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中国沙漠及其防治(8)
2022-03-12 | 阅:  转:  |  分享 
  
漫话中国沙漠及其防治(8)

胡经国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地带通辽市附近面积为4.23万平方,是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科尔沁沙地离海洋较近,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平均降水量可达300~500。降水量多集中于7~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沙地南部由于受海洋气团影响相对较大,降水量高于沙地中部。受蒙古冷高压和暖低压消长变化影响,当地冬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但年突遇近20年来的大旱,连续380多天滴雨未下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度为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沙丘多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

科尔沁东部和东北部有少量钙土分布科尔沁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冲积扇主要为;南部黄土丘陵山地主要是褐土、黑垆土。沙质平原广泛分布其中风沙土是主要土壤按土壤分类,可分为:流动风沙土、生草风沙土和栗钙土型风沙土。风沙土科尔沁沙地的基本土类。

流动风沙土是风沙土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生草风沙土主要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东部翁牛持旗松树山的沙地油松林生长在此之中。它们可固定沙丘、沙地和丘间低平地成土时间较早土层较厚是草原植被长期作用形成的。大青沟沙地水曲柳林生长在此种土壤中。

栗钙土型风沙土主要分布在科尔沁沙地西部和西北部有钙积层盐酸反应沙地榆树疏林分布。

科尔沁沙地位于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广泛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

科尔沁沙地主要农牧交错带的形成有以下三个自然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机制不稳定,风势强劲。而且风的作用和干旱季节是同期的。在科尔沁地区,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植被是处于逐渐恢复的状态;而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环境趋于恶化,沙漠化急剧发展

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有关当局在努力使沙漠化逆转,尚无明显成效。据国家林业局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草原演变成了沙地。在“抗垦”前后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

现在的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有些时期以人为因素为主,是由人的破坏造成的,也就是人们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发造成的。科尔沁沙地系半干旱地带的温带疏林,属森林草原与干旱草原的过渡带质属于松散的沙性土壤在天然植被的调节下,保持沙地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状态,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剧烈的退化然而一旦人为地过度干扰,沙性土壤潜在的自然因素便会激化与活化,从而产生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的变迁史表明,不科学地对待自然盲目开发,会造成土地的沙漠化;过度开发利用也会造成土地沙漠化。过度垦荒耕种是土地沙化最重要的原因。

国内外无数经验证实,开发过程,在很多地区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开发与沙漠化并非孪生兄弟,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在50年代的垦荒,曾造成严重问题但随之投入巨大力量而制止了环境恶化问题在于开发与补给的背离。在半干旱地区,无论是沙荒地还是天然牧场,如果没有补偿措施,一经开垦土地即沙漠化1958~1973年,曾经两次开荒,最终造成133.3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沙地因乱开荒造成84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和采樵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遭到破坏科尔沁沙地89.8万公顷土地因此而变成了沙漠。从古到今,科尔沁沙地的变迁史,给今人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从中可以得到启悟西辽河南部教来河以东地区

西辽河南部教来河以东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年均降水450毫米左右丘间滩地面积较大,低湿地较多,植被组合复杂而茂密在东部边缘的西辽河与东辽河汇流地区,水热、、生物等资源十分充足,是农、林、牧的高效生产区。

今后应对土地利用进行更科学的合理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并营造防护林,或进行草田轮作,增加牧业生产比重,使农、林、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全面综合发展。

在西部广大坨甸地区,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只能利用一小部分作为农业用地。

总之,教以东沙地,除东部边缘外,其余地区作物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并营造防护林,增加植被。对流沙要尽快采取植物治沙措施或栽植防风固沙林加以治理。西拉木伦河南部与教来河以西地区

西拉木伦河南部与教来河以西地区气候逐渐干旱,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流沙面积增大,沙丘间滩地数量少面积小植被覆盖度较低由光沙蒿、乌丹蒿等沙生半灌木群落及一年生的先锋群落组成最基本的植被类型灌丛和疏林都不发达,仅在老哈河以东有一些榆树疏林分布。

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20其中流动沙丘占7,半固定沙丘占7,固定沙丘占6。小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较重。

今后发展方向应以牧为主,林牧结合;对固定沙丘和甸子地草场进行轮牧,严禁滥垦、滥牧;对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围封,建立草库伦、基本草牧场和稳定高产的粮料基地;对流动和半固定沙丘进行人工补播和飞播沙生植物,并栽植灌木和乔木;选择适宜地段,营造以锦鸡儿为主的灌木饲料林柳灌等经济林和杨柳用材林;逐步形成乔、灌、草结合,带、网、片配置,建立林牧经济区,达到治理沙害、发展生产的目的。老哈河与教来河的中上游地区

老哈河与教来河的中上游地区基质转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沙地面积不大,约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1%。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因而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河谷滩地可作农业用地;陡坡应种草植树。

科尔沁沙地北部,即大兴安岭东南侧山前的低丘漫岗及西拉木伦河、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呼虎尔河、霍林河等洪积平原上的沙地治理,应从这里的自然条件出发。该区地带性土壤为暗栗钙土草原植被为优势群系,灌丛化草原为常见群落大都已开垦为农田沙丘多集中于河流中下游一带,沙地面积267万公顷,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3,其中流动沙丘占,半固定沙丘占20%,固定沙丘占。

从治理角度,区可分东、西两个小区

在西半部,即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西北部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42,其中流占,半固定沙丘占15%,固定沙丘占22%。这里的天然草原是良好牧场。今后应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建设,对不合理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牧;对退化的沙化草场,采用围封和人工种植优良牧草,逐渐恢复草场生产力;对现有森林资源应加强保护和抚育,同时要建立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因地制宜营造薪炭林和灌木饲料林,逐步扩大森林覆盖率,发挥其综合效益。

在东半部,即在新开河与西辽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由于历史上河水频频改道,因而形成了冲积沙堆与河流故道的低湿地交错分布的景观特色。沙地镶嵌其上,占科尔沙地总面积的11。这里沙地面积少,流沙比例小,水土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农业区现在农田防护林已成林网。今后在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同时,应扩大林牧比重;对现有草甸可建立基本草牧场或粮料基地,促进猪、羊、肉牛的饲养;在搞好防护林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多种林种;促使农林牧结合、协调发展,可建设成为岭东沙地的高效经济区。

从上述科尔沁沙地变迁史和成因中,得到的启是多方面的。

第一,对沙区经济建设要有生态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并不优越,在开发时,必须克服随意性在那里搞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主线,要搞无污染的工业,搞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

第二,要搞沙产业沙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于其他地区,要搞成套的、有特色的沙产业,以发挥沙地的优势。

第三,对于沙区的开发建设要有辩证观。科尔沁沙地的土地资源丰富而多样,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储量大,便于开发利用,而且光热充足,雨热同季,生长期长,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如何开发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使它变成经济优势,则需要有新思路新观念,即必须牢固对立辨证的开发观,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生植物基础上做一些合理的开发。在沙区内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开发林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得当,沙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来源,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反,如果不注重保护,不考虑生态平衡,盲目地掠夺性的开发利用,那么沙地资源不仅不能成为优势,而且完全是劣势了。

第四,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长期以来,对沙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实行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对沙地资源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实施沙地开发与治理,必须注意以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重要前提,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要对沙地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封沙育草,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林副经相协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





2010年12月18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4月25日修改与重庆

2022年3月12日修改与重庆

2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