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3,陡门小志的新发现(1)
2022-02-23 | 阅:  转:  |  分享 
  
13,陡门小志的新发现







自从我的"光绪无锡陡门小志译并注"发表在知识人爱问网上后,我认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小志中人物志凭我个人的力量很难考证,所以在"陡门小志的译并注"中我只说了"不再赘述"。



突然,一个网名"剑胆琴心"的年轻人给我来信,说:"读了你的《斗门志》译与注,很感动。我是王问的嫡系子孙,关于斗门志中将王问父子列于名人之首,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想向您请教。如果有空,可以回电。小王2014年6月17日。"于是,我与小王通了电话,据其所知,王氏家谱中王问祖上由前洲杨家圩王巷迁居陡门杨巷,2011年出版的前洲杨家圩王氏家谱中有此记载,可以一阅。



陡门杨巷,就在陡门桥附近,王姓不多。我立即与前洲镇王氏家谱编写组主任王志勤先生取得联系,借来了宗谱三本,我从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为我联系到了南泉镇王氏宗谱研究会的王南坤先生,进一步追踪王问迁居宝界山一支。于是,7月4日我欣然前往,与王南坤等先生会面,得到了老会长王汉昌等热情接待,并让我拍摄了与陡门有关的宗谱60多页,拍摄中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光绪无锡陡门小志"的作者名字,"王璠",现整理如下:



一,关于王问是否陡门杨巷人?



1,杨家圩王氏宗谱第011页,载文"重修东沙古塘派杨家圩支世系"其中有记载"余族杨家圩一支,于前明嘉靖时,有讳金,字士镳者,世居暨阳古塘,系出万户伯明公后。为太傅公十八世孙。遭倭夷沿海蹂躏。古塘去海不远,爰偕仲弟镒、叔弟镶、自其地避徙于此。";作者署名:"咸丰五年乙卯嘉平西沙支二十四世凤垣撰"。此文中的前明嘉靖,即指1522-1566年。咸丰五年即1855年,嘉平月是农历对十二月的一种别称。王金,字士镳者即杨家圩支世祖。属三沙王氏第18世。



2,杨家圩王氏宗谱第079页,记载:第19世,王金的胞弟王镶,镶的长子王经,字乐渠"自杨圩家偕仲弟乐禾、叔弟乐稼、季弟乐泉徙居东陡门杨巷"。同时有记载:王镶的第五子"王绅,字乐莘,累封兵部车驾司郎中,配钱氏,生卒失。子三,信、问、忠,按旧谱书,问,字子裕,号仲山,登第后徙居宝界山,其世系候考"。这就说明了,王问的父亲王绅,绅的一代兄弟全都到了陡门杨巷,这里的"伯、仲、叔、季"是古时兄弟间的排序。但绅没有说明同时到杨巷,而是说王问中第后迁居宝界山。这个王问中第是在杨家圩中第,还是在陡门中第呢?无法考证。



3,综上所述,谱中没有说明王问的父绅同到陡门,但也没有说其留于杨家圩,王问父绅排行最小,而绅其他兄长都在陡门杨巷,古人有"父母亡,长兄为大"之说,所以说王问陡门人也未尚不可;另外陡门小志并非单纯记录陡门,其广义应指陡门闸至芙蓉湖!前洲杨家圩王巷应在其中。因此将王问立于"陡门小志"人物之首是有根据的。



二,关于"光绪无锡陡门小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在南泉镇王氏三沙全谱有关陡门杨巷支的记录中,发现了"光绪无锡陡门小志"的协辑者名字"王璠",第九十九页记载如下:"王璠,字立斋,号一峰。国学生,五品衔,候补县丞加一级。著志,古斋文集,再生草书集。协辑陡门小志;光绪丙午候辑本支宗谱,光绪丁丑五月十一日生,配同邑季家街六品军功,例授承德郎达泉季公之次女;光绪丙午三月二十三日生子一,汝楫;女幼,读,未字。"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王璠,字立斋生于1877年,清朝结束于1912年其时35岁。1949年解放时72岁。光绪丙午候辑本支宗谱,即1906年;"光绪陡门小志"约在同时编辑。时年29岁。系明代无锡进士王问之父王绅同胞兄弟的嫡系子孙。解放前已移居上海,其后无考。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保存的"光绪无锡陡门小志"称作者"佚名",今可以考证作者为王璠,或其为作者之一。



