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高三语用题综合练习
2022-02-11 | 阅:  转:  |  分享 
  
语用题专项综合训练
1.[2021山东临沂高三基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上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甲。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光吗?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转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的鸟叫声,像是嘈杂的竹乐声,像是姑娘们的吵嘴声,又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的乱唱声。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一响,你就醒了。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哐哐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噜的话;稍偏右边,嘚嘚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乙,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吗?山上那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的热闹,情趣盎然。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在凿石时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021合肥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跟中子星一样,它也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根据质量的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其中,()。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天文学家迄今仅在银河系发现约20颗恒星级黑洞,且质量均小于20倍太阳质量。当前主流的恒星演化模型理论预言,在太阳金属丰度——太阳中除氢和氦以外的所有元素的原子总数或总质量的相对含量下,只能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2016年秋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色恒星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做着周期性运动。随后这个“天体”被证实是一个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70倍。这个新发现已经进入了现有恒星演化模型理论的“禁区”。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台长大卫·雷茨评论说,在银河系内发现的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天文学家将被迫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过程。(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恒星级黑洞,并且使之在宇宙中广泛存在B.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C.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大质量恒星在死亡后会形成恒星级黑洞D.恒星级黑洞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并且在宇宙中是广泛存在的(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B.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银河系内发现的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过程。B.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C.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过程。D.在银河系内发现的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天文学家将被迫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3.[2021洛阳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的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信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无。然而,疫情,“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乙)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含。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丙)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丁)一封书信,串联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1)文段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B.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书简。C.书简被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弹丸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如沐春风
B.立锥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见字如面C.立锥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如沐春风D.弹丸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见字如面
4.[2021石家庄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进去,在驾驶室里躺下来,感到暖和一点了,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到底是去,还是不去?B.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C.你就去吗,小栓的爹?D.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5.[2021黑龙江高三六校阶段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甄选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许多人满足于容易得到却真伪难辨的粗浅知识,而对这种阅读能否提升自身能力毫不关心。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多而思考越来越少”的时代,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即使能辨别和筛选出优质的内容,但由于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无法系统化,所以也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因此,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信手拈来大同小异应运而生残缺不全B.信手拈来别无二致顺其自然支离破碎C.唾手可得大同小异顺其自然残缺不全D.唾手可得别无二致应运而生支离破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C.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D.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知识官计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B.“宋公荔枝”尚有老树一株,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果,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6.[2021广州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读着董华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我就会钢筋水泥般的城市,想要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但是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仍能奇迹般地让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忘却漫无目的贫苦触手可及B.忘怀漫无目的清贫垂手而得C.忘却漫不经心清贫触手可及D.忘怀漫不经心贫苦垂手而得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因为故乡是不可复制的B.故乡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C.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但是童年是不可复制的D.童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2021荆、襄、宜等四地七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
