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肠道:防治2型糖尿病的最前线
2022-02-23 | 阅:  转:  |  分享 
  
结果(一)大鼠门静脉血浆中的胃肠道激素的表达水平(不同字母标记之间,p<0.05)结果(二)小檗碱治疗6周大鼠结肠L细胞分布(×
100倍)讨论12小檗碱能通过调节肥胖大鼠肠道激素水平改善能量摄入和代谢小檗碱增加结肠L细胞数目与可能与GLP-1、
GLP-2、PYY水平增加相关3GLP-2水平增加与小檗碱改善肠屏障功能相关小结(一)1小檗碱能通过改善肠道屏
障从而改善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尽管小檗碱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没有减少盲肠内毒素含量2小檗碱能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来调节能量摄入和
糖脂代谢,通过增加GLP-2基因和蛋白水平改善肠屏障功能3小檗碱使肠道菌群发生广泛改变,其中某些菌属与肠屏障改善和代谢改善相关
小结(二)1肠道菌群的改变在小檗碱改善体重增加和调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2小檗碱长期口服用药的安全性阿卡波糖可
升高T2DM患者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苏本利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47-50.阿卡波糖干预组与非干
预组双歧杆菌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交互效应轮廓图两干预组双歧杆菌数量在入组结束时均显著升高(P=0.002),阿卡波糖干预组的双歧
杆菌数量升高更多(P=0.028)9.008.808.608.408.208.007.80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组
入组时4周后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含量一项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例)和未服
阿卡波糖组(B组,6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为期4周,以实时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量阿卡波
糖增加双歧杆菌数量可改善炎症校正性别、年龄、BMI后,单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基线时双歧杆菌与脂多糖、hs-CRP、AGI和B
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4、-0.183、-0.186、-0.253,P<0.05或P<0.01)阿卡波糖治疗后双
歧杆菌数量与各炎症因子的关系均消失苏本利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47-50.肠道菌群变化与炎症因子
变化、HbA1C、BMI之间的相关性AGI:晚期糖基化指数一项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
例)和未服阿卡波糖组(B组,6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为期4周,以实时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
量阿卡波糖可增加肠道内乳酸杆菌类益生菌群纪立农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11(4):31-32.益生菌(probio
tics)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研究方
法主要终点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一项随机、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经OGTT确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52例服用阿卡
波糖50mgtid和安慰剂各4周,交叉清洗期为4周(均服用安慰剂)血尿代谢物组分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服用阿卡波糖4周后,
在门级水平上菌群构成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在目、科及属级水平上乳酸菌的丰度较治疗前及安慰剂样品组均有明显优势,初始优势菌群相对
减少阿卡波糖可增加肠道内乳酸杆菌类益生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的比例,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阿卡波糖增加双歧杆菌数量可改善炎症
校正性别、年龄、BMI后,单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基线时双歧杆菌与脂多糖、hs-CRP、AGI和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
.224、-0.183、-0.186、-0.253,P<0.05或P<0.01)阿卡波糖治疗后双歧杆菌数量与各炎症因子的关系均
消失苏本利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47-50.肠道菌群变化与炎症因子变化、HbA1C、BMI之间
的相关性AGI:晚期糖基化指数一项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例)和未服阿卡波糖组(B组,6
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为期4周,以实时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量谢谢!2型糖尿病患
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例)和未服阿卡波糖组(B组,6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以实时
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量。引物序列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引物序列图为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引物序
列结果(一)大鼠门静脉内毒素水平(不同字母标记之间,p<0.05)结果(二)大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及巨噬细胞