写此陡门小志的时间应在李金镛死后,编此光绪王氏宗谱之前。李金镛生卒(1835年-1890年),本谱编写时间清光绪丙午三十二年(1906年),由金华县知县王慰祖辞官回乡续编王氏三沙统谱。据此"光绪无锡陡门小志"编写时间应在1906年左右,即光绪丙午三十二年左右。



三,关于陡门闸是"咸佑中置"还是"元佑中置"?

"咸佑中置"、"元佑中置",一字之差相隔近200年。这是由于元县志和明县志上的表述有误造成的。小志的作者将本书的争论点放到本书的开头是有其意义的?陡门小志的首句"斗门见于【邑志】曰斗门闸,咸佑中置;以杀芙蓉湖水。【咸淳志】闸在县西北四十里地,今距县二十里。"



"今距县西北二十里"这不是【咸淳志】中的文字,"咸淳"时斗门闸还未建,因为"咸佑"晚于"咸淳"。此应【邑志】中文字,应与前面的【邑志】相联接。这里的意思是:"据邑志上的记载,斗门闸咸佑中置,以杀芙蓉湖水。但是原来咸淳志上说,闸在县西北四十里处,而现在南移至县西北二十里的地方了"。只是我们不知这个【邑志】是何年的邑志?这是本小志很关键的问题,我在"陡门小志译并注"中的解释是不够的,还需补充的。我的观点是前洲欧渎减水石在前建于"元佑"七年(即1093年左右);陡门闸在后建于"咸佑"(咸淳与德佑年中间即1275年左右)。



以上发现我将重新写入"光绪无锡陡门小志译并注"一文,在此,衷心地感谢为我提供考证线束的网友"剑胆琴心"和前洲王志勤主任,感谢无锡南泉镇"三槐堂三沙支王氏历史文化修续会"的王南坤和会长王汉昌等几位老先生,为我热情指点!





万国雄,2014年7月6日

网名:一叟194637

邮箱:erquannongfu@qq.com







备注:



清朝,候补县丞是什么职务?



1,县的最高长官为知县.知县下设县丞、主簿、典吏和巡检等官员,分掌全县的政务、赋税、户籍、巡捕、诉讼、文教,较大的县,知县和县丞分衙办公.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知县--为正七品官.县丞--清为正八品.



2,清制,凡官员考核成绩优良或有各种功绩者,交吏部核议,按照等级、次第给予奖励,称为"议叙"。其奖励方式一是纪录,二是加级。纪录分一次、二次、三次三等;加级亦有加一级,加二级,加三级之别。原则上加到三级为止,也有超过三级者。加一级当纪录四次。官员如有过失,受到罚俸或降级处分时,纪录和加级可以于用来抵销处分。”



3,充当候补的人,或是捐官所得,或是科举出身,或是才能卓越,准备提拔。一般没实权。



4,访南泉王氏家谱研究会:1,8453页起至8455、是状元王云锦父子的记载。状元之父名王志宁,字用康。陡门小志记载为“王君用康”。2,8486页是1983年的石塘湾地图。3,8498/8501/8502页是有关陡门杨巷王立斋的记载。即陡门小志的作者。出自“《王氏三沙全谱》东沙杨家圩分杨巷支。二十六世至三十世,第九十九至一百页”。4,8480/8447/8447页是王问的支系。















收录时间:2018年1月19日,18点14分

编辑时间:2018年1月19日,18点16分



献花(0)
+1
(本文系一叟194637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