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十四讲(辛勤)
2022-02-25 | 阅:  转:  |  分享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十四讲词之章法结构(陡起、平起)·清平乐·谒金门主讲:辛勤大家好,我们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一、再谈审词牌审词牌,对我们在没有任
何曲谱的情况下,来说很重要的。一个词牌一般不止一种格式。除正体外,往往还有变格,有的词牌的变格很多,多的变格有近20个。所谓正体、
变格,是后人(也就是整理颁布词谱的人)给加上的,一个词牌的众多作品会有许多不同。句数的不同,字数的不同,句式的不同,平仄的不同等等
。到后来整理、审定、颁布词谱的时候,则把原创者的格式定为正体,原创者不可考(也就是查不出来的)的时候,以存世最早的为正体。比如说
宫调,句式,对偶,领字,叠句,押韵,韵字分配的疏密,情景分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词牌适合表达是什么样的声情。这些要在填词之前有个正确的
把握,我们称之为审词牌。1.什么是宫调呢?我们审词牌时,能看到有的词牌标有宫调,比如:中吕宫、南吕宫、越调、商调等等。宫调,它起源
于宋代,是元曲中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大家看到有的词牌标有南
吕宫、仙吕宫,或者大石调、双调它们就是元曲中音乐部分的曲调模式。但元曲又和宋词有区别。宋词的题目一般由词牌和内容提示两部分构成,而
元曲的题目却多了宫调,一般由宫调、曲牌、内容提示三部分构成。也就是根据宫调的高低不同,构成了它适合的声情的不同。2.审词牌的几个步
骤:1)从《钦定词谱》找到词牌,首先看是不是标注了宫调,再查本宫调的特点和适合的声情。再看它的正体和变格。正体一般在《钦定词谱》里
的头一个格式,变格就是那些“又一体”?。再看句数、每句字数、平韵还是仄韵还是通叶还是转换等等。2)通读本词牌的大部分作品,作品少的
要读全部,从中分析:它们用哪几个韵部(词林正韵);每一句的句式结构,包括领字等等;适合表达的声情;适合那些题材等等。3)精读正体,
或加一个变格,为自己填这个词牌作准备。审词牌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依谱而填词。词是有谱的,这点上和诗的区别最大。2)风格上不
可拘谨,要灵动一些。与诗相比,词要妩媚一些。不可像诗一样庄重、庄严。要感性一点,不要太理性了。3)要有真挚的感情。这一点和律诗一
样,有真挚的感情才能填出好的词来。二、词的结构与写法(一)上阕的结构与写法(结构线条)1.上阕的结构分析各种文字体裁时,若要梳理
其结构,不妨采取一种通用的分析方式:上中下三段式。也就是:上面起头、中间发展、下面收结。然而,诗词的特点是跳跃性。诗词不是直接叙
述这样的三段,而是用精炼的字词指点出这结构线条中的某处,然后借助所选字词的含义,巧妙地引人去感悟没有说出的部分。初学写作时,要是心
中先有结构线条,挑选景物、表达情感时,就不至于离题和混乱。这也叫脉络。要是单说脉络,还不够具体,把结构线条分段来说,会更具体。而结
构线条上的每一段,都可以多向扩展,前扩,后扩。2.上阕的写法诗词的写法,大致遵循这样的步骤: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起承转合、炼字炼
句、炼意、声韵试读等等。所谓“立意、布局谋篇”,就是要有一个结构线条。(二)下阕的结构与写法关于下阕的结构与写法,我们分两个方面来
交流:填词思路的分析、《一剪梅》(李清照)下阕的技法:点染1、填词思路的分析简单说来,就是“多读多思,多写多练”。然而,我们不
能如此简单地说说就能做到了。以后大家去给别人点评诗词,也不能把这八个字拿去应付,而是要针对具体的诗词,分析出一些相应的条理出来。如
何找到一些词理章法,以改进词作中不合理的地方。一个是从学习一种词理章法,到发现多种词理章法。这是学习练笔的初级阶段。二是无需词理章
法,点墨奇巧,天然自成。大概分成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包括结构线条、铺展层次、前后关联、季节时序、合理景象、情景谐和等等。二是雅致,
包括情调意蕴、遣词炼字、词味声韵等等。《沧浪诗话》把词的要素分作两个方面:“词理”与“意兴”。理有两个含义: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
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
理、理直气壮。若把脉络和词理这两个词,用更形式化的方式来说,就是如下三条:1)结构线条2)线条上的要点3)围绕这些要点的渲染(
想像一下树叶的脉络)具体点说:1)结构线条以及从结构线条上各要点的发展,这是内在的主干,相当于树叶的骨架,决定了大致形状。2)强调
要点,允许忽略线条的中间连接过程,这符合诗词的跳跃性和模糊性。3)围绕结构要点的逻辑情理所作的铺垫和渲染,这是外层的表现,规范了树
叶皮肉的填充,决定其薄厚宽瘦、色彩质感等等。这如何理解?我们将用李清照《一剪梅》做例来讲解(三)《一剪梅》(李清照)下阕的技法:点
染上阕就已经完成了三段式的结构,下阕还写什么?下阕是对上阕的结构要点进行渲染!那么,下阕如何与这两个要点关联呢?1)结构要点之一:
独,也就是孤寂。2)结构要点之二:寄,这是一种期盼的心情。总结:1)点染是一种常用的技法,以后会详细介绍。2)结构线条要点及其渲染
,在长调中更明显。三、学习词牌《一剪梅》1.词牌介绍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此调以周邦彦词、吴文英词为正体。这里大家一定
要记住《一剪梅》正体有两个。一个是周体、一个是吴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周词三平韵,吴词四平韵。区别在与第四句是不是押韵。2
.格式一剪梅?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韵轻
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chuàn)轻敲中仄中平中
仄平韵中中平中句中仄平平韵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上下阕只有一处不同,第二句斜插疏
枝袖里时闻复习课就到这里,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陡起、平起和谒金门。唐宋词人大都重视起拍的安排,力求“出场”漂亮,引人入胜
。词的“起”法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写文章讲究所谓“虎头”、“豹尾”,旨在开篇夺人眼目,结处挺劲有力。词
的起和结同样的重要,关乎到整首词的情味、意境和风格,前人词话有很多的概述。先说“起”:沈义父《乐府指迷》称:“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
,不可泛进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意思是说呢,我们写起句,主题要明确,不要推泥带水,咏物词和律诗的章法基本一致。刘熙载《词概
