珠慧海。一天,有源禅师来找大珠慧海和尚。有源问大珠慧海:“和尚你修道用功吗?”
大珠慧海回答:“用功啊!”有源又问:“怎么用功法?”大珠慧海说:“饿了就吃,困了便睡。”有源问:“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大珠慧海
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有源问:“哪里不一样?”大珠慧海说:“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偏偏要想东想西,影响食欲;睡觉时又不肯好好
睡,东想西想,所以睡不着。我怎么会跟他们一样呢?”这则故事说明,当下做什么事就应该做什么事,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不要胡思乱
想,扰了自己心绪,让自己心不清净。心不清净,再怎么修行也无用。因此,我们不要把修行看成金装玉裹庙堂之上的高级艺术。修行佛法就是行走
在人间烟火之中,经世事历练,放内心虚妄,看破悲喜无常。不厌倦劳作,不贪恋名利,不浪费虚荣,不执著“有”与“空”,正是般若智慧。02
吃了粥,洗钵去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
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赵州问:“你吃粥了吗?”僧人答:“吃粥了。”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
这位僧人有所省悟。你吃粥了吗?吃粥了。那就洗钵去吧!生活就是修行,还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呢?离开现实的生活来参悟佛法,犹如缘木求鱼。
肚子吃不饱,就要挨饿,身体就会遭罪,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粥后,我们当然也要记得洗钵去,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赵州的“洗钵去”,指示
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吃饭洗碗,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离开生活谈禅,等于痴人说梦。吃饭、
洗碗不再是例行公事,用感恩的心吃饭,礼佛的虔诚洗碗。每一个时刻都是神圣的,感受指间的水流、碗的洁净过程,而心一尘不染,还有什么比洗
碗更好、更实在的修行。学佛,就是学会生活。佛法,就在生活的一瞬一息之间,走路、吃饭、穿衣、睡觉这些看起来的日常俗事都充满禅意。很多
人都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学佛修禅就是与世隔绝,就是脱离俗事。其实不然。学佛并非教人推掉所有工作、学习、责任、义务。逃避现实或者厌世
,都并非禅的宗旨。修行若与生活脱节,学再多的佛法,也是徒劳。佛法无处不在,禅意充满人间。修行不一定要在庙堂,修行可以在随时随处。带
着佛心生活,将修行与生活融汇,才是真正的修行。那么,如何在生活中修行佛法?禅宗的要义有一条:坐也禅,立也禅,吃饭、喝水都是禅,日常
生活即是禅。佛家的修行并不是整日盘腿打坐,面壁冥想,从早到晚敲木鱼默读佛经。佛说,生活就是修行,吃饭睡觉也能修禅。在北平白云观有副
名对: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因此,千万不要小瞧吃饭睡觉这等“小事”。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