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球北极资源综述(4)
2022-02-28 | 阅:  转:  |  分享 
  
地球北极资源综述(4)

胡经国(yuanzi16)



十三、北极的矿产资源在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在北纬66~73从这里沿经线南下到南纬66~73相对称的地方,就是南极大陆的查尔斯王子山。这里当然不是对地球进行枯燥的几何描述非常有趣的是,在这南北极对称的地方有世界级的大铁矿。这种铁矿分布与南北磁极的位置何关系,与大陆漂移何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大自然之谜。

然而,在资源危机四伏的当今世界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资源量的多少。各国不仅在极地进行科学活动,而且也在进行资源勘察。

1966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在查尔斯王子山发现了70米厚、绵延200多公里的带状磁铁矿。单是这一地区的储量就够全世界使用200年,更不用说美、和其他国家科学家后来陆续发现的铁矿了。问题在于,为了保护南极这块世界上最后的净土,国际社会决定在50年内禁止开采南极矿产资源。

而北极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因为北极的土地及其资源分属各国,所以北极的矿产资源开采并不受限制,因此才有了享誉世界的芬诺斯堪的亚和科拉半岛大铁矿。

北极能源以外的矿藏构成了北极工业化前景的另外一个诱因。除上述铁矿外,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之一的诺里尔斯克矿产基地。

贵金属和金石的诱惑对前苏联开发远东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著名的科累马地区)。在阿拉斯加,据估计科策布北部的红狗矿藏有8500万吨矿石,其中含锌17%,铅5%,银每吨75克从而使成为价值111亿美元(1983年价)的世界级大矿。加拿大的考明克矿业公司和阿拉斯加的那纳公司正在对红狗矿进行联合开发这将为北极工业化注入跨国因素并引出关于土著居民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

在阿拉斯加来诺金矿区,从1880年到1943年已生产了108.5吨黄金估计尚有13.2吨待开发。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矿曾产金24.8吨,仍含9.3吨待开采。

贵金属矿的开发在白令海峡两岸此起彼伏。虽然阿拉斯加的许多金矿即将枯竭,但一项日处理矿石200吨的庞大计划正在拟议中。

另外,格林克里克银矿是全美最大的潜在银矿1988年开发后,生产能力为日处理1000吨矿石,估计可采10~30年。

除上述矿产资源外,这里还有铀和钚等放射性元素,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威尔士王子岛上的盐夹矿就蕴藏有28.5万吨钚矿石。矿产资源开发北极地区在1930年以前基本上是安静的。当时加拿大的北部被一群安于现状的保守派皇家警察和富商所统治。土著居民择地而居,偶尔也出来做生意、做礼拜、走亲访友,或帮助每年一次的补给船卸货。

格陵兰岛沉睡在丹麦慈爱的怀抱中这里的土著人依然沿袭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丹麦官方的政策禁止外界打扰土著居民平静的生活。因为国家控制了贸易和商船,所以相对来说容易保持格陵兰的宁静。

阿拉斯加在经历了野生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淘金热(1898年前后)之后,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南方人仍然把这块土地看成遥远的、罗曼蒂克式的、工业价值和重要性极小的神秘之地。麋鹿在茂密的草丛中悠闲地进食但是这里就是后来安克雷奇的楼群所在地。

西伯利亚发生的重大变化来得较早,但不是在北极地区。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始建于1892年。这项工程跨越凹凸不平的台地,每年修建590公里,于1905年完成。铁路西伯利亚的工业化人们在此建厂开矿,人口修建铁路前的400万猛增了一倍。在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即使如此,北极地区依然基本保持着未被开发的相对原始状态。

这一时期,北极的矿产资源开发时代仍未到来。冰晶石作为炼铝的一种原料,从1856年就在格陵兰岛的西南部进行了采掘。在1850年小冰期结束后,北冰洋可以行船的季节由每年3个月延长到5个月因此波士顿的约翰·朗伊尔才于1906年在圣匹茨堡采煤。但是,此时的矿产资源开发对于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来说简直谈不上影响。北冰洋和北极的绝大部分陆地仍然保持原样。

二次大战以后,北极地区仅经历了简短的过渡,就从石器时代一下子到了太空时代。倚仗先进技术的支撑,南方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搬到了北极使得传统的适应北极自然条件的文化一跃变成了难以定义的现代北极文化。

1908年,在沿爱沙巴斯卡河进军北极的路上,探险家维尔加墨·斯太芳森注意到沥青从河岸的各处渗出,天然气燃起的火焰在荒野中闪烁。对斯太芳森来说,这“严然是照耀这个未知的北部王国文明和经济发展之路的科学火炬”。阿尔博塔沥青沙地的发现竟预示着1987年日产50万桶原油。如今1300公里的输油管把原油从这一地区输往阿拉斯加南部的港口瓦尔迪兹,大型运输船再将油从瓦港运往南部。

