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到中年后,欲成大器,一定要防范这2点
2022-02-10 | 阅:  转:  |  分享 
  
人到中年后,欲成大器,一定要防范这2点佛说:苦非苦,乐非乐,苦乐全在一念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自以为是的人。在他们心里
,时时刻刻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主见,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和心声。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同学不听家人劝告,一意孤行,导致做生意失败。他变得灰心
丧气,精神萎靡不振,把自己关在房间整天睡大觉,什么都不愿意干。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去安慰他,开导他。没承想,老同学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根本听不进我们的忠言,只是一味抱怨自己命不好,喋喋不休地说尽丧气话。有段时间,我外出旅游,途经一座寺庙,和多年交好的高僧聊起老同学
的生活窘况。他告诉我:“一个人生活得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经营的结果。要让生活改变,先降伏自己,管教好自己。要让生活变得更好,先改变自
己,让自己变得更好。”高僧又说道:“你的这位老同学应该好好反思自省。人至中年还一事无成,多半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一个人若是悟透这2
个做人之道,早晚成大器。”01偏见害人?高僧说:“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才会自在于心间。”在佛家看来,有时候是“我执”
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真正需求。越是得不到,越是觉得美好;越是得不到,越是不甘心。这种执著让人生魔,抓住不放最终只会害了自
己。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正确的执著是走向成功的保障,而错误的偏见则是一条没有希望的死胡同。”佛学常讲“放下”,强调“放下身心世界
”。所谓的“放下”,不是指放下实实在在的外物,而是放下心头的挂碍,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和顽固的偏见。有一位法师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法,
有人问他:“法师,您教我们放下,我现在统统都放下了,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收入,快要没饭吃了,该怎么办呢?”法师笑答:“施主对‘放下
’抱有偏见,明显违背了修行悟道的初衷。佛家所说的放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事业、生活,而是放下‘身’和‘心’,换句话说,就是放下妄
想心和执着心。”其实,一个人内心如果存了自以为是的偏见,就如同带了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很难看到生活的真实样子。在面对很多抉择时
,自然不可能做出恰当的反应,结果让事情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谨记:心存偏见,会让我们忽略或者误解对自己好的人,甚至自己身陷“不义”境
地而不觉,为虎作伥,害人害己。02聪明障道高僧说:“入于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知,不应心自恃。”其实,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智商
高人一等的人,很容易遭受冷眼及失败;而那些谦卑有礼的成功者,则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毋庸置疑,一个人聪明能干是好事,但是,如果自
恃聪明,处处表现自己,不知适可而止,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众人皆知,但就像她这样绝顶聪明的的人物,最终却落得众
叛亲离的下场。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太聪明,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倘若过高地估算自己,对自身的聪明没有正确的认知,往往受人牵制,结果害了自己。相传,观音菩萨经过一座村庄,看见两个盗贼在一大户院墙外
窃窃私语。相对弱小的瘦子对胖子说,“我进去偷一些值钱的东西,凭我的身手和机灵劲,肯定不会被人发现。”于是,“瘦子”借助院墙边的大
树翻过墙头。观音有心教化一下这个盗贼,按落云头,化身村妇模样,一边跑向老宅一边喊:“喂,那个爬到墙上的家伙,快给我下来。”胖子见有
人来了,转身跑开。“瘦子”因为人骑在墙上,所以迟了几步,被观音抓了个现行。观音菩萨对“瘦子”说:“小伙子,别再犯傻了,这世间有不少
人一开始做坏事时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聪明过人,根本不会被发现,可做的坏事多了终有被抓住的时候。以后你不要再做这种蠢事了。”说完
显出了南海观音的本来面目。“瘦子”一看,大吃一惊,连忙跪在观音面前保证以后不再偷窃。观音菩萨笑了笑,瞬间消失了。这就是爱耍小聪明的
下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会犯类似窃贼这样的错误,自以为很聪明,却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到头来吃亏的只有自己。世界
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再聪明的人,也要把聪明用在正确的地方,然后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聪明不是坏事,但自作聪明,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有放下小聪明,才能升起大智慧,欣赏人生不一样的风景。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