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的凝结。人类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摆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的束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C.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分为三句?(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8.[2021盐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纵观元散曲由生到灭的全过程,关汉卿确实是一个的人物。他在元初顺应了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和生活需求,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宕到了清初。由于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其文化成就带有的性质。当诗歌在唐诗、宋词时,他在曲家中发扬蹈厉,使元散曲这种艺术形式成熟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发展。至明清交替之时,散曲虽成为强弩之末,但其形成的艺术光斑,关曲中适时而动的哲学观念符合历史的潮流,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我们拿许多元代、明代作家的散曲作品与现存的关汉卿作品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足轻重兼容并包盛极而衰若隐若现
B.一言九鼎兼容并包否终而泰若即若离C.一言九鼎兼收并录否终而泰若隐若现D.举足轻重兼收并录盛极而衰若即若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宕到了清初。B.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伸到了清初。C.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得以形成,使之延宕到了清初。D.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伸到了清初。(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一句进行简要赏析。(3分)
9.[命题新角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热闹得让人几生迷失之感。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就急切地往回赶。可是城里元宵节的热闹是躲不掉的。紧紧地关了门窗,热闹还是不可阻挡地挤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阳台上,面向老家出神。岂料身心一下子就踏实下来。那是因为有一片火苗在心里展开。
老家的元宵夜没有汤圆,也没有眼下这绚丽多彩的花灯和开在天空中的一树树银花,更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夺人的宁静,活生生的宁静,神一样的宁静。那宁静,是被娘的荞面灯盏烘托出来的。
那灯盏拳头一般大,上面有一盏心,可盛得一勺清油。捻子是半截麦秸上缠了棉花。夜幕降临时分,几十个灯盏便被点燃,端到当院的月光下,先让月神品赏。如果没有风,几十尾灯焰静静地在乳样的月光中泊着,那种绝尘之境,真是用文字难以传达的。
赏完月,②。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灯盏的,包括牛羊鸡狗、磨子、水井、耕犁等。让人觉得天地间的所有物什连同呼出的气上都带有一种灵性,似乎耕犁磨盘它们不时
会扯着你的手跟你攀谈几句。那时谁也没有问为什么要给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点灯,只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应该了,而生命不正是一种“应该”吗?(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拟人、排比、设问B.比喻、拟人、反问、排比C.比喻、反问、夸张、排比D.拟人、反问、夸张、反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而是一片夺人的、活生生的、神一样的宁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0.[2021济南名校高三交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且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这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淀,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虽久已残败,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店铺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书院门口正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B.它带来了幽美的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很幸运地,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2)拟人具有将物人格化的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手法进行简要分析。(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语用题专项综合训练答案

1.(1)D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④句“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中的“你自己”与迎春花的一部分并无相似点,所以此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①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的特点,表达效果更好。②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物恬然的心境。③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答出①②点各得1分,答出第③点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哐哐”“呜噜”“嘚嘚”等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点;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左边一点”“呜噜”“稍偏右边”,表述偏口语化,更加亲切动人,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
(3)甲:就昏昏入睡了乙: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甲处,联系上下文中的“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可知此处应填写“就昏昏入睡了”之类的内容;乙处,联系上下文中的“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可知此处可填写“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之类的内容。
2.(1)D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括号前的“其中”一词,可知所填语句的主语只能是“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超大质量黑洞”这三个名词性短语中的一个。A、C两项的主语都是“大质量恒星”,故可排除。由括号后“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等内容,可知此处重在探讨恒星级黑洞的数量,因此所填语句以“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恒星级黑洞……”与后文衔接,联系更紧密。
(2)D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解释说明。A项,标示话题的转换;B项,标示声音的延长;C项,标示语意的递进;D项,标示解释说明,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
(3)B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一分句的主语是“黑洞”,话未说完,后一分句的主语变成了“天文学家”,结合前文语境,整句话改为“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更恰当;二是不合逻辑,“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过程”与事实不符,可将“过程”改为“模型”。综合分析,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