》里说:“大抵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tūn。”就是说,一般起句呢,不是渐渐地引入—平起,便是空穴而来——也就是陡
起,最好是笔还没有到,而气势已经起来了。陆辅之《词旨》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就是说,对句相对来说,好做,起
句就难做了。它是整首词的出场话。等等。这些大师们,对“起”的方法和重要性作了概括式的概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词的起。一、词之章法
结构(陡起)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练习了10多个词牌,比如西江月、卜算子、清商怨、玉楼春、减字木兰花、一剪梅等。对词的基
本知识及对审词牌也有了一些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唐宋词的章法结构。与音乐关系密切、具有八百多个调和二千多个体的词,其章法
结构异常丰富、多变。是体式固定、变化较少、一般以“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近体诗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词的章法结构,是深入揭示词的
艺术奥秘的重要课题。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吴世昌等先生,曾对词的章法结构艺术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近年来,词学研究者继
续钻研、开拓,也多有新的创造。但是,词的章法结构,还是有值得进一步开拓的广阔研究空间。词的起、结、与过片,是词的章法结构中的关键部
分。为此,我们结合历代词学家的论述,对唐宋词的起、结、与过片的表现技法作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作为以后深入探讨词的章法结构艺术的尝试与
开端。首先呢,简单总结一下词的整体结构:起:起的自然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无论是以景起,还是以情起,或者是以事起,起拍一出,基
本上全篇的感情基调就确定了。以下的内容或是展开铺叙,或是更进一层、层层递进,或是上景下情,或是上情下景,或是情景相生,都要做到景中
有情,情景互生。情和景一般来说,要互为虚实,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结:结的要深远,要做到“言尽意不尽”。这个咱们学格律诗时都知道的
。一般以景语收尾,古今都比较多用。这样容易做到,结的深远而且回味无穷”。而以情语收尾呢,则要注意首尾呼应,或点明题旨,或翻进一层。
总之呢,须有悠然不尽之意”。这其中过片在全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过片的方式大致有几种:1、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
首重抒情或者议论。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3、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4
、上片写现在,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下面我们就从词的“起拍”的做法开始细致讲解。唐宋词人大都重视起拍
的安排,力求引人入胜,其“起”法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解“陡起”的方法。所谓“陡起
”,即是刘熙载所说的“顿入”,意思是指填词的起句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唐宋词中,“陡起”者多于写“情”。1.以情陡起如
:例1:李煜《浪淘沙令》: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xiǎn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
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1.金锁:金剑2.壮气蒿莱:王气尽失,唯野草丛生。这首词是词人从一个亡国之君的立场和思想感
情来写他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悲哀和寂寞,词中以直抒悲怀领起,继之以一系列鲜明的图景。词中有眼前景,有象征景,有想象景,把他的凄凉之感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善于捕捉形象的艺术才能。“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说,往事回想起
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使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词的主旨开门见山的道破,即“往事堪哀”、“对景难排”这八个字
。“景”指眼前景物,正对“往事”而言,而“往事”又与今日之处境两相映照,昔日贵为天子,今日贱为俘虏,这简直有九天九地之差。而今生今
世,再无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第一句下了个“只”字,“只”,独一无二的意思,除此再无别计。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偏偏这个已经“归为
臣虏”的降皇帝心还没有死透,相反,他对外界事物还很敏感。这样一来,内心的矛盾纠葛当然无法解除,只能以四字隐括之——“对景难排”。历
史背景:李煜在汴biàn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据宋人王铚zhì《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
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
他,也没有人敢来看望他,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
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进主旨,表明内心无以排解的寂寞与往事难追的悲郁情怀,使人哀感顿生。其后
再层层展开。写到西风空庭的冷落孤寂,风流云散后,回首往昔的,故国之思一气贯注,苍凉沉郁的情绪,摇荡于字里行间,而始终呢,不离起首二
句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陈廷焯zhuō在《云韶集》卷一里称这首词“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正因发端突兀,使人一读便深受感