浸润标志物mRNA水平(a与b相比,p<0.05)结果(三)大鼠内脏脂肪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1β、PAI-1
),氧化应激因子(NADPHox、STAMP-2)及巨噬细胞浸润标志物(MCP-1、F4/80)mRNA水平(a与b相比,p<
0.05)结果(四)门静脉内毒素水平与内脏脂肪组织中的TNFα、IL-1β、PAI-1、NADPHox、STAMP2、MCP-
1、F4/80mRN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如图所示InflammationOxidativesressMacrop
haseinfiltrationmarkers讨论(一)2小檗碱能降低肥胖大鼠的LPS,减轻肝脏和内脏脂肪组织的炎症和
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改善肥胖和代谢小檗碱降低LPS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内毒素含量或者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31高脂
饮食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和代谢紊乱与LPS相关讨论(二)1研究小檗碱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盲肠内毒素含量2研究小檗碱是否对
肠屏障有改善作用,以及研究肠道细菌与肠屏障的相关性3研究小檗碱的其他作用机制如调节胃肠道激素研究二小檗碱对肠粘膜屏障保
护作用的研究实验流程检测方法结果(一)大鼠禁食6小时后,把4kDa分子量的FITC-dextran稀释在生理盐水中(500
mg/kg,125mg/ml)给大鼠灌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波485nm,发射波535nm)检测尾静脉血浆中FITC-dext
ran的浓度。标准曲线:用PBS稀释的未处理的血浆(3:1)来稀释连续浓度的的FITC-dextran,设定8个标曲浓度。结
果(二)大鼠近端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字母标记之间,p<0.05)结果(三)(×400)(×400
)结果(四)讨论(一)12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内毒素血症的发展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与结肠通透性增加相关高脂饮食引起结肠通透
性增加与结肠claudin-1、claudin-2、zo-1、occludin基因表达降低,MLCK基因表达增加相关。claudi
n-1、claudin-2蛋白的表达下降和定位改变可能也有助于结肠通透性增加3高脂饮食引起的结肠通透性增加及代谢内毒素血症的
发展可能和肠道菌群改变相关讨论(二)1小檗碱能增强肠屏障功能,改善内毒素血症和代谢紊乱2小檗碱减少肠道通透性与claud
in-1、zo-1表达增加,MLCK表达降低有关3小檗碱虽然对claudin-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但可能通过改变clau
din-2在黏膜表面的定位减少肠道通透性讨论(三)细胞研究表明,小檗碱能抑制细胞内炎性信号途径从而改善TJ蛋白的表达和再分布,
我们下一步研究肠道菌群是否与肠屏障功能改善相关1研究三小檗碱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流程检测方法粪便DNA的16S
rRNA基因V3区barcoded454测序结果:有效序列和优化序列统计稀释性曲线—测序数据量合理样本多样性评价
群落结构组分图—门水平不同组别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门水平群落结构组分图—种水平不同组别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种水平讨论(一
)1小檗碱使革兰氏阴性菌Fusobacterium、Proteobacteria增加,使革兰氏阳性菌Firmicute、Act
inobacteria减少,因此其抑制代谢内毒素血症可能与减少肠道LPS无关2小檗碱显著增加Fusobacterium,有研究
发现Fusobacteria与结肠癌关系密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二)2小檗碱使部分SCFA生成菌的含量增加,部分减少,小檗
碱改善肠屏障功能可能与SCFA无关3小檗碱减少硬壁菌门梭菌属Anaerotruncus,有助于改善糖耐量、肠通透性、血浆TC
1小檗碱使变形菌门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显著减少,有助于改善肠屏障功能4小檗碱增加疣微菌疣微菌属Akkerma
nsia,有助于增加L细胞数目,改善体重和代谢研究四小檗碱对胃肠道激素的影响实验流程检测方法肠道菌群:调节紧密连接蛋白
的表达和定位CaniPD,etal.Diabetes,2008;57:1470–81.deLaSerreCB,
etal.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010;299:G440–G4
48.LamYY,etal.PLoSOne,2012;7(3):e34233.胃肠道激素—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Mu
rphyKG,etal.Nature,2006;444(7121):854-9.WrenAMetal.Gast
roenterology,2007;132(6):2116-30.①促进脂蛋白脂酶的合成和分泌②促进脂肪酸酯化,并协助脂肪酸
沉积在脂肪组织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糖异生①减少食物摄入②增加耗氧量和刺激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增加能量消耗①抑制食欲和胃肠蠕动②
促进β细胞新生与增殖,抑制其凋亡③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④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⑤升高体温,增加能量消耗①促进肠隐窝细胞增
殖②抑制肠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凋亡,减少肠上皮通透性抑制食欲益生元oligofructose—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肠道激素水平
小檗碱作用机制—Caco-2细胞,HepG2细胞,L6骨骼肌细胞,3T3-L1脂肪细胞15ug/ml2ug/ml2.5ug
/ml5ug/mlPanGY,etal.PlantaMed,2003;69(7):632-3.