3.(1)C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丙句中,“你为……”“他为……”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句内部已有逗号,故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2)A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联系括号后的“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括号内的语句以“书简”作主语,与下文衔接更紧密,据此排除B、D两项。对比A、C两项,A项更能体现书简对于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意义。
(3)B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弹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用在“无”后)。语境说的是有了音频、视频的便捷沟通,书简很少使用,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选用“立锥之地”更合适。第二空,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语境强调疫情的“突然”性,故选用“突如其来”更合适。第三空,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自成一格:指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强调《战“疫”书简》中各篇内容是相互包含的,没有清晰的界限划分,故选用“泾渭分明”更合适。第四空,如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些字的内容,就像当面说话一样。语境强调的是阅信时的感受,故选用“见字如面”更合适。
4.(1)C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属于选择问句,B项和D项属于反问句。只有C项和文中问句一样,都是一般疑问句。
(2)使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2分)把自己比作“兴高采烈的马”,反复说到“欢快”,突出了“我”将作为成年人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说“我”“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把自己比作“兴高采烈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两次提到“欢快”一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该句突出“我”将作为成年人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喜悦之情。
(3)①内容上,原句先说抚摸,后说它浑身冰凉,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②句式上,原句是两个短句,分别强调了动作和感觉,而改句是长句,没有强调效果,削弱了情感的表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对比原句与改句可以发现:首先,“浑身冰凉”一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原句先说抚摸,后说它浑身冰凉,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改句则不能体现这一逻辑顺序;其次,句式发生了变化,原句是两个短句,分别强调了“抚摸”的动作和“冰凉”的感觉,而改句是一个长句,没有突出、强调的效果,也削弱了情感的表达。5.(1)D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语境说的是海量的信息非常容易得到,故选用“唾手可得”更合适。第二空,大同小异: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语境意在强调二者没有什么区别,故选用“别无二致”更合适。第三空,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语境强调的是知识付费的顺势而生,故选用“应运而生”更恰当。第四空,残缺不全:指事物残破缺损而不完整。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残缺不全”侧重指残破缺损,“支离破碎”强调零散、琐碎。语境说的是知识零散,不成系统,故选用“支离破碎”更恰当。
(2)B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到“优质内容”的后面;二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而语境中并不表示递进关系,可将“进而”改为表条件或因果关系的“从而”。综合上述分析,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
(3)B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知识官计划”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特殊含义。
6.(1)A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忘却:忘记。忘怀:忘记(多用于否定式)。语境强调《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令人沉醉,让人忘记喧嚣的城市,根据二者的用法,选用“忘却”更合适。第二空,漫无目的:完全没有目的地去做某事。也指做事的时候没有固定目标。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语境强调男孩走路没有目标,故选用“漫无目的”更合适。第三空,贫苦:贫困穷苦;生活资料不足。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根据上文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可知,童年的生活是贫困的,与后面的“但是充满了乐趣”构成对比关系,故选用“贫苦”更合适。第四空,触手可及:手一伸出去就能触摸到。垂手而得:形容毫不费力气就能得到。“触手可及”偏重于距离近,手可以触摸到;“垂手而得”偏重于不费力气。语境强调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很“鲜活”,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故选用“触手可及”更合适。
(2)D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后文“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可知,用“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与之衔接更恰当,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前文故乡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可知与创作有关的“情怀和精神”是故乡给予的,故排除B项。
(3)①原句运用修辞手法,以“白帆”借代“帆船”,将“夕阳”比作“血”,“白帆远去”与“夕阳如血”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色彩鲜明,画面感更强;而改句只交代了画面元素“帆船”和“夕阳”,没有色彩描写。②原句运用整句,“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均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朗朗上口;而改句变作散句,不够紧凑,缺乏音韵美和节奏美。(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找出改句与原句的不同,再就不同点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异。改句与原句的不同点是:改句将“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改为“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改为“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修辞手法和总体画面上看,“白帆”相较“帆船”,前者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白帆”代指“帆船”,更加生动形象;“夕阳如血”相较“夕阳西下”,前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与前面的“白帆”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原句更具色彩美,画面感更强。从句式上看,原句运用的是整句,“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句式整齐,节奏和谐,而改句运用的是散句,节奏不够紧凑。原句比改句更具音韵美和节奏美。
7.(1)A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和文中的引号均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简称;C项,表示强调;D项,表示反语。
(2)①三个“高不过”构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咏叹之美。(2分)②“坚硬的泥”和“青灰的色彩”虽然都是指瓦,但从质地和色彩两方面表现了瓦的特点,使瓦的形象更丰富厚重。(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看,画横线的句子中三个“高不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从遣词造句上看,“坚硬的泥”和“青灰的色彩”虽然都是指瓦,但“坚硬”指的是瓦的质地,“青灰”指的是瓦的色彩,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瓦的特点,使瓦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厚重。
