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住宅楼静压桩检测方案
2022-03-14 | 阅:  转:  |  分享 
  


静压桩检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桩检测 1

3.1低应变法检测 1

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 5

四、质量保证措施 8

五、安全保证措施 9

























一、工程概况

金融街?海珠区石岗路AH051025地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属于轻工厂区用地,现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简单。该项目拟建5栋建筑,下设3层地下室。基坑形状不规则,基坑周长约518m,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30m,现场地面绝对标高为+7.20m~+7.90m,现场地面相对标高为-1.50m,基坑开挖底相对标高为-12.45m,基坑开挖深度为10.95m。

售楼处预应力管桩桩段选用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以承载力控制;平均有效桩长约为15米,桩端进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得小于1.0米。其桩径为500mm(桩型:PHC-500(125)-AB-C8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KN。

二、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本项目相关设计图纸 2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3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4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5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6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15-60-2008) 7 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 (穗建质[2016]926号) 三、基桩检测

3.1低应变法检测

1、检测数量

根据广州市建委穗建质[2016]926号文的规定,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柱下承台不得少于1根。

本工程低应变法检测数量为64根,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2、检测原理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情况、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假设桩为一维线性弹性杆,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C2=E/ρ),广义波阻抗为Z=AρC,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

(2u/(t2=C2(2u/(x2-R/ρA

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I(阻抗为Z1)进入介质II(阻抗为Z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r和速度透射波Vt。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Z2/Z1,则有:

Vr=Vi×(1-β)/(1+β)

Vt=Vi×2/(1+β)

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x由下式确定:

Lx=C×tx/2

3、技术要求

(1)检测桩头处理

1)桩顶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基本相同。

2)若桩顶有破损,应采用电动锯将桩头锯平。妨碍正常测试操作的桩顶外露钢筋应割掉。

3)桩头埋在水平地面以下时,开挖至桩头出露不少于10cm的深度,所开挖的坑槽大小应满足一人在坑内弯腰敲锤需要的活动空间。

4)受检桩桩头必须相对高于桩周土(送桩),桩面打扫干净,若桩头没有法兰盘,必须在桩顶面打磨出三个平整点。















5)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使桩顶表面平整干净无且无水(见下图):

























(2)检测要求

1)被检测灌注桩的砼强度应超过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3)检测时,合理设置各参数,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

4)检测时必须沿桩轴向激振;每根桩的检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

5)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信号应不失真、无零漂现象。

6)不同检测点所得到的信号一致性差时,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应根据缺陷所在的位置的深浅,及时改变锤击脉冲宽度。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宽;当检测短桩或浅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同时采样时间间隔应较小。

7)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信号数量不少于5个。

8)采用速度传感器检测时,可选择大于1000Hz的低通滤波对速度信号进行处理。

9)当桩底信号较弱时,采用指数放大,被放大的信号幅值不应大于入射波的幅值,进行指数放大后的波形尾部应基本回零。

10)当需要时,可使用旋转处理功能,使测试波形尾部基本位于零线附近。

a、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

b、对工程地质条件相近、成桩工艺相同、同一单位施工的桩基,按下列规定确定其桩基工程的基桩纵波波速平均值;

11)实测纵波波速与该桩基工程的纵波波速平均值的差值未超过该桩基工程的纵波波速平均值的10%,可认为实测纵波波速在正常的范围。

12)渐变的缩颈或离析所产生的反射波的幅值较小,脉冲宽度大于入射波脉冲宽度,相同缺陷程度的桩,突变缺陷所产生的反射波比渐变缺陷所产生的反射波要明显,因此对反射脉冲宽度大于入射波脉冲宽度的缺陷,应从严确定桩的类别。

(3)执行标准

按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

(4)现场检测

收集工程概况、成桩情况(如设计资料、施工记录、桩位平面图等)、岩土工程资料。

(5)测试步骤

检测时严格执行相关检测规范、仪器操作规程,获得准确合理的野外一手资料,储存于测试仪器的存储器中。具体操作如下:

将传感器用黄油或橡皮泥平稳紧密地粘结于平整密实的桩面上,采用手锤激振的方法获取信号,通过检测仪器监测信号是否合理,如果获得的信号满足要求,并具重复性,则储存于仪器中;如果测试信号不满足要求,则检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获得合理信号。一般储存于仪器中的检测曲线,每条桩不少于三条。完成一条桩的检测后,简单进行现场分析,便可进行下一条桩的检测。

(6)资料分析

将工地现场检测资料传输于计算机中,应用相关软件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对检测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根据所检测波形特性,结合桩的砼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工程桩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可按以下四类划分:









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频域信号特征 Ⅰ 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且波速正常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 Ⅱ 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且波速正常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fi>c/2L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或嵌岩桩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同 Ⅳ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波速明显偏高;

②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荡,无桩底反射波;

周期性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

④2L/c时刻前出现幅值很大的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

△fi>c/2L,无桩底谐振峰;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

1、检测数量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抽检数量不少于单位工程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数量为3根。目的是确定各种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或对基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及评价。

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受检桩桩头应为原桩头,且桩头距地面高程以±20cm范围内为宜。对试验荷载较小的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对预应力管桩,顶部可填砼芯1至2米,可掺早强剂以缩短龄期。

(2)现场检测前委托方必须配合完成以下工作:清理场地,保证检测点周围8m内无杂物、积水,试坑内需有排水沟和抽水坑,以便及时排水。试验面挖至桩头,并保持受检桩桩顶部高出试坑地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

(3)现场检测技术人员需事先了解试验的目的、相应的试验荷载、试验场地情况、所需的设备等,必要时要做好技术方案。

(4)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资料、施工原始记录、试验点位布置图等。

3、仪器设备的安装

(1)承压板的选择:宜采用稍大于受检桩头面积的圆形钢板。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2)千斤顶应放置于试验点中心;千斤顶与主梁要有一定的距离;千斤顶要预留足够的行程(10cm以上)。

(3)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小于0.5m,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支承墩与承压板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2m。

(4)安装加载装置: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的顺序进行,架设时应由检测项目负责人现场指挥,架设完毕后经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工序。

(5)安装载重物:最大加载量为承压板面积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积的2倍,检测前,堆载一次性堆载到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6)基准梁的安装:打设基准桩,试验点与基准桩的距离不小于2m。基准梁安装完毕后要保护好,不得碰撞。

(7)百分表的安装:在压板对称安置2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其中轴要垂直沉降观测面。固定和支承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竖向位移。

4、试验方法要点

(1)试验加载装置

采用人工加压或电动加压的油压千斤顶加载,通过与千斤顶相联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根据千斤顶率定表换算出荷载值。沉降量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传感器测量。沉降观测平面宜在桩顶200mm一下位置,测点应固定于桩上,位移测量仪表应固定于基准梁上。试验装置示意图见下图:















(2)加载方法

加,每级加荷为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1/、1、测读沉降量,以后每隔min测读一次可下一级荷载。1)2)3)4)5)

检测人员应遵照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对现场检测、资料处理、报告校核、审核、批准、发出等每一环节都应满足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图),在检测全过程中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检测质量满足规范或合约的要求。































五、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有关的安全施工措施。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现场工作开始时,必须召开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强化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4.设备、仪器操作人员要保持饱满的精神,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安全文明工作。

















【静压桩检测方案】



9





【静压桩检测方案】



1



广州金融街海珠区石岗路项目 【静压桩检测方案】



1





基桩反射波法测试处理系统示意图





试验装置示意图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测试



现场分析



计算机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报告发出







献花(0)
+1
(本文系时光分项xhc...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