染。起拍的作用是什么呢?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奔主题,一个“哀”字,全篇的情感基调就确定了,而“对景”二字,则告诉我们后面
要写景了,那么,这些景物的选择就要慎重了。要写什么样的景呢?只能写哀景!李煜的词多用白描,纯以情真,情深取胜,尤其亡国后的作品,
以直抒胸臆者最多。所谓情到浓处其意自然深,不需要任何雕饰,也就是修饰。这首《浪淘沙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例2:李煜的《虞美人》
,也是以这样陡起的方式开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
歌妓作乐,唱新作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起句的一句
往事知多少,下面的内容呼之欲出了。俞平伯先生称这首词的开端为“奇语劈空而下”。例3:还有李煜的《望江南》之“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同样也是开头陡起。《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忆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
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
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多少恨,昨
夜梦魂中。”开头两句是说,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
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两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
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例4: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zhù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这首词,起得更陡!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
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
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
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开端两句
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展垫与暗示,内心的情绪骤然喷涌而出,使人一时间摸不清作者要写什么。读了其后的叙写,才能品味出这貌似莫明其妙的两句
中所蕴涵的深情与哀伤。这样的起笔看似突兀无理,实在、反而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谓“排空突起,一腔懊恨喷薄而出”,越发显示出女主人
公的,一往情深和凄怨、无奈。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就是词中的负心汉读来,他也会心为之颤动。归纳总结:在词的起
句中,陡起指填词的起句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在陡起中,主要以情起多。2.以景陡起在唐宋词中,也有以景语发端而同样有“顿
进”之妙的佳作。它比以情“陡起”者更具有难度,更考验词人的功力与技巧。同时呢,也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例5:冯延巳sì《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动)揉搓)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sāo)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
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
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风乍(突然,骤然)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
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
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
’,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挼搓)红杏蕊。”闲引:无聊地逗
引着玩。挼:揉搓。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这个呢,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就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
“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
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斗鸭阑干
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斗鸭:古代有以鸭相斗为
戏的,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比较合适。
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zān子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都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
呢?没有过多的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这首词好比、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
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艺术技巧上很有特点,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词一开头
,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春天的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