AbidiP,etal.Arteriosc
lerThrombVascBiol,2005;25(10):2170-6.TurnerN
,etal.Diabetes,2008;57(5):1414-8.LeeYS,etal.Diabetes,2006
;55(8):2256-64.0.4-4ng/ml小檗碱作用机制—动物模型XieW.PLoSOne,2011;6(
9):e24520.ZhangX.PLoSOne,2012;7(8):e42529.GuL.JInfectDis
,2011;203(11):1602-12.???第一部分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SD大鼠模型第一部分内容实验材料
1结果3方法2实验动物30只SD大鼠,雄性,SPF级,6-8周龄,体重200-250g。购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
动物中心(SLAC),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05。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无菌层流环境:温度21±2℃,湿
度60±2%,每天照明从6:00至18:00。饲料高脂饲料(D12451)和低脂饲料(D12450B)
,购自美国RESEARCHDIETS公司。低脂饲料D12450B高脂饲料D12451组成gm%kcal%gm%k
cal%蛋白19.2202420碳水化合物67.3704135脂肪4.3102445总1001
00kcal/gm3.854.73实验设计统计方法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测量结
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F组与LF组大鼠体重变化(p<
0.05)第二部分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的保护作用实验动物主要试剂BerberineChloride(
美国Sigma公司)实验流程检测方法统计方法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比较,
方差经正态分布检验,齐性检验采用TestofHomogeneityofVariances.如果方差齐用LSD检验,如果方
差不齐用非参数检验的Tamhane’sT2法。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监测HF组与HB组大鼠体重变化(n=10,
p<0.05)进食量监测大鼠每日进食量(a与b相比,p<0.05)OGTT结果大鼠2g/kg体重葡萄糖溶液灌胃(a
与b相比,p<0.05)FBG、FINS和HOMA-IRHOMA-IR=(FPG×FINS)/22.5(a与b相比,p
<0.05)血脂和肝功小檗碱治疗6周大鼠血脂和肝功(a与b相比,p<0.05)肝脏油红O染色AHB组(×100
)BHF组(×100)CLF组(×100)小檗碱治疗6周各组大鼠肝脏油红O染色(×10
0倍)肝组织TG和TC含量A:小檗碱治疗6周大鼠肝脏匀浆组织甘油三酯含量(a与b相比,p<0.05)B:小檗碱治疗6周
大鼠肝匀浆组织胆固醇含量(不同标记字母之间,p<0.05)AB内脏脂肪HE染色结果小檗碱治疗6周大鼠内脏脂肪细胞平
均面积(不同字母之间,p<0.05)(×200倍)讨论1小檗碱能抑制高脂喂养大鼠的体重增加,改善肥胖大鼠的糖、脂代谢
2小檗碱能改善肥胖大鼠的脂肪肝,减轻肝损伤,减小脂肪细胞面积3小檗碱抑制大鼠的进食不是减重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小檗碱对高脂
诱导的肥胖大鼠的保护机制研究研究一小檗碱抑制肥胖大鼠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实验流程检测方法引物序列图为大鼠肝脏组织引物序
列,采用2-△△CT法对SYBR?GreenPCR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肠道菌群和肥胖、糖尿病的关系?邹大进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81170738)Science2010联大全体会议2011.09.19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
中国人民健康的头号威胁,目前患者超过2.6亿,占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长将造成中国健康劳动力供
给减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潜在的巨大障碍,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已刻不容缓。假设健康人群和
肥胖患者之间肠道菌群结构不同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肠道菌群结构不同LeyRE,?etal.Nature,2006
;444(7122):1022-23.BrignardelloJ,etal.AlimentPharmacolTh
er,2010,32(11-12):1307-1314.LarsenN,etal.PLoSOne,2010,
5(2):e9085.QinJ,etal.Nature,2012;490(7418):55-60.肠道菌群和肥胖
、糖尿病的关系?无菌小鼠(GF)带菌小鼠(CONV-R)移植菌小鼠(CONV-D)B?ckhedF,etal.Pr
ocNatlAcadSciUSA,2004;101(44):15718-23.TurnbaughPJ,et
al.Nature,2006;444(7122):1027-31.B?ckhedF,etal.ProcNatl
AcadSciUSA,2007;104(3):979-84.炎性反应—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特征Shoelson
SE,etal.JClinInvest,2006;116(7):1793-801.ShoelsonSE,etal
.Gastroenterology,2007;132(6):2169-80TilgH,etal.NatRevIm
munol,200;6(10):772-83.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发生机制假说:高脂饮食引起代谢性内毒
素血症,通过LPS/CD14信号通路引起慢性系统性炎症高脂饮食=皮下持续注射LPS≠LPS受体CD14敲除肠道细菌—LPS穿越
肠粘膜屏障入血—LPS/TLR4信号通路—慢性系统性炎症BeutlerB,etal.NatRevImmunol,2003;3(2):169-76.CasellaCR,etal.CellMolLifeSci,2008;65(20):3231-40.ObesityInsulinResistanceSystemicInflammationProbiotics,Prebiotics—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代谢DelzenneNM,etal.NatRevEndocrinol,2011;7(11):639-46.Antibiotics(ampicillin+neomycin)—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盲肠内毒素含量—改善代谢性内毒素血症CaniPD,etal.Diabetes,2008;57:1470–81.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例)和未服阿卡波糖组(B组,6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以实时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量。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