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锻炼孩子的日常适应力时代变了,父母希望孩子通过考上好大学来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因为人才的竞争点已经从传统的 高分“硬实力”转变为各项“软实力”的较量。所以,当今父母培养人才的重点不能仅仅局限在考上好大学,更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综合学习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才是未来需要的高级人才。只不过这个“品”,更多包含了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 和交友力等素质软实力,只有软硬兼顾,才能赢在未来。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适应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不少孩子会为了安全感而拒绝 改变,这种态度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思考的学科。如果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思维僵化,就很难在各种学习方 式和方法之间灵活转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子不灵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锻炼适应力。一则小故事:突然收到正在参加学校组织 的社会实践体验营的小子发来的一个短视频。从视频中我可以看到:小子那边正下着雨,他穿着一双登山鞋,走在山区里的一条泥泞小道上。这时传 来小子的声音:“妈妈,我想家了!我要回家!”一个14岁的少年,是不太容易对父母说出“想家了”这样的话的。因此,我立马明白这是孩子对 环境不适应的一种应激反应。小子从小对湿答答、黏糊糊的物质有一种莫名的敏感性恐惧,比如小时候在画室里画水彩画时,就很抗拒手指触碰到水 和颜料。于是我开始想办法解开他的顾虑,我说:“妈妈看到你的视频啦,知道你又遇到了自己喜欢碰的敏感物体了。”刹那间电活那头没声音了, 他知道我已经看出了他遇到的困局,所以不能托词想家而提早回家了。接着我告诉他,你已经够坚强了,现在是时候去克服这种藏在心里这么久的恐 惧了。这次只要“打赢”它,就是永久地突破了不适应。还提议他借朋友的力量来壮自己的胆子。结果两天过去了,我没有再接到他的电话。相信小 儿子已经改变了自己,适应了环境给他带来的挑战。虽然这只是一次野外适应力训练,但它改变了孩子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反应模式。这种良好的适 应力体验会被孩子的记忆留存下来,转变成对学习的不确定性的正向反应。介绍一些美国学校的老师经常采用的锻炼适应力的活动,我和孩子一起尝 试过,感觉非常有效。1.引导孩子自我对话教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放弃,做几次深呼吸后,练习与自己对话心理学家发现,当孩子习惯用声 音来说出自己的思考,参与讨论问题时,他们的负面情绪会得到舒缓,由不适应带来的挫败感也会减少,这就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应对意想不到的变化 。2.故意打破常规,更换一些当天的日程安排心理学家指出,虽然规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使用固定化的规则,会让孩子失去必要的 灵活度,变得很难与人相处。这种适当打破常规的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应对练习,可以推动那些思想比较古板的孩子适应变化。3.和孩子一起玩 游戏时,故意更改一些游戏规则当然在改变规则时,要跟孩子提前说明。起初他可能不同意,但是经过尝试,他或许会发现游戏变得更有趣了,并努 力适应新的规则。这样做的奧妙就是,当孩子知道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时,便敢于从新的方向来考虑问题了。4.经常和孩子一起读或讲一些笑话思 想固化的人往往难以理解笑话,也很难给别人讲笑话。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多读一些有趣的冒险故事,讨论一下主人公冒险时,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为什么他会犯这样的错误,如何避免这样的结局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