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研究回顾(2)
2022-03-10 | 阅:  转:  |  分享 
  
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研究回顾(2)

胡经国(yuanzi16)



六、用数字滑坡技术研究小南海地震滑坡

有关学者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对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滑坡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据介绍,数字滑坡技术,是以遥感RS和空间定位(GPS或地面控制)方法为主,结合地质勘探、试验、调查等手段,获取数字形式的、与地理坐标配准的滑坡基本信息(包括滑坡特征要素、滑坡体、滑坡后壁、地形地貌、土地覆盖、形变、地质构造、物理力学特征等),并且采用GIS技术,存储和管理这些数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地质学原理,对获取的滑坡数字信息进行空间分析,服务于滑坡调查、监测、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减灾防灾等。

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ArcGIS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名称Geodatabase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

该项研究针对滑坡特征与发育环境、地震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工程概况小南海水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境内是1856年黔江6.25级地震导致山体崩堆积堵塞而形成的天然水库。天然坝体结构松散渗漏黔江地区第四纪构造与地震地质研究

黔江地区处渝东南,与长江三峡重庆库区相连,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是连接三省与重庆的重要交通要塞。

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发育滑脱构造,隔档式、隔槽式褶皱近平行排列,第四纪活动断裂广泛分布,曾有过中强地震活动。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综合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构造分析、地质统计、岩石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重庆黔江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与地震地质进行研究。

1、第四纪构造运动

作为渝东南断褶隆起区的组成部分,间歇性抬升和断裂活动是黔江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第四纪构造运动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特点。

第四纪构造运动的主要形迹、水系发展、河流阶地与岩溶地貌的发展,都表现出间歇性抬升和差异断块运动的特征。第四纪活动断裂中最重要的为NNENE和NWWNW向组。断裂的最新活动不仅切割了晚更新世地层,还控制着现代地震的发生。

2、地震活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黔江地区的地震活动以中小震为主,偶有强震中小震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按NE和NW向断裂带组成的构造格架成带状分布;地震活动南北迁移性;地震分布图像呈现网络性;地震活动的丛集性等。

黔江及邻区有记载的地震在时间上分布特征表现在:地震活动表现为相对集中的两个时段,即第一个时段为1855~1856年,以中强震为主,第二个时段为1989年至今,以中小震为主。

重庆黔江小南海八面山弧形构造带南段渝东南断褶隆起区,是国第二地貌阶梯和第三地貌阶梯的过渡地带,发育NE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背景较复杂。

小南海1856年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带,控震构造为规模较大的NE向断裂带。

小南海大垮岩、小垮岩崩滑地貌为小南海1856年级地震所致,地震倒石呈NWSE方向分布。

小南海地震等震线形态为一狭长的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NW,与发震断层基本平行。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南海地震极震区与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在地震效应与震害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为NE向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具逆冲兼右行走滑性质,能量大,影响范围广;小南海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具正断兼平移性质,能量较小,影响范围不大。小南海地震震源更浅(2~8)、地表岩性差、岩石抗压强度低、地貌反差大,极震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崩滑和堰塞湖。

小南海地震极震区烈度可以定为度小南海地震表现为NW向发震构造的左旋运动和NE向控震构造的右旋运动的发震机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在印度板块北北东向、菲律宾板块北西向和太平洋板块南西西向挤压共同影响的动力学环境下,黔江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至少经历三次主压应力方向的转变:早期NWW-SEE或NWSE;中期为NNE-SSW;晚期为NWW-SEE或NW-SE

1、地质遗迹

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小南海地震遗址、八面山岩溶地质地貌、仰头山岩溶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遗迹、沉积构造、古冰川遗迹及流水地貌。

主要自然景观有:大垮岩、小垮岩、轿顶山、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岩溶景观(、、、、等)、泥岩页岩中的波痕、槽膜、沟模及虫迹构造、冰川U型谷、冰碛体等。

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湖内水碧岛绿,湖光山色,景色如画。小南海地震遗址为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其地震崩滑体、崩积物、淤坝等至今清晰可见。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黔江区境内为市第一大天然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塞湖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湖中地震前的三个山丘变为三个碧绿的岛屿,湖光山色,景色怡人。

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水面海拔3705米面积287平方公里湖面长约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50多米蓄水量约为7020立方米雨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板夹溪、白鹤溪、白矾溪、清溪沟、肖溪沟等五条溪流注入,水源丰富,水质良好

黔江小南海湖口奇石竖立,溪水萦回。湖内港汊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朝阳寺、老鹳坪、牛背三个岛屿,古松蔽日,茶花连云,茅舍竹楼,鸡鸣犬吠,一派田园风光。有很多文人雅士题咏过。清人游记称赞小南海为“胜境清幽”、“不异洞庭君山”、“胜似嘉陵山水”。如清朝人王国珍对小南海四时的描述:“游斯地也,值烟消日出,金光万道,云破日出,银浪千层,……若春则花明柳岸,夏则水满湖平,秋有红树青山,冬似雪峰银海。四时之景,皆有可观。”翻越八面山至小南海,既可以感受山的壮丽又能感受湖的秀美,是黔江区较精品的徒步穿越路线。

小南海地震滚石形成长1170米,底部宽1040米,高67.5米溢流堰宽70米的天然大坝堵塞板夹溪集水形成天然湖泊地震距虽然已有150年,但其留下的滑面、滚石等遗仍保存着较为原始的状态,大、小垮岩及其它滚石堆积体清晰如初禄井山在地震后从西北向东南滚落,满了原本很深的板夹溪山谷,拦腰截断溪水,形成。