1968年2月,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北坡普鲁度湾附近意外地找到了石油,进一步的钻探证实了巨型油田的存在。有关的公司计划铺设一条管道,把原油从这里输往南方市场。这个建议被批准,并在工业巨头们的正式担保之下从日本定购了管道。尽管这一计划遭到了土著居民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激烈反对,但石油公司在作了多年的妥协和让步之后,还是于1975年开始铺设管道。管道和瓦尔迪兹终端设施一共耗资100亿美元,差不多8倍于原来的预算。

从那时起,北极的矿产资源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已探明阿拉斯加的石油储量达70亿桶,天然气达8亿立方米据估计这里的石油储量能达到380亿桶40万亿立方米。加拿大北部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与阿拉斯加相当或更多。然而在北部,其油气资源的储量又远远超过了上述两地区。除油气资源外,北极地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以及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石棉矿、钨矿、金矿、金刚石矿、磷矿和其贵金属矿。

除加拿大魁北克省耗资150亿美元的詹姆斯湾水发电系统和西伯利亚的几个巨型水电系统外,北极巨大的水电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北极就像一个装满珠宝的神奇的水晶宫,人类需要掌握的诀窍就在于既取出里面的宝物而又不破坏这个水晶宫。北极资源与中国经济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先生在谈到中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策时说“……与苏联谈判,协助他们开发西伯利亚南部和邻近新疆的一些勘探完毕但尚未动工建矿的超大型铜矿(乌达坎)、超大型铅锌矿、超大型钾盐矿(西伯利亚)等,所得产品应主要归中方。还可建议苏方,铺设管道,输送西伯利亚西部巨型气田的天然气到北京和我国其他工业城市……”这在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无疑是有远见的和极富战略眼光的。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呢?科学家们说:矿产资源与人口增长及经济增长需求之间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总量大,人均量少,人均拥有资源量不到世界人均一半,世界第80位;矿产资源供给品种参差不齐,煤、钨、、锡、锑、稀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可以长期满足需要,甚至还可以进行国际贸易,来换取短缺矿产;铁、锰、铝、锌、铅、镍、磷、硫、铀、石棉等矿产,能基本满足2000年以前的建设需要;铬、铂、钾盐、金刚石等为中国急需短线产品,探明储量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石油、天然气、铜、金、银等矿产,探明储量小,不能满足2000年前的需求。总之,到2000年,中国矿产品的供需形势将持续紧张。预测到2020年,现有探明储量除煤、钨、铝等部分有色金属矿产、稀土矿产以及建材非金属矿产能基本保证需要,铁矿和磷矿能部分保证需要之外,其主要矿产几乎都缺乏储量保证。

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今后10年所需45种矿产资源中有14不能满足需要,进入21世纪有12不能满足需要。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性大宗主体型矿产有15种(煤、油、气、铁、铝、铜、铅、锌、金、硫、磷、钾盐、盐、水泥、铀)这些矿产在产量、产值、消费方面均占全部矿产的90%以上。按照中国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这15种矿产中有7种(石油、天然气、金、铜、钾盐、铁、煤),均存在着储量不足或资源缺口。其中以石油、天然气的缺口最大。上述中国的矿产资源劣势,恰恰是北极地区的优势。在综合分析了环北极国家资源的供需情况以后,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是同我们的近邻俄罗斯进行相关的国际贸易,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劳务输出或合作开发,以北极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国经济。国际贸易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我们的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换取我们需要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铅、锌、铜、金、金刚石等。日本从资源小国成为经济大国,其成功之道就是以全球作为它的原料基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我们希望有一天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格陵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也看到标有“CHINA”的石油钻塔、输油管道、运输船……尽管北冰洋沿岸各国的“北极资源战”随着更多油气储量研究结果的公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实际上,真要开发厚厚冰层覆盖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能最少也要等到几十年以后。

1、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首先,北极地区独特、严酷的自然环境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油气田商业化勘探和开发的巨大障碍。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在冬天极夜的情况下连日一片漆黑,企业根本无法在这里进行常规开发作业。而且,深海环境加上严重结冰的海况对水下作业和运输来说也大题:企业是否有足够长的无冻时间进行钻井、检查、设备维护和修理?如何处理坚硬的海底岩层?冰封季节如何对水下设施进行控制和干预?如何避免浮冰和冰山对生产和运输的影响……这一切,仅凭现在的技术显然还无法。

2、研究和勘探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次,人类目前对北极资源的研究和勘探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虽然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于年5月再度发布了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认为是“对这一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的第一份详细的、经过同行评议的以地质为基础的评估”,但该机构同时也承认“由于掌握的数据有限,这些推测仍有待改正”。另外,人类对于极地环境下进行资源生产所积累的经验并不多,要真正进行开发,企业在设计生产前必须进行长期、可靠的数据积累,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极端情况进行预测和防范,从而保证人员安全降低生产费用同时提高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3、天价开发成本