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不仅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
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写愁,写苦闷,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
形态来反映思想情绪。词的上阕写女主人公的寂寞愁闷,用了“引”和“挼”两个动词;下阕写她对远方丈夫的等待,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
着重写她的装扮,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般无聊,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呢,
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平常的物事,用清新的语言。词中写的都是眼前之景物,除了女主人公外,没有写别的人物,
而是写了好几种鸟,有鸳鸯、喜鹊和斗鸭,用这些常见的鸟来衬托女主人公的孤独。语言通俗朴素,有的句子完全是白话。起笔““风乍起,吹绉
一池春水。”二句,历来被人称赏,这是写景,当我们联系下面的描述来看,实际上是,景中含情,语意微妙,隐隐地暗示出闺中人轻轻悸动的春情
,俞陛云先生说:“‘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破空而来”意思就是起首突兀,“在有意无意间”呢,也就是是指其寓情于景的
蕴藉要妙。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而这个情又不能表现的过于直白。要“在有意无意间”才能引人入胜,而后,要
层层铺叙,句句景中含情,才能使整首词,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归纳总结: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除了抒怀
与写景,还有以议论发端而使人产生“突兀”之感的。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宋词中。以议论陡起宋诗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征之一即是“以议论为诗”
,这种喜好议论的风气也蔓延到词中。以议论作为开篇的手法在宋词中虽不多见,却也充分显示出,宋代词人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例6:黄庭坚
《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zhàn)秋波,不
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词前“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
为赋。”为小序。词既为戒酒而发,所以,头二句均关合着一个“酒”字,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此词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
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以议论破题,一
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颇有出奇制
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
间。”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愈的两句诗经过黄庭坚的组织,竟成为一
联工整的对偶,足见点化之妙。同时呢,又能紧扣词旨,引出、以下种种与酒有关的感慨,这可真是别具手眼,可以看得出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艺
术功力。唐宋词人善于用“陡起”者,莫过于苏辛两大家。也就是苏轼和辛弃疾。就以苏轼而言吧,他把超迈旷达的胸襟融入了词中,经常有大开
大阖之作,词中的“陡起”者很多,并且包涵了情语、景语和议论,往往呢,都能“高空远看,极显外界伟大之气象与作者浩荡之胸襟”例7:《八
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回。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作题为赠友之作,也就是为朋友写的。郑文焯chāo在《手批东坡乐府》评说:“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
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开篇: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回。可谓是气概非凡。又如苏轼的作品:《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
里家在岷峨。《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满江红》: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么多的词作的起拍也都起势突兀、笔力奇崛,体现出东坡的超卓与豪迈。而稼轩词(也就
是辛弃疾的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也因为其恢复中原、壮志难酬之郁愤,常有慷慨激越之情鼓荡其间,词中也多见“陡起”之笔。如《水龙
吟》稼轩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yí甫诸zhū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róng万里,功
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
坤事了,为先生寿。另外他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等等,是“陡起”之笔,或劲拔有力或悲壮苍凉。?归纳:在陡起中,议论手法的特点:都能“高空远看,极显外界伟大之气象与作者浩
荡之胸襟”常有慷慨激越之情鼓荡其间词的起句有陡起,平起,两种起法,陡起,我们介绍了以情发端的陡起,以景发端陡起,以议论发端的陡起
。二、词之章法结构(平起)所谓“平起”,是与“陡起”相对而言。意思是指词之发端无论抒情还是状景都以蕴藉谐婉为特征。(蕴藉--隐藏而
不外露,谐婉--和谐婉转。)比较重视用字表意的工稳平和,就是和“顿入”比较,做相对的“渐引”。唐宋词的发端大多数都是平起,大致可分
为以下几类:?1、以景起,2、以情起,3、以事起,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1、以景起以景起,这种平起的方式最多见。正如清代沈雄在《古今
