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你对孩子的爱太用力么?
2022-02-15 | 阅:  转:  |  分享 
  
你对孩子的爱太用力么?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已延期开学,开放了网课,然而就在很多孩子都希望假期继续延长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却对我说,“
我真的好想回学校啊!”原来放假这些日子,他的爸妈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定时定点地对他说,“几点了还不起床?”“几点了还不睡觉?”“不要
总玩手机!多看看书!”“少玩游戏,对眼睛不好!”这种事无巨细的关心和绵延不断的叨叨,他不想被父母这样控制,又不想违背父母,这种拧巴
和纠结让他感觉压抑和沉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囧妈》,主人公徐伊万和母亲一起在火车上度过了六天六夜,被“禁足”的徐伊
万同样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干涉,最后徐伊万不得不质问母亲:“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台词:母亲,您对我的爱就像湿
棉袄,穿着沉,脱下来冷。母亲的宠爱不停地压在儿子身上,让儿子不堪重负,又无法割舍,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的失控。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父母
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各种方面给予孩子过度的控制,但是“物极必反”,父母的爱,一旦太过用力,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01你
用力控制孩子,也偷走了孩子的快乐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一位13岁的小女孩离家出走。原因是寒假期间,小女孩的父母给她报了太多补习班,
小女孩觉得压力太大,在被父母送到舞蹈班之后,带着护照和背包离家出走。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给孩子报上不同的补习班已是教育
常态,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超前的希望,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选择离开。类似的报道网上一搜还有不少,一位小学生暑假被安排11个辅导班
,有些辅导班甚至连老师都说不清楚是干嘛的,这种“赶时髦”的补课方式,让网友都直呼“听着都累”,更别提是个8岁的孩子了。而视频中,我
们还看到,孩子学习的身后有个小黑板,上面不是数学题,不是英文单词,不是画的花花草草,而是“距离高考还有5486天!”在父母眼里,孩
子的快乐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绩,是高考,是名校。8岁的孩子,在最需要轻松玩耍,畅想未来的年纪,却被父母无情地用学业填满。傅首尔曾经在
《奇葩说》中说,她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多乐,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谱”过一生,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不必完美,甚至不必优秀。很多父
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为孩子“谱”好了“曲”,孩子只能按照歌谱唱着父母写好的歌曲,根本没有机会创作属
于自己的作品,也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不是塑造“泥娃娃”,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傀儡”,而是给予孩子温暖与力量,
让孩子成为自己,按照自己的“谱”过一生。02过度“关注”孩子的社交,反而“关住”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要求父母关注孩子,给予孩子高质
量的陪伴,但是如果这种关注没有界限,变得密不透风,就容易关住孩子,令孩子感到窒息。《少年说》中,有一位女孩站在天台上“控诉”自己的
母亲,自从自己有了手机之后,妈妈每天查看她的手机聊天记录,还总是指导女儿,什么话能说没什么话不能说,什么朋友能交什么朋友不能交,孩
子最后恳求妈妈,给自己一点空间。但是这位妈妈的回答令我唏嘘不已,“初中和高中你想有自己的空间是不可能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可以看,没有
帮助的妈妈就帮你删掉了。”最后这位妈妈还补充了一句,“妈妈是最爱你的。”一句“妈妈是最爱你的”堵住了所有反驳的出口,像一座大山压在
胸口,让孩子动弹不得。作为父母,我们控制了孩子的学习,又控制了孩子的社交,孩子的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了。心理学家李雪
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需要不停地更新里面的空气,而父母过度的限制就像在不停地抽干里面的氧气,父母觉得自己是富有责任感的,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是窒息和禁锢。过
度关注与控制孩子的社交,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笼子,关住了孩子的自由,更关住了孩子的心。03过度的人身保护,是另外一种伤害曾经看过一个
动画短片,视频中,父母坐在直升机里,盘旋在孩子上空,时刻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孩子安全和保护,当孩子被批评时,父母会第一时间挡
在孩子前面,替孩子反驳,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沙拉也曾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中说过:“包办代替孩子的大小事情、强迫关怀、过分热心,始终
像一架发出“嗡嗡嗡”的噪音、盘旋在孩子头上不肯撤退,并且随时越转越快,越管越多的直升机似的父母。”这样的“直升机父母”总是时刻出现
在孩子周围,盘旋在孩子的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随时等待降落对子女加以援助。事无巨细的关心,面面俱到的操办,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在综艺《
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就是这样一位“直升机式妈妈”,无时无刻地照看自己的孩子,孩子去碰门把手,不行,孩子去碰电源,不行,好奇去摸菜
市场的海鲜,也不行,因为会有细菌,为了让孩子在家里玩得安全,马雅舒把家里的客厅家具全部搬走,就怕孩子磕了碰了。马雅舒说,她希望孩子
的一切都能在她的掌控中,希望孩子可以生活在一个特别健康的社会,生活在温暖中。然而,这样的保护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大女儿米雅快四岁
,第一天去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饭,但是米雅不会自己吃饭,需要老师喂,不会自己上厕所,回到家,马雅舒教米雅上厕所,米雅甚至不
想自己提裤子。马雅舒的“直升机式育儿”初衷是保护米雅,不让米雅受到伤害,但是这种“360度无死角”的指导和保护,让米雅失去了学习的
机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性,无形中延长了米雅的成长道路。孩子本应自己顶破壳出来,父母却担心这样会伤害孩子,好心地帮忙剥开蛋壳。这样的“
好心”剥夺了孩子认识危险与未知的权利,只会让他们从小“体质虚弱”,终究难以健康长大。真正的保护,不是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地照看和关怀,
替孩子抵挡风雨,而是学会放手,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活的各种“不测”,最后学会自己保护自己。04放手是最好的爱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
话,让我印象深刻:“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
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简单的
一段话道出了为人父母的睿智,照看与放手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报名辅导班时,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多回头问一问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兴趣爱
好;结交新朋友时,不要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多给孩子一些空间,接纳和尊重孩子的隐私;蹒跚学步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撒娇就赶紧抱起,多给
孩子一些苦头吃,给予孩子和这个世界“碰撞”的机会,教会孩子听懂规则,理解规则。我们终将明白:在人生这辆定制跑车上,孩子才是自己的驾驶员,父母只能是副驾驶,我们既要懂得和孩子“相濡以沫”,又要懂得和孩子“相忘于江湖”,“划清界限”之后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更勇敢,更强大,也更独立。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