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生不顺的人,身上往往缺少这三样东西
2022-02-10 | 阅:  转:  |  分享 
  
随缘,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人生的大智慧有的人遇到不顺,内心慌乱失措,就会到处求佛算命,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变命运;有的人心气甚高,即便当下处境
不如人意,也不会轻易在生活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一直顽强抵抗。而现实中还有一种人,则是妄自菲薄地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苦多福薄的命,改也
改不了,于是秉承着消极倦怠的态度得过且过。这样的人不会努力去做人生的主宰,只会悲天悯人:口口声声说出来的,就是“随缘吧,认命了”。
那么问题来了,随缘真的就等同于是认命吗?其实不然,至少在佛家看来,随缘就不等同于消极的认命。从佛家角度来分析,何谓“随缘”,何谓“
认命”呢?所谓“认命”就是指人妄自菲薄,轻易给自己的命运下定论。认为自己的命运注定无法改变,拼搏无果,于是破罐子破摔,这就是“认
命”。而佛家所看待的“随缘”,就是指遇顺事淡然,遇祸事坦然,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执拗于一时结局的好坏,相较于结果,更加关注努力
的过程。这就是随缘的真正面目,即佛语所言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说“认命”和“随缘”虽意思相近,但褒贬不一,二者之间有着截然
不同的区别。佛家认为,人处世可以随缘,但不要认命,有道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才是人生真正的通达大智慧,这一点千万别弄错了
。01随缘并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佛家认为“随缘”,并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乃智慧的显现。其中有一则禅意故
事十分简洁明了地对其作出诠释: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道行十分高深的老僧带着自己的徒儿下山化缘,然而化缘的过程却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顺遂。因
为当时恰逢兵荒马乱的战争年间,百姓民不聊生,家家户户都没有多余的存粮可以拿出来捐助给二人,于是两人处处碰壁,身体也是越发劳累饥饿。
见多识广的老僧对此窘境并无过多意见,可他那位年轻的弟子却因为刚入佛门不久,定性慧性都还不够,于是一路之上,嘴里念念有词,既抱怨着上
天的不公,又抱怨人情冷漠。听闻弟子的叨念,老僧则是一脸平静地说:“缘起注定相遇,无缘切莫强求。”弟子见老僧发话,于是连忙收起了自己
的嗔怨。没过多久,两人便路过一片梅林,望着树上成熟丰满的甘梅,那弟子不免口中生津,饥饿感更加浓郁,但是他又想到了老僧所说的那番话,
于是强忍饥饿感。一旁的老僧则是缓缓地摇头说道:“朽木不可雕也,众生相助是外缘,自求助力是内缘,两者都是缘,你又为何偏执于此,不得明
悟呢?天不度你,人不度你,你自度即可,若坐以待毙,两手一摊不作为,那便是与万事万物绝缘,随缘之法又从何而来呢?”弟子闻言犹如醍醐灌
顶般彻悟,于是便主动爬上果树,摘下甘梅,至此才得以果腹前行。看到这里,这则故事的寓意便是一目了然了。其意无非就是用故事的方式提醒我
们:“随缘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现实中不懂自助而“认命”之人,多以慵懒之姿处世。对于这等人而言,坐以待毙,以逸待劳
已经成了一种无法纠正的陋习。哪怕再好的机遇摆在他们面前,即便触手可得,他们也一样感应不到丝毫,只会任由福缘从自己面前流逝。自己都没
有拼尽全力,张口闭口就是“随缘”,那才是盲目无知的表现。真正的随缘究竟是什么?它是努力之后的“不强求”,是自己竭尽全力拼搏之后,去
静待并接受结局的好坏。而非两手一摊,坐等好事临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强求什么,更不要傻乎乎地想去逆天改命。而是要认清事实的
发展真相,让自己在努力之后可以收获成长,在成长中得以修缮一颗平常心。有“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觉悟,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坦然胸
襟,也有“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积极乐观,用这种智慧态度为人处世,那才算是达到随缘的最高境界了。02“随缘”真正的意思,是随顺因缘
佛家素来认定:“世事因缘起而聚,因缘尽而散”,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世上还不存在可以脱离因缘定律,独善其身的事物。故此,佛家
认为:“随缘”就是随因缘,随因果,信因果,即“随顺因缘”。“随缘因缘”的意思就是指:任何好的事情、坏的事情,它只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中,那就是我们命中的“因缘”,要学会顺遂承担,欢喜接受。因为一切因缘都在缘生缘灭,有道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旦夕祸福成了定数,兑换成了现实,只要对自己的影响还不致命,那么一念执着善恶是非好坏,又还存在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还要和生命中的
违逆恶缘对立,闹得个不可开交,非让自己遍体鳞伤不可呢?当我们清楚明白这几点后,那才算是真正领会到了“随缘”的真谛,即“既来之,则安
之”。不受一时命运的束缚,和命运不再对立纠缠,我们就能够心安,能够放下对过往的不好念想,即可迈入心无罣碍的境界。故此,“随顺因缘”
就是要与我们命中遭逢的“逆缘、违缘”握手言和,不对立、不对抗,而是学会在经历它们的过程中,顺带转变它们,不好的思想也要及时转念。能
够化解一切尴尬嗔怨,不仅可以促使自身素养的提升,还成为自己的“增上缘”,成为我们修行菩提道时,助力我们显发智慧的一个增上缘。并借此
来印证我们的真如本性,开佛知见,来达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成效,这便是我们在苦难之中萌发出来的智慧。以这种智慧来面对生活的一切“调
侃挖苦”,待到善缘如期而至之时,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也定然不会让自己失望。总而言之,人生太匆忙,要学会坐看云卷云舒,笑赏花开花落,随缘一切,一切随缘。当自己再次面对难堪时,还能做到心如止水,不复举心动念,放得下心中的执念,那么安闲自在的人生,便是信手拈来,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了。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