词话》所说:“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贵蕴藉而婉约。前人作词为符合这个特点,多以写景为开端,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
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呢,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唐宋词中以写景起笔的作
品如: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堤dī)作者:魏夫人的名字失传,她是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的姐姐,宰相曾布的夫人,封为鲁国夫人,所以称魏夫人。现在存她的
词有十四首,语言比较清丽,音调比较谐婉,后人对她的词评价很高。周泳先编辑有《鲁国夫人词》。赏析: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
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目。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
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朱晦huì庵说:“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
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易安—李清照)薛砺若在《宋词通论》说,魏夫人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
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就是和当时的各位才人比较,也是相当出色的句子了。词写女子的怀思之情。起二句状景,描写夕阳映照下
的溪水青山、楼台倒影与水中嬉戏的鸳鸯,动静相宜一派柔和静美的图景。而“鸳鸯”二字,则已为篇末的相思情怀埋下伏笔。从全篇看,由上片的
摹mó景到过片的渐露本意,一直到结语处点明题旨,由景及情,一路渐次写来,运笔极为从容。“溪山”二句主要起铺垫引叙的作用。大家要注
意过片!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一般是为抒情或者议论埋下伏笔。继续看这首词: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
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往。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过片: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往。前半句仍然写景,后半句就转到
情上了。有时景语作为发端还能够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颇能看出词人结构的细密与章法的浑成。又如毛熙震的《清平乐》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正是消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这首词呢,也是写春闺幽怨的。上片写暮
春晚天疏雨的背景: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由“寂寞闲庭户”,粉蝶双飞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含愁
独倚闺帷”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画中主人公的情态表现。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根本没有心肠料
理玉炉香烟。“销魂”由前面的“寂寞”、“粉蝶双双”而来。最后以东风一阵、满树花飞结尾,既与起笔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迟暮的深意
,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这首词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浓丽香艳、镂lòu金错彩的词风不一样。作者写的闺中
人,不描摹她的体态衣妆,不明言她的多情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她的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她的期待之久,相思之苦,
其余各句,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赞的融情入景的功力。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树花飞”一句
,形象凄艳,含蕴无穷。这首词,写春愁极为深婉蕴藉。除了“含愁独倚”和“消魂”两处比较明晰地、透露出闺中人的伤春情绪,其余的,都是以
景语作渲染烘托。开篇两句点出暮春时节和空寂庭院流露出淡淡愁思。以下无论是蝴蝶飞舞、黄昏疏雨,或是炉烟静袅、落花飘飞,都不离头二句所
写时令——暮春,与地点——空庭,及感情——寂寞。构思缜密了,笔法自然流丽。这是初学写词常用的手法,在开篇就把全词的基调全部确定,以
下所写内容无论是状景还是言情,都不离此基调。简单地说,就是先给整首词定一个感情基调,后面的内容就只能照着这个感情色彩去填,若超出范
围,就是离题了!初填小令,不宜大开大合,以婉转细腻为好,不合掌,着边际就行!说到这首词的过片:“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含
愁独倚这里开始转情。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起句不仅笼罩全篇,而且有苍茫阔远之境。看例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s
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
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开篇四字登临送目,简净
劲健,能包笼全首,醒人耳目。后面的写景抒情,都是由这四字引发,笼罩于“登临送目”之中。这首词的景物的开阔以及情意的苍凉自然拍合,起
句意境浑成,令人赞叹。前面说到小令要婉转细腻,这是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长调由于字数多,一庭一院之景已不能满足需要,反倒需要大开
大合,目中所见、心中所想尽可随口道来,只要不离题,天地山川,古今中外怎么写都行。继续看看王安石这首《桂枝香》,上片起句“登临送目
”然后把眼中能看到的都写出来,怕看到的东西少,内容不够写,还要“登临”,就是站到高处去看。看的远了,说的多了,收不回来了,怎么办?