(3)①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明快。②原句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人和瓦共有的特点,引起读者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考生要注意寻找原句与改句的不同点,从句式的选用等方面鉴赏句子。从句式上看,原句中“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是三个短句,而改句是一个长单句,相较而言,短句紧凑、简洁、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从修饰成分的位置上看,“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本来是修饰“瓦”的定语,后置到句尾,且单独成句,一方面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人和瓦共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写出了人的生命的过程,引发读者思考。
8.(1)A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语境强调的是关汉卿在元散曲发展中地位重要,故选用“举足轻重”更恰当。第二空,兼

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兼收并录:指一并收罗和录用具有不同才能的人。也指一并收集记录不同的意见。根据“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可知,此处强调关汉卿的文化成就的兼容性,故选用“兼容并包”更恰当。第三空,盛极而衰:形容事物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就会转为衰落。否终而泰: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语境是说唐诗、宋词由繁荣转为衰落,故选用“盛极而衰”更恰当。第四空,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前者侧重“关系”,后者侧重“状态”。从与表述对象“艺术光斑”的搭配看,选用“若隐若现”更恰当。
(2)B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横线前的句子的叙述主体是“他”,话未说完,“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的叙述主体变成了“散曲之波”,可将其改为“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二是搭配不当,“使之延宕到了清初”中的“之”指的是“散曲之波”,“延宕”与“散曲之波”不搭配,可将“延宕”改为“延伸”。综合分析,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
(3)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将关曲比作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强调了关曲在整个散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奠基作用与深远影响力。(手法1分,作用解说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一句使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关曲”,喻体是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比喻词为“是”。根据文段中的“他在元初顺应了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和生活需求……到了清初”“他在曲家中发扬蹈厉,使元散曲这种艺术形式成熟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发展”,再揣摩“遗传基因”的含义,可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奠基作用,影响深远。
9.(1)B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段中的“开在天空中的一树树银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片夺人的宁静,活生生的宁静,神一样的宁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似乎耕犁磨盘它们不时会扯着你的手跟你攀谈几句”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生命不正是一种‘应该’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运用夸张、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2)①从句式特征上看,原文用短句,和前面的长句一起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使行文富于变化;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原文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气,更能突出“宁静”,并使文意富有层次性。(每点2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可从句式特征、表达效果、用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从句式特征上看,原句运用短句,改后的句子为长句,可以从短句便于表意、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等角度分析,还要注意文段句式的变化。然后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原句分开使用三个“宁静”,更加强调老家元宵节的宁静,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3)①总觉得城里的元宵节有点过于热闹②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屋里(每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考生答题时注意根据横线前后文的内容找到关键的语句,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逻辑关系,在补写句中添加必要的关联词语或修饰限制的词语。第一空,根据后文中的“热闹得让人几生迷失之感”以及“城里元宵节的热闹”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总觉得城里的元宵节有点过于热闹”之类的内容;第二空,根据后文中的“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灯盏的”可知,此处应该填写“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屋里”之类的内容。
10.(1)B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与文中的冒号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和D项,表示注释和说明。C项,表示总结上文。
(2)①句中将店铺人格化;②用“打扮”这一动词写出店铺的精心布置;③用“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写出店铺追求节日的喜庆热闹。(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重点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是怎么“将物人格化”的。句中将店铺当作人来写,“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赋予店铺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店铺追求节日喜庆热闹的情景。(3)①原句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②原句“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给人一种画面感。(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原句和改句的不同之处。本题中,原句和改句的不同之处是:改句把原句中的“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且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然后揣摩原句和改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从句式上看,原句中,“有的骑着老虎”与“有的坐着莲花”和“有的肩着剃头挑儿”与“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两两结构一致,单句字数由少到多;而改句“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与前后句式不一致,打乱了节奏,没有了整齐感。故与改句相比,原句的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从遣词造句上看,原句中的“肩着”体现了词语的活用,使用更巧妙,且具有画面感。

1
献花(0)
+1
(本文系乐乐闯天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