小南海地震震中位于湖畔的禄井山,形成相距100米的大垮岩和小垮岩两处崩滑山体崩滑面都呈三角形,至今仍在不断塌方,寸草不生。

当年,地震形成的断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等遗迹仍清楚可见。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径一般为l5米,的10米以上从数百米处被推置而来,在海口堆成为坝。地震发生以前,大、小垮岩本来是两个并排完整的山脊由于正处于地震断层带上,地震发生时,巨大的能量把山体摇松并撕裂随后跟来的地震波把山体拦腰震断,垮下来的岩四处崩滑,有的堆积成小山包,有的被水平拉力抛到公里外堆积成一条天然石坝。地震堆积物地震除了形成天然大坝之外,地震滚石还撒向周围方圆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附近的湖中和坡地上滚石密布、巨石林立、横七竖八、或卧或立大的滚石长、宽数十米,重达数万吨。整个滚石区堆积物达到4000多万立方米,成为小南海地震遗址中最壮观的部分。小南海地震之后,湖周的民房全部被掩埋于水下,溪流两岸的田土尽被淹没。树木在被地震震得东倒西歪之后也沉入水下,喝醉酒的汉子一样,地质上“醉汉林”。小南海平静的水面下埋藏了太多不平凡的地震遗址,成为今后潜在的旅游资源。

相传湖中淹没着当年黔江巨富罗炳然修建的罗家祠堂以及大量农舍。小南海的船夫讲述小南海水底庄园的传说。他们称,小南海水底至少保存着两处大型建筑群落其中最大的是罗家祠堂,由黔江巨富罗炳然修建,大概位于今天的湖心位置,庄园应当保存完好。另一处大型建筑群是李姓屋宅

有专家质疑考察的价值。他们认为,100多年前,渝东南地区建筑都以木材为主,相传的罗家祠堂更属于典型的土家风格建筑。长时间浸泡,水底院落很可能已坍塌消失,或是被淤泥填埋。且当年地震后,溪口被堵,是慢慢蓄水才形成了今天的小南海,即便里面房屋淹没,主人也有时间搬走贵重物品。另外,小南海形成年代较晚,仅100多年历史,湖底建筑即使保存完好,也不具有多大考古价值,但有旅游价值。重庆欣安潜水俱乐部5蛙人对进行了水下搜索。搜索行动已鸣金收兵,没发现传言中的水下巨富庄园。潜水队长谢松说道,到底有无水底庄园,尚须进一步考察

⑹、两河口义渡碑

1979年4月重庆历史地震考古调组在黔江小南海地区重新找到了曾被西南地震队在1969年发现的缺角两河义渡碑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找到了所缺的右上角。经清洗、拼合后碑文基木清楚可读但有少数缺字。是东地区少见的地震碑刻。碑高126宽67厚5正文17行每行32字。其中有关咸丰六年1856)地震的记述如下渡名两口依古口口在昔两溪之水到此会合故以两河口名。河下十里许有山名轿顶山因咸丰六年地震而此山崩压死千有余人河塞水涌荡折百有余一水道逆行二十余里此处变为深渊往来行被阻有日临河而回者屡屡也。

黔江《两河口义渡碑》的重新发现补正了云南省地震局所存黔江小南海资料中《河口义渡碑》名和有关“轿顶山”的资料还补正了1978年12月编的《四川地震历史资料选编明、清、民国部份讨论稿》、《四川省地震碑刻汇集简表山崩附》中所引黔江小南海《两河义渡碑》文纠正了拓片装滚中的错误。红九师师部旧址、温朝钟墓、烈士陵园、朝阳寺、义渡古碑及土家风情等。

朝阳寺岛位于小南海地质公园内。朝阳寺岛,得名于岛上的朝阳寺因形如蝴蝶,也称“蝴蝶岛”面积为96.9亩。朝阳寺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间的一位黔江知县杨云彩积善重建原有的寺宇四合大院,房屋60多间供奉着南海观音及二十四诸天神,以及十八罗汉等。小南海就因为供奉南海观音而得名。可惜朝阳寺在“文革”中被火焚。只留下了这些虬劲苍翠的古松,遥对海口,欢迎的到来。南海,在佛教中是观音大士居住的仙境。然而这大自然中的小南海,却是地震给人类造成的一次浩劫留下的遗址。吊脚楼

民居吊脚楼土家人喜聚族而居,一姓为一寨,以姓氏为寨名或村名。在建筑形式上,以吊脚楼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木材为主,木结构占多数,也有土木结构的。

土家吊脚楼为典型的栏杆式建筑,分全吊型和半吊型两种。全吊型,全部悬虚,比较少见;半吊型,部分悬虚,为主流形式。一般是几间主屋落地,左右两边转角吊楼悬空。土家吊脚楼,在少数民族木楼建筑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板夹溪十三寨

小南海后坝沿河6公里多山沟中,屹立13个村寨。这是当前重庆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风貌寨每个寨子都包含有吊脚楼、风车等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元素。每个村寨基本都以一个姓氏为主。它们分别是:学堂湾、熊家院子、瓦屋坝、台子上、走马坝、何家院子、老熊坝、石咀坝、龙家沟、周家院子、、谭家院子搭构坡。





2012年11月7日2012年1月日







7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