准备过片,以一句“画图难足”做结,本来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知道怎么收场时,却戛jiá然而止,来了一句“画图难足”,就是说一幅画
都画不下了,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吧,自然就把作者、读者的目光收回来了,这就是高手驾驭文字的能力!再看下片从过片的“念往昔”到煞尾的“至
今”是一样的道理。还是要注意过片:“念往昔、繁华竞逐”转入议论。这里作者用了“念往昔”三字领起下片的整个议论抒情:“念往昔、繁华竞
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历史、人物
、建筑、风景俱在此一叹之中!我们在讲领字的时候,曾经举了很多三个字的领字,这里面有很多是转向议论的词汇,如忆往昔、当此际、忆曾经
、算而今、想当年等等,这样的词,用在过片作为转折的关键词,都非常好。既不会给人断裂的感觉,又能自然的领起下文。我们在填词时不妨多注
意一下这种用法。尤其是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的时候,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达到作品的要求!归纳平起的特点是渐引:1)多以写景为开端。
2)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呢,上景下情的结构最
为常见。所以,平起中以景语发端的多,以情语发端的少。2、以情起如前述沈雄所言“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大约质实则苦生涩
,清空则流宽易。贵蕴藉婉约”。词中起句写景多,抒情叙事少,这是由于词贵婉约蕴藉的特点决定的,以情或事为起难免“质实”、“生涩”,失
去柔婉的韵味,不符合词的审美特质。不过,以情发端的词作若能精心构思,同样可以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如顾夐xuàn《诉衷情》:?永夜
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liǎn),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发端以问句领起,以“永夜”
的冷落氛围,衬托“抛人”者不知何处的无情,别有一番凄切的滋味,而相思者的无奈之情与幽咽之音仿佛可以从字句间透出。“绝来音”三个字补
足首句的意思,越显的沉痛。接着“香阁掩”五句层层抒写相思者辗转难眠的凄怨,最终道出情痴之语。全词以情起,以情结,笔意流转,首尾相接
。起头虽然显得比较直,但是,好就好在、以情真意挚打动人心,典型地体现了初期词作的艺术特征。又如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欹(qī)古同
“攲”,是指倾斜。出自于“吾闻宥yòu坐之器者,虚则欹。)”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到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
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起句“别后不知君远近
”是恨的缘由。因为不知亲人的行踪,所以,触景皆生出凄凉、和郁闷,而且无时无处不是如此。“多少”,“不知多少”的意思,以模糊的语言,
表示很多的闷。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回应首句的“不知”,而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水阔鱼沉何处问”
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个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
,抒写得极为痛切。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地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本来是“寻常景物”
,但是,对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的情绪。“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
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所以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梦中能寻觅到,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
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
淡。词到了结句,哀婉幽怨的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jùn,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几句
话,精辟地指出了欧阳修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这首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有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
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这首词的起句也是直接抒情,落笔便点明,别后的相思抑郁。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
,景语不多,却恰到好处地把情融进其中。可见,只要精心的构思和布局,情真意切,词以情开篇同样的可以做到沉挚感人又绝不生涩。注意
:以情开篇,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比如我们引用过的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等。所以在平起中,若以情语发端,要注意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3、以事起?唐宋词还有
一些作品是以叙事起笔的。如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毂gǔ-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的大意思是: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
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不去奔竞钻营!夜深风静波光粼粼。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被降职后贬到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的情景,“夜饮东坡
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出,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出
纵饮的豪兴和词人豪放旷达的心境。后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这一句,也勾勒出一个
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词人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
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联翩,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以一声
