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介绍
2022-03-15 | 阅:  转:  |  分享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介绍

胡经国



一、简介

据任纪舜等在《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8月第16卷第3期发表的文章《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报道,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划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50余条其它重要断裂带。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现将该文阐述的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范围

为了从全球构造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大地构造,这次编图跨出了国界。北部包括西北利亚地台南部;南部跨印度地盾;东部把库页岛、日本列岛、琉球岛弧包括在内;西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帕米尔弧束。从而,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主要构造带的关系。

2、内容

在图上,首先,划分出不同造山旋回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标出大陆壳的时代,以建立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时间序列。第二,划分出各时代的板块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标出主要构造要素、重要岩石类型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以便从时空的结合上分析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的动力过程。第三,标出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沉积层,即华力西造山(后)以来的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因此,在图上标出的大陆上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地台(和准地台)、造山带(或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中,一些学者把着力点放在古板块的划分上。但是,实际上古板块只是一个历史单元。古板块边缘在板块消减、碰撞、叠复过程中已经转变为各时代的造山带(或褶皱带);而古板块中心稳定部分则是大陆的克拉通(地台或准地台)。例如,著名的秦岭造山带(或秦岭-大别造山带)就是由中朝板块南缘造山带和扬子板块北缘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在古生代时可能属于扬子板块一部分的松潘-甘孜地区,而在中生代时则转化为著名的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与属于扬子板块中心部分的扬子准地台无论在构造、岩浆作用上还是在成矿特点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3、单元划分

在图上全面划分了中国及邻区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计有:

⑴、6个前震旦纪地台

西北利亚地台

印度地盾

中朝准地台

扬子准地台

塔里木准地台

印支-南海地台

⑵、8个造山系

萨彦-额尔古纳兴凯(或萨拉伊尔)造山系

天山-兴安华力西造山系

乌拉尔-南天山华力西造山系

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

北特提斯中生代(印支-燕山)造山系

南特提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系

亚洲东缘燕山造山系

西太平洋岛弧系

其中,前4个造山系属于古亚洲造山域(区),后4个造山系属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造山域(区)。

每个造山系又分为若干个造山带。例如,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简称昆祁秦造山系)分为:西昆仑、东昆仑、阿尔金、祁连、秦岭-大别、苏胶-临津等造山带。

4、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

在图上,全面系统地标出了中国及邻区的板块缝合带、现代贝尼奥夫带、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裂谷带以及其它一些主要断裂带。计有:

扬子(晋宁)旋回以来的主要缝合带30余条;

重要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20余条;

重要张性断裂带(裂谷带)10余条(主要是新生代的);

其它重要断裂50余条。

它们分别属于古中国洋、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这四大动力体系。

最重要的缝合带有:

斋桑-佐伦-黑河缝合带,乌拉尔-南天山缝合带,它们构成古亚洲洋封闭后的缝合带;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特提斯封闭后印度冈瓦纳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缝合带;

日本古太平洋和阿纽伊缝合带,是古太平洋封闭后的缝合带;

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是中国东部大陆与西北利亚大陆之间最终的缝合带。

最重要的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有:

塔拉斯-费尔干纳、北山-鄂霍茨克、喀喇昆仑、阿尔金、实皆、奠边府以及红河、郯城-庐江等断裂带。

最重要的裂谷带(系)有:

贝加尔、汾渭、渤海湾等裂谷带和裂谷系。

5、演化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造山事件有:

⑴、显生巨旋回

前震旦纪和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800Ma至今)

①、阿尔卑斯旋回

A、喜马拉雅旋回(H)

晚喜马拉雅旋回Hi

中喜马拉雅旋回Hm: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亚洲东部边缘裂解,中国现代地貌形成。

早喜马拉雅旋回He

B、燕山旋回(Y)

晚燕山旋回Yi

中燕山旋回Ym:亚洲东部与西太平洋古陆及北美大陆碰撞,中国东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化。

早燕山旋回Ye:早燕山旋回早期,亚洲东部诸陆块之间强烈叠拼造山,并最终焊合为一体。

C、印支旋回(I)

②、华力西旋回(V)

晚华力西旋回(Vi):晚华力西旋回末、印支旋回初,潘吉亚分裂,特提斯打开,中国大陆主体转换为劳亚大陆的一部分。

中华力西旋回(Vm):古亚洲洋封闭,潘吉亚形成。

早华力西旋回(Ve):早华力西旋回初,古中华陆块群会合,并成为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③、加里东旋回(C):加里东旋回初,冈瓦纳大陆形成,西伯利亚坳生(?),古中国地台解体为古中华陆块群。

④、泛非旋回(P)

⑤、萨拉伊尔(兴凯)旋回(S):萨拉伊尔(兴凯)旋回初,扬子、塔里木、中朝等陆块联为一体,形成古中国地台,成为罗丁尼亚的一部分。

⑵、新元古巨旋回

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和早新元古代(青北口纪)(1800~800Ma)

扬子(晋宁)旋回(A)

晚扬子(晋宁)旋回Ai

早扬子(晋宁)旋回Ae:早扬子(晋宁)旋回初,中朝、西伯利亚、印度克拉通化,扬子、塔里木大陆壳基本形成。

⑶、老元古巨旋回

古元古代中晚期(滹沱纪)(2400~1800Ma)

中条旋回(Z):中条旋回初,中朝、西伯利亚、印度之大陆壳基本形成。

⑷、新太古巨旋回

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阜平纪、五台纪)(3000~2400Ma)

五台旋回(W)

阜平旋回(F):阜平旋回初,中朝、西伯利亚、印度之大陆壳初步形成。

⑸、老太古巨旋回

始-中太古代(迁西纪)(3800~3000Ma)

迁西旋回(Q):已发现之最老陆壳(3800Ma)。

三、结语

1、中国大陆及亚洲大陆的基本特色

随着中国及其所在的亚洲地区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带,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国大陆以至于亚洲大陆不同于其他大陆的基本特色是什么?通过这次系统研究,该文作者认为:

⑴、中国大陆是复合大陆

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微、小陆块和巨型造山带组合而形成的复合大陆。组成中国大陆的微、小陆块包括亲冈瓦纳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其中,古中华陆块群(包括中朝、扬子、塔里木、印支-南海等小陆块和众多微陆块),在地质历史上,位于冈瓦纳和劳亚两个巨型大陆的过渡、交接地带,属于二者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在古生代大部分时期,中国诸陆块位于古亚洲洋之南,属于冈瓦纳大陆结构复杂的大陆边缘;在古亚洲洋封闭之后,特提斯打开,中国大陆主体位于特提斯之北,属于劳亚大陆的南部边缘。

⑵、中国及亚洲大陆是显生宙大陆

中国以至亚洲大陆是在显生宙期间才逐渐形成的大陆,而世界其他大陆则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大陆。在此期间,中国大陆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动力学体系之控制。正是这几个全球性动力学体系的发生、发展、交切、复合铸造了中国及邻区大陆。在表层,显示出特别复杂的构造面貌;在深层,地壳-上地幔具有多层次镶叠式和立交桥式结构;在历史上,具有多旋回分阶段的动力演化过程。多旋回构造作用特别显著和重要,而且至今大部分地区仍然具有高度的构造活动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地震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

2、区域地质填图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石

区域地质填图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石。新一代大地构造图,实际上是在中国全国万千地质工作者数十年辛勤劳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尊敬的黄汲清先生是我们的老师和学术顾问。我们对他表示深深的怀念。







2018年1月17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5月21日修改于重庆

2022年3月15日修改于重庆







5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