再次,极地油气开采将面临的高昂生产成本也是短期内一般企业不敢轻易涉足的原因之一。除了生产本身的投入就要超过一般地区外,特殊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天气因素以及有关环保的法律纠纷等都可能大大增加企业在北极地区运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据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虽然有政府支持,但是北极石油开采先期所需投入的“天价”成本,还是让外界怀疑仅仅依靠俄气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自身的能力能否完成此项重任。俄罗斯石油公司预测,为开发俄罗斯大陆架,不算争议地区,在2050年之前需要投资61.6万亿卢布约合2.5万亿美元如果开发争议地区,则还需要追加1012万亿卢布资金。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制定的2020年前矿物原料再生产长期纲要,北冰洋、远东海域和里海的石油天然气田地质勘探的总投资为7902亿卢布,其中财政拨款仅为6.8%。此前,俄罗斯大陆架油气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主要依靠外国公司的投资,而刚刚通过的俄罗斯战略领域外国投资法中关于只有俄罗斯公司可以参与俄罗斯大陆架开发工作的规定,则使这条主要融资渠道被关闭。俄罗斯三方对话投资公司的分析师瓦列里·涅斯捷罗夫认为,对于开发大陆架所需的“庞大投资”,最后还是可能由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气的外国合作伙伴来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外国投资公司支持,不可能实施大陆架开发项目。而FinancialBridge公司分析师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夫则表示,虽然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很难独自为开发大陆架进行投资,但是最后将很有可能是国家出面进行直接投资。他认为:“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名为‘大陆架’的国家优先项目。”

4、环保压力

另外,针对北极资源的开发,来自全世界的重重争议和环保压力也不容小觑。年,由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壳牌公司被迫延迟了阿拉斯加北部近海的一项钻探计划。而就在2009年11月3日十几天,奥巴马政府有条件地允许壳牌公司在环境敏感的北极区域离岸钻取石油和天然气,再次招致环保机构的强烈指责和抗议。环保人士谴责,钻井将在水中造成工业水平的噪音,污染空气和周围水域,威胁到鲸鱼和海象等大量濒危动物的种群生存。另外,也有人担心,任何钻探都可能导致石油泄漏,而散布在北极破碎的海冰中的石油不可能清理干净。对此,太平洋环境组织的阿拉斯加专家惠特·谢尔德指责美国“再次尝试在地球风险最高的地区实行极度侵犯性的布什时代钻井计划”。而在此之前,全球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多次呼吁暂停北极地区所有新的油气勘探,称环境风险太高。

5、主权归属分歧

除了以上谈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外,目前各国在北极主权归属上的分歧也可能阻碍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近几年来,北极圈相邻的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五国都竞相对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领土主张。在北极归属缺乏国际法律条文公约定的条件下,各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对这一地区“寸土必争”。而让人担心的是,科学研究证实这里的利益越诱人,短期内各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机会越渺茫。航运要冲西北道所谓“西北航道”指从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开始,沿北部海岸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条航道。这条航道在北极圈内,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冻状态,一年中只有夏季很短一段时间可以通航。但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逐渐融化。环境学家认为,“西北航道”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变成真正的“通航大道”。届时,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将不必远走巴拿马运河,而可以直接通过西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日本和亚洲其地区。

北极“争夺战”还具有地理因素。据科学家估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预计不出10年,北极地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道在夏季就可通航至少一个月最快到2080年,北冰洋可能会完全没有冰山的挡,整条航道完全贯通,航运、渔业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将畅通无阻。这一道将使现有的从亚洲到欧洲的行程缩短上万公里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将不必远走巴拿马运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峡,不但可以节省运费,而且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科学家由此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未来的北极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运的热门海域。开辟北极航线是人类500年来的梦想由于距离更短,通过这条航线的运输成本要比传统航线低四成。据航运专家透露,北极理事会的八个国家早在2007年就开始评估有关北极海运的可行性,相关评估预计会在2009年完成。如果北极航线开通,北极地区将可能成为全球又一大旅游胜地和人类消夏的好去处。北冰洋正在融化,而且融化速度很快。年夏天,海冰覆盖的面积缩小了100多万平方英里,使北极冰盖缩小到50年前的一半。西北道欧洲探险家尝试了几个世纪都没有打通的通往亚洲的海上通道终于通航了。即使国际社会努力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某种程度的变暖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在北冰洋开展正常的海上运输业务和勘探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的问题。无法可依:“公用地”各方必争

无法可依“公用地”各方必争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博格尔森指出,全球变暖正导致北极冰雪大量融化,并随之带来巨大财富,而各方在北极利益划分上存在的严重分歧,将使一向平静的北极变成“第二个中东”,甚至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博格尔森认为,与美国和前苏联在20世纪的对峙和紧张关系所主导的第一场冷战不同,21世纪这场战争的可能模式将是与北冰洋为邻的国家相互之间的北极主权争夺战。他表示,目前在北极这一极富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地区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管理规则,而领土争端和缺乏解决这一争端的法律基础,则更加加剧了北极地区军事对抗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府海洋委员会科考成员、法学家梅尔科夫也表示:“与南极不同,北极的地位不受国际条约的约束。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对这一地区感兴趣。”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可以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如果海底地形、地质满足相关条件而且能够得到证明,沿海国可申请将大陆架外侧界线最远延伸至350海里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







7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