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开篇,是词人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和感叹,这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既饱含哲理又直抒
胸臆,是全词的枢shū纽。“夜阑风静縠纹平”,看似写景的寻常句子,实在是亦景亦情,词人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想要脱离现实社会和追求
宁静安逸,于是倚靠在江边,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抒发了厌倦官场奔竞,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其实,不
仅发端两句,这首词上片全属叙事,但在描述词人夜饮归来的同时,通过“醒复醉”、“仿佛”、“敲门”、“倚杖听江声”等生动的细节描写,点
染出词人潇洒旷放的风神态度。起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尤为洒落,与篇末“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高怀逸兴前后呼应。
虽然,以叙事起,却能给人摇曳生姿的美感,绝对没有平淡寡味的嫌疑,唐宋词中以事起的作品不是很多,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小令在产生初期还
有一种起笔方式,就是用叠语发端,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歌谣的特点。如著名的有戴叔伦《转应曲》:“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加jiā)一声愁绝。又如韦应物《调笑令》:韦应物调笑令(一名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胡马,胡
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再如王建《宫中调笑》:王建调笑令(即宫中调笑)团扇,团
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邱鸣皋gāo先生称:“这类重叠,是早期词的共同特点,这正是
词脱胎于民歌的一种标志——民歌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dá,反复歌咏,以尽其情。后来呢,随着文人的大量创作,词逐渐失去了
早期民间词的特点,走上了典雅精致的道路。像这类、以叠语发端的、民间词日益稀少了。归纳:平起中,以叙事起笔,要给人摇曳生姿的美感,不
要平淡寡味。叠语发端的词,其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dá,反复歌咏,以尽其情。词的起法中的平起,以景起为首要,情起,事起,不是很多
,但若是用好了,一样能起的自然,漂亮。叠语发端的词,不是很多,大家了解就是。三、介绍词牌《清平乐yuè》1、简介清平乐这个词牌,最
早见于周朝,是楚地音乐。《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
,名《忆萝月》。张翥zhù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全词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2、定格:清平乐,双调四十六
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李白的这首词为正格)清平乐李白?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xià,中中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玉
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麝-shè)(灺xiè)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中仄中仄平
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3、《清平乐》的特点:1)上阕仄韵,下阙平韵。
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
为美的。2)起句起句以景语平起,由铺垫渐渐引入主题,并且含蓄蕴藉。3)声情:上阕虽然是悲怆的,但别太狠,要给下阕的平,留些余地。
所以大家有兴趣填的话,上阕可以悲伤些,思念深些,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和对联相似点上仄下平,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
余地,不然,上阕的伤痛都到了极限,那下阙对未来希望咋写呢。4)对偶:下阕前两句对偶,后两句可对可不对,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
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大家都知道,词的对偶,是不论平仄的。5)用韵:下阕是平韵的,可以用平水韵来定韵,因
为声音更加一致,读起来更好听。但我们仅对清平乐这个词牌来说的,不要一概而论哦!这点,大家是不知道的,这里简单提一下,因为下阙一平到
底,可以用一个平水韵的韵部,使读音更接近。关于例词,大家可以课后去搜韵里找来读读。下面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学习词牌《谒金门》四、介绍词
牌《谒金门》1.词牌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古今词话》,因韦庄词起句,名《空相忆》。张辑词有“无风花自落
”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石名《出塞》。韩淲词有“东风吹
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
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名字就有十个2.格式谒金门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韦庄空相忆
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中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伊书迹满院落花春
寂寂断肠芳草碧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谒金门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韦庄?中中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要点正格是词林正韵17部入声韵,
谒金门起拍(起句)一韵,只有三个字。三个字说不了许多的内容,不可能有周到的交代,必然有突兀之感。并且,三字句节奏本身就不和婉。这就
决定了谒金门这个词牌大部分是陡起的。如下面孙光宪这首作品:《谒金门》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zhù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
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开场三个字----留不得!是什么留不得?为什么留不得?如果你不读完后面
