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历史教学的“暗礁”:历史的批判
2022-02-11 | 阅:  转:  |  分享 
  
中学历史教学的“暗礁”:历史的批判批判思维是在阶级斗争年代的最热的词汇和思维品类,在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之中,依然有巨大的存在价值和使
用空间,尤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及引领作用,在现实教学中务实操作中存在着某些偏差,对青少年的三观教育产生不容低估的负
面效应,这应该引起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结合多年教学的认识,试从概念内涵的研习和具体事例来浅谈一下高中教学中如何“击退暗礁
,顺利抵达”。“历史的批判”是指学习研究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唯物主义认知人及世界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手段。它所达到的目标在于使用辨
证观念点,分析评判历史事件或重要现象及各类英雄人物对个体或群体或整体的作用或影响,从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策略加速超越。教材中存
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中外文明比较、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对外的称谓、文化大革命、对外开放中的超国民待遇等。尤其在海禁政策
上有着较大的研讨价值。人类自诞生以来的200多万年里,依托陆地和海洋,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智慧天空,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逐渐成
为文明的主要类别,助推人们研究世界和自己的光荣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陆地为主、兼济海洋的魅力国度。陆地和海洋为中国人的发展以及对外
交流给予宝贵而巨量的资源,尤其进入公元1500年以后,海洋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主阵地,“争霸海洋”成为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居上的美国
的主导战略。至今饱含争议的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在乾隆22(公元1757)年达到顶峰。明末清初即对此有异议,代表人物即是顾炎武
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册26说:“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现行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明王朝(朱汉国、马世力2009年第四版)……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
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同样在全国广泛试
用的人教版2004年版,对此有评述:“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乾隆22年的谕令中,南洋商人不在被禁之列。因此当时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
被允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特别是闽海关。在两段史料中“严加禁阻”“扼杀了……可能性”“19世纪(中国面貌)极端保守和封闭”“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等词汇有一定的瑕疵。明清时期对私自下海的沿海民众和不法外商的正当管控。在管理过程中,手段或许简单粗
暴,是基于来自破坏性极大的少数吃里扒外的奸商、倭寇的猖狂抢掠和西洋殖民者的侵扰,这些与中华民族整体且最大利益被背道而驰的行为,极大
地威胁着国家安全,更直接地摧击着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屏障,特别是抵御侵掠能力较弱的“寸板”“片板”型小规模渔民难以抵抗武装到牙齿
的海盗团伙。姚启圣主政福建时倡议的内迁30里是一个较为适合的安全距离。政府的合理管控有力地保护了沿海居民的安全和利益。再者,一地或
多地“开埠通商”,即使到最后广州一地通商,也是比较规范的,从税率的制定、买办的选拔管理、设施的建设、章程的制定和修正等,都有较为理
性的认识和执行力的。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
8C%E8%BE%B9%E8%B4%B8%E6%98%93/9807646双边贸易的中间人和https://baike.baidu
.com/item/%E7%BB%8F%E7%90%86%E4%BA%BA经理人。https://baike.baidu.com/
item/%E9%B8%A6%E7%89%87%E6%88%98%E4%BA%89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十三行中就已设置买办为外商服务
。他们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商船买办,专为停泊在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
9F%94黄埔﹑澳门水域的外商船只采买物料及食品;其二是商馆买办,在外商https://baike.baidu.com/item/
%E5%95%86%E9%A6%86商馆中代外商管理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BB%
E5%8A%A1总务及现金。中国人不得随便充当买办,外商亦不能任意选雇,受到https://baike.baidu.com/ite
m/%E6%B8%85%E6%94%BF%E5%BA%9C清政府的严格控制。在买办的选择上,不仅有熟悉外语和外贸,一定的语言沟通即
口头表达和文字书写的能力,更要通晓并严格遵守政府法令。史学界较为中肯的分析有“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有消灭反叛势力、打击https:/
/baike.baidu.com/item/%E6%B5%B7%E7%9B%97/161939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等。(百度百
科)”。“明立之初的海禁作为新王朝立足未稳的防卫之策出台(张立娜《明朝海禁法令初探》)”。“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曲折发展、倭寇的不断
侵扰成为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刘莲,《中日关系的变化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明朝的海禁政策严重影响到了
明朝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海百姓的安全,在倭患解决以后,明朝就解除了海禁”(胡海静《明朝实行海禁的真相:明
太祖小农意识》)。在世界上不乏公正的认知,如史景迁(本名乔纳森·斯宾塞,历史学者,美国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表述得非常精准:“中
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已经至少在17世纪开始就与稀缺资源的搜集、货物的交换以及知识点扩张密不可分。”?综上,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科学管控好“历史的批判”这一激流,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高质量发展势头,为国家繁盛和民族复兴创造充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山东济宁泗县第一中学廉家圭)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761M...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