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吉祥三宝
2022-02-15 | 阅:  转:  |  分享 
  
《蒙古族音乐的吉祥三宝》

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第一次跟大家见面,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合作完成我们今天的这一节课,既然是第一次见面,那老师就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来当作见面礼好么?(播放音乐《蒙古人》)

师:相信大家一定都熟悉刚才这首歌曲,对!他就是腾格尔的《蒙古人》,蒙古族人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请几位同学来谈谈对于蒙古族和蒙古族音乐的一些印象。(学生回答)

师:我们接下来欣赏一首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带着问题去听。我们四个组分别从旋律、节奏、歌词、情感表达四个角度去分析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按组的顺序分配下去)(点击视频)(歌曲《查干陶亥家乡》)

展示课件:讨论

师:讨论2分钟

师(引导各组回答问题):

旋律: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蒙语:诺古拉)点缀旋律。提问:为什么当中有这么多的华彩性的装饰音,它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什么不像陕西的信天游那样直直的演唱,那样不行,因为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骑着马,马在颠簸,(教师引导学生先唱一个长音,然后再加入颠簸中的演唱。)在这种过程当中,也就形成了蒙古族文化的审美观,它的音乐美学观。)

节奏: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参照谱例)

歌词:“腔多字少”

情感表达:内向抒情、忧多乐少。很多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不太熟悉的人,往往认为蒙古族音乐(民歌)也应像其外在性格那样,总是铿锵有力充满着骠悍气息。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蒙古族民间有许多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这种内倾性格体现在蒙古族民歌乃至整个艺术审美观念上。也就是说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除了“骁勇善战,粗犷豪放”以外,还有其“情感细腻,善良多忧”的另一面。这种内在性格更多的是表现在蒙古民族的音乐艺术中。



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牧人们开始吟唱一种如同天籁般神秘的歌曲,(点击)它如同驼羔的呜咽,又像是驹马的轻啸,蒙古人说那是他们与神交流的方式,是他们和苍天大地对话的言语,

展示课件《哭泣的骆驼》

师:蒙古人相信,长调是伟大的,又是神奇的,它不仅能感动人的肺腑,而且能打动动物的心灵。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一只母骆驼在牧羊人的帮助下艰难地产下了一头非常罕见的白骆驼。这只母骆驼拒绝接受这个可怜的新生儿,拒绝让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爱。在最后的时刻,被来这里,一个原始的拯救幼驼的仪式开始了随着充满爱意的歌声,这只母骆驼开始逐渐被感化,当幼驼被再次带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它也流出了泪水,并且开始用自己的乳汁拯救这只濒临死亡的幼儿。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展示课件:非物质遗产

师:2005年11月25日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和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这也证明了长调民歌这一音乐形式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这应该是全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有关于长调的知识和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长调的著名歌唱家,长调的几种演唱形式等等,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区划时间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师:在内蒙古草原上,牧人们在演唱长调的时候,风声和羊羔的叫声为他们伴唱,有草儿为他们伴舞,当然他们还有一件非常有特色的伴奏乐器,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你们知道是什么么?(答:马头琴。)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件灵性乐器马头琴。

展示课件:马头琴

师:蒙古人称为“莫琳胡儿”,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马头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传说有一个蒙古族小男孩,在他的心爱的小马死去之后,用马的腿骨做成了琴用来陪伴在自己身边,由此流传下来了这件乐器,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具体什么时间有了这个乐器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马头琴适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等。

展示课件:欣赏《万马奔腾》

师:在1990年9月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蒙古族演奏大师齐.宝力高组建的马头琴乐团演奏《万马奔腾》。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