的内容是不可能知道的,就是读完了后面的内容也未必看得清楚。陡不陡?大家看到了,前面两首都是入声韵。多读几首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谒金门
这个词有入声韵,有一般的仄声韵,就是去声上声的。比例在五五吧,或许入声韵会多一点。句式:3675;6675。上阙前半3、6,下阕
前半6、6,句式上是拗怒的。为什么说句式上是拗怒的?大家看下阕的发端,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是不是句式完全一样?这就构成
了拗怒的句式。上、下阙后半都是7、5,诗句,平仄恰合诗律,相对于前半,是和婉的、顺畅的。但整首词句句押韵,而且是仄韵或入声韵,这说
明这首词牌的情调,整体上还是激昂的、拗怒的。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下面再赏析一首宋代陈克的《谒金
门》,16部入声《谒金门?愁脉脉mò》愁脉脉mò,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
飞不得,东风无气力。作品赏析: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使用的是入声字,读来有一种一哽咽之感。起头“愁脉脉mò”
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词底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为有了“愁脉脉mò”三个字贯头,所以,以下所有的景语也为情语。
“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是写“目断”的原因。在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
“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
。“细草”的绵绵无际更添了辽远凄迷之感。写“云”言“孤”,看出了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状,
是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在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
忧郁。“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比平时更加厉害了。这首词格
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蕴藉。同时呢,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在登高怀人之外,好似还另有寄托,比如“目断江南江北”,好像在寓托山
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的意思。总之呢,这首词在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总结:谒金门词牌:1)起
句陡起2)用情语起的好,若用景语,要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3)本词调仄韵,句句带韵,句式拗怒,用入声字
当韵的也不少,所以构成本词牌的感情基调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4)注意起头的格式,中中仄,我们不要
三仄。当然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仄都可以。5)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对不对偶随意,看例词,对偶的时候有重字可以,不规则的重字是不允许
的。4.例词:①《谒金门叹梅》元李俊明频点检。依旧雪肌清减。似恨海东花使滥。不教幺凤探。休笑诗人冷淡。道尽影疏香暗。桃杏中然
无藻鉴。承当应不敢。藻zǎo(第十四部仄声韵)②《谒金门别梅》元李俊明怀抱恶。犹被暗香著莫。想在陇头谁领略。一枝分付错。今夜
云窗雾阁。明夜烟村水郭。纸帐天寒人寂寞。梦回闻雪落。(第十四部仄声韵)③《谒金门?赋玉簪》元王庭筠秋萧索。灯火新凉帘幕。翠被不禁临晓薄。南楼闻画角。想见玉壶冰萼。一夜西风开却。?梦觉乌啼残月落。幽香无处著。?(十六部入声韵)④《谒金门酒后偶忆》元张翥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十七部入声韵)⑤《谒金门和邦直》元?李俊明烟雨晓。梦断池塘春草。坐上曲生风味好。银杯休厌小。刚要玉山醉倒。社瓮酿成微笑。人世间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第四部仄声韵)⑥《谒金门?画梅》元李俊明偷造化。秀出含章檐下。为问花中谁可嫁。海棠开已罢。占了十分闲雅。占了十分潇洒。若使画工能此画。九方皋相马。(第八部仄声韵)⑦《谒金门赏梅》元李俊明全不让。占了百花头上。没个知音人共赏。陶潜无处望。也有江湖酒量。也有风骚诗将。休道花前无伎俩。疏狂些子放。(第十部仄声韵)⑧《谒金门示知命弟》宋黄庭坚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第二部仄声韵)⑨《谒金门?花过雨》南宋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第四部仄声韵)⑩《谒金门?春半》南宋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第七部仄声韵)⑾谒金门五月雨陈子龙莺啼处,摇荡一天凉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虹明碧树。芜wú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第四部仄声韵)⑿《谒金门?萧瑟霜》情眷恋古往今来相看?几度流光人更远伤离方寸乱回梦空传幽怨依旧尘缘未断碧落黄泉寻觅遍愁来天不管(第七部仄声韵)⒀《谒金门?美人浴》作者:阎选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沼zhǎo馥fù双髻绾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绿。绾wǎn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斛(hú)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第十五部入声韵)⒁《谒金门早秋》元韩奕秋已到。秋到今年何早。?秋未到时愁动了。到秋愁不少。?愁尚疏浓难扫。愁下肠空易绕。?要得没愁惟睡好。愁还将睡觉。?(第八部仄声韵)本讲提纲:词的章法结构之(陡起)词的章法结构之(平起)介绍词牌《清平乐yuè》四、介绍词牌《谒金门》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巴蜀词二期第14课作业填词《谒金门》一首,内容自定,韵部不限。要求:开篇必须用陡起之法,可以情陡起,也可以景陡起。评阅要点:1.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2.句式:3675;6675。3.起句要陡起,情陡起还是景陡起都可以。起头三字不要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都可以4.对偶:下阕两个六字句,可对,可不对,随自己。5.换头:这首作品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要注意。6.用韵:此调句句带韵,仄韵,入声韵都可以。7.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下阕两个六字句如果对偶,允许有规则的重字。8.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感情基调。9.脉络是否清晰
献花(0)
+1
(本文系一张一弛P26...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