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况
2022-02-11 | 阅:  转:  |  分享 
  
数据库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

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下共同点: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第二代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和实体之间的系用关系来表示以关系数学为基础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不透明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

SQL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接口。

第三代数据库产生于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领域对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关系型数据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于是产生了第三代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特点: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对其它系统开放,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支持标准网络协议,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等。

第三代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模型(比如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并和诸多新技术相结合(比如分布处理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模糊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商业管理、GIS、计划统计等)由此也衍生出多种新的数据库技术。

①、分布式数据库

允许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把多个物理分开的、通过网络互联的数据库当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看待。

②、并行数据库

通过Cluster技术(集群技术),把一个大的事务分散到Cluster中的多个节点去执行,提高了数据库的吞吐量和容错性。

③、多媒体数据库

提供了一系列用来存储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对象类型,更好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查询。

④、模糊数据库

是存储、组织、管理和操纵模糊数据的数据库,可以用于模糊知识处理。GIS

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luster(集群)

集群luster)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通过集群技术,可以在付出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在性能、可靠性、灵活性方面的相对较高的收益其任务调度是集群系统中的核心技术。

集群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集群配置用于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